第24章 李舒心

齐兴杰算是一个负责的点长,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张铭的嘱咐。

其实说起来也怪,张铭以前可没有养过蜜蜂,何谈养蜜蜂的专家呢,这齐兴杰居然完全听张铭的。

要说这话,那也是张铭自己的行动带来的效果。

很快,齐兴杰就带着黎风华把蜂箱都重新摆放好了。他心里还有点不放心,把张铭喊了过来。

“张铭,都弄好了,不过,没有你这个大专家的认可,我心里有点没底。”

张铭跟着齐兴杰走到了蜂箱旁,一个一个的检查。

事实证明,知青们做事的态度认真的很。全部合格。

不过,张铭还是嘱咐了一句,“你们如果要移动蜂箱,必须等晚上才行啊。白天移动的话,出巢的蜜蜂找不到家,就死了。”

齐兴杰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养蜂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挺复杂的。天气、气压、温度、蜂王的更新都是影响产量和种群质量的重要因素。

看到这里没问题了,齐兴杰这才把张铭带到了知青点的厨房,挨个介绍了一番。

众人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但是都还是给了面子的。

知青点的伙食一般,一样的只有萝卜菜和咸菜。不过,知青们自己做了霉豆腐(腐乳),张铭尝了一下,不够辣,但是味道挺好的,开胃。

李舒心,今年19岁,女,知青点的厨房管理员(厨房长),平时和18岁的范燕(女,厨房管理员)一起负责厨房的工作。

两人平时总是找些野菜、山货、菌子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

看着桌子上的一大盆赤松牛肝菌猪肝汤,张铭有些惊讶。知青点的伙食现在都这么好了?3块钱一斤的牛肝菌都这么奢侈的吃着。

张铭看着端菜来的李舒心,说道,“同志,你们知青点都舍得吃这玩意了?”

李舒心摇了摇头,说道,“就是一些不值钱的玩意,我和燕子上山找的菌子,听说是叫牛肝菌,我给村里人看过了,说是能吃的。你放心吃吧。”

张铭摇了摇头,说道,“你可知道这玩意一斤多少钱?”

李舒心:“一点野生菌子,估计就几分钱一斤吧。”

张铭摇了摇头,说道,“三块钱一斤,比猪肉还贵,不过是真好吃,今天我算是沾了你们的光了,我自己都舍不得吃。”

李舒心被这个消息打懵了,说道,“这玩意值这么贵?”

张铭点了点头,说道,“赤松牛肝菌,相当美味的菌子,城里人就好这一口。”

听了这话,李舒心看向了吴国才,眼神直视,看的他心里虚的很。

吴国才,今年19岁,一个标准的帅小伙,凭借帅气的相貌和踏实的态度,赢得了大队书记秦开飞女儿秦婉玲的青睐。

吴国才:“李舒心,这可不能怪我啊,我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李舒心:“那秦婉玲不知道吗?”

吴国才:“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回去问问。”

见吴国才确实不知道什么情况,李舒心这才没有继续的追问下去了。

齐兴杰见状,说道,“3块钱一斤的东西,我可是有福了。”说完,便拿着勺子舀了一小碗汤,喝了起来。

“嗯,你别说啊,今天喝起来这汤是比以前要鲜美多了。”

吴国才笑着说道,“哪次吃菌子少了你了,也没见你说这么好吃过。”

齐兴杰:“谁说的,我一直夸这些菌子好吃来着。”

范燕:“好吃就多吃点,下次可没有机会吃了,我要是再找到这种菌子,我就拿到县城去卖了,买点猪肉回来,给大家加餐。”

张铭也喝了点牛肝菌猪肝汤,确实挺鲜美的,难怪县城的人愿意出3块钱一斤的高价买。

因为自己是客人,张铭也没有打算在知青点多待,吃完饭就准备离开了。

把吃饭的碗筷放在了厨房的灶台上面,张铭便和齐点长打了声招呼,便打算离开。

“齐点长,感谢你们的招待,我要回家去了。”

齐兴杰:“张铭,我们知青点晚上有培训,你要不要参加?”

张铭:“什么培训啊?”

齐兴杰:“我们有4个知青出去培训养蜂的知识了,今天会过来给我们这些人培训。你这么厉害,能不能也给我们培训一下啊?”

现在也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能够多认识几个人,也是好的。出于这样的考虑,张铭最终还是没有走。

“行吧,我就留下来看看,至于培训,我是不会去的,交流一下还行。”

张铭被齐兴杰带到了一个会议室,还挺大的,足够容纳20多个人,足够这些知青们内部开会了。

坐着休息了一会,张铭看到门口进来了四个人。2男2女,带头的是一个方正头型的帅哥,知青点的副点长,今年19岁的刘子豪。

后面跟着的人分别是王乐乐、莫若云和岳梅。

刘子豪作为养蜂组的组长,当仁不让的直接来到了主席台,然后说道,“知青同志们,现在由我来传达本次培训的内容和指示精神。”

很快,下面就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拿着本子开始记录起来。

刘子豪在上面侃侃而谈,认真的教授着大家养蜂的知识。

张铭听了一下,除了简单点,确实没有问题,有这些知识,养殖蜜蜂已经足够了。

听完之后,齐兴杰对着张铭说道,“张铭,他讲的怎么样?”

张铭点了点头,说道,“讲得很好,有这些知识足够你们养殖蜜蜂了,我没有什么要说的。”

齐兴杰:“那就好。”

张铭:“齐点长,现在挺晚的了,我回家去了。”

齐兴杰点了点头,说道,“行,注意安全啊。”

随后,张铭便走了,这句注意安全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毕竟这个年代没有路灯,也没有水泥路面,村里的小路全是石板路和泥巴路,道路崎岖不平,走起路来很是危险。

不过,张铭现在年轻,仗着视力好,慢慢的走,倒是也不会摔跤。

只是回来的晚了,家里人都快睡觉了。只有母亲还在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