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学什么,怎么学
- 和渊
- 4字
- 2024-08-06 10:50:54
推荐序 3
AI时代情感和知识教育的融合
最近的一个周末,我的孩子,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家伙,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学校开展了一个为期 3 周的“中国宝贝 宝贝中国”主题研究活动。这个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的历史国宝、科技进步、英雄人物等多个方面。小家伙想通过绘画来展示他的学习成果。考虑到这个主题的广泛性和深度,我鼓励他分享一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以及他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回忆和分享,他提到想在画作中融入大鼎、高铁、飞机、火箭等元素,以此展示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不擅长艺术,但我意识到AI技术迅猛发展,这正是一个引导孩子接触新工具的绝佳机会,也许这种体验能让他学起“科技发展”这个主题来更加兴致盎然。
我联系了在加拿大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堂妹,向她寻求帮助,因为我们经常讨论 ChatGPT 等科技发展相关话题。在堂妹的帮助下,小家伙与 ChatGPT 进行了远程互动,通过提问、判断、反馈和不断提出新想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头脑风暴。这个过程不仅帮助他完成了一幅令他满意的作品,也让他体验到了科技如何协助他将脑海中星星点点的元素和天马行空的想法一步步转化为具体的创作目标。
作为一名曾经的“叛逆学生”,我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对教育方式进行思考,并用一些“叛逆”行为挑战教育的束缚和限制。幸运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我遇到了理解和爱护我的老师,是他们的包容使我得以自由成长,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作为一名母亲,我也一直思考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为有灵魂、有情感的完整个体,避免因单纯追求知识技能而忽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最终将孩子的灵性抹去,造成情感缺失,以致将人变成“物”。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汪丁丁教授曾强调,教育是要培养有灵魂的专家,我们教室墙上挂着的一块牌匾上也写着“向上之心强,相与之情厚”,这让我认识到,生命是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多重维度的关系构成的。情感在这些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影响我们的感知、思考和行为,也促使我们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因此,我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探索,希望通过情感教育,让孩子未来能够基于内在支撑而有效地运用知识和技能,以发挥最大潜力。
读完这本书,我与和渊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
这本书不仅分析了AI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工作方式,还着重讨论了在这个新时代中我们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素养。因此,它反复强调了提问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个性等能力的重要性。在架构这些能力模型的时候,和渊老师引用了日常教学中的大量案例(比如生物课上对实验方案的讨论、抗生素 Halicin 的发现、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缸中之脑”的实验、《我不是药神》的伦理学辩论等),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现了她对此所做的思考。同时,她以一个生物学博士的严谨和扎实的作风,从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等方面讨论了AI对教育的影响,书中对很多实验细节的描述连学金融的我看后都直呼过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这里就不“剧透”了,大家慢慢从书中体会吧。
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必须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实现的目标,然后拆解目标或问题以找到实现路径,最终确定完成路径所需的资源。虽然AI技术可以在实现路径的拆解和资源建议上提供有效帮助,但在明确目标方面它无法主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更多时候是被动接受信息并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和加工。因此,我们的想象力、提问能力、判断和选择能力,以及沟通和反馈能力,将决定我们能否让AI为我们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能力与我们的目标设定、热情和兴趣所在,以及想要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且与内在情感德性交融促进。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个人成长的魅力。
这本书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宝贵资源,对我们这些在变革时代中需要平衡职业和家庭的人来说,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教育的未来,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家庭和职场中实施这些新的学习方法。强烈建议所有希望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前瞻性的人,尤其是那些渴望为自己和孩子铺设成功之路的家长和专业人士阅读这本书。
佳华科技 IPO 董事会秘书,王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