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水上跳蚤之国

啥叫说完就跪回去?

朱高煦懵逼了。

他分析的那么详尽,还举出各种实际例子来,难道还不如太孙那几句空谈吗?

凭啥让他跪?

他不……

朱高煦抬眼,看到朱元璋的神情,想起这个皇爷爷说一不二的脾气,心尖就是一颤,顿时就没了脾气。

他的两条腿,也跟面条似的,软绵绵地就跪了下去。

不吱声了。

朱元璋听完了一圈的回答,最终将目光放在了朱高爔的脑袋上。

“高爔,你怎么看?”

朱高爔思索片刻,给出了一个中不溜秋的答案:

“皇爷爷,我觉得太孙殿下说得有道理,我二哥说得也有道理。不管是瓦剌还是鞑靼,或许眼下来看,只不过是癣疥之疾,但是倘若不加以打压,总有一天,会成为心腹大患。”

朱元璋点点头,算是认可朱高爔所说的话。

只是这个看似完美的答案,本该让朱元璋高兴,可不知为何,朱元璋心中琢磨着,总感觉还有一点不完美。

老朱还想要说些什么,作为总结的时候,却突然听到,旁边的朱高爔居然再次开口了:

“但是皇爷爷,除了鞑靼和瓦剌,我觉得,还需要注意一衣带水的倭国。”

倭国?

听到这个词汇的时候,在场众多人心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笑。

和此时的大明比起来,日本在之前,处于南北朝分裂混乱时期,直到洪武二十五年,这才刚刚统一。

这样一个在海上当倭寇,在朱元璋看来,君臣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一样的蕞尔小国,明军之所以不能够剿灭,也不过只是因为倭寇依仗大海,来无影,去无踪,难以捕捉到踪影而已。

对于这一点,大明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建立卫所制度。

可是就朱高爔这么一个外行人,都有所耳闻,在大明后期,卫所军备废弛,军户逃亡。

也不知道是谁先说出来的,明军不满饷,满饷无人敌。

这能体现出明军的悍勇,但又不是何尝从侧面说明,明军的军饷一直都被克扣?

这后期大明官僚机构腐败,卫所里的军户都快吃不上饭了,还想着打倭寇?

去他娘的吧!

不给钱还想要干掉脑袋的活,这可不是一句家国大义就能忽悠得动的。

这是一条命啊!

但是朱高爔能说这话吗?

现在是老朱执掌的洪武年间,想要贪污?

就算脖子上长了九颗脑袋,那都不够砍的!

朱允炆这个时候,也摆出一副兄长的模样来,面上露出和煦的笑容:

“堂弟年纪小,恐怕还不知道。早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我大明就出使日本,带回了怀良亲王的表文和贡品。”

“洪武六年,我大明又派出高僧出访,带去了明朝大统历,作为我大明对日本政权的认可。”

朱高爔瞅着朱允炆那模样,很想说一句,他知道!

但是事实就是……对于一个历史半文盲来说,他还真不知道!

他只知道戚家军,只知道倭寇,但是这么细节晦涩的东西,朱高爔就算再回去反复观看记忆,也无法从那些有限的知识储备中,找到有关的证据。

他有些郁闷。

偏偏这个时候,还有人想要来撩拨他。

说话的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这少年朱高爔知道,是五叔周王朱橚的次子——朱有爋,他和自家老爹、世子大哥的关系,都不咋好,反而和朱允炆总是勾勾搭搭的。

眼见这个时候朱允炆说话了,朱有爋也开始蹦跶起来。

“是啊,堂弟,你难道不知道皇爷爷在去年的时候,就将日本设为不征之国吗?按照你的想法,难道是要忤逆皇爷爷的意思吗?”

这是抓到痛点,就开始戴高帽子了。

朱高爔看了朱有爋一眼,暗暗磨牙。

这哈巴狗一样的东西,哪天他早晚要带着二哥出去溜达一圈,给这家伙套麻袋,好好痛殴一顿,好让他知道,嘴巴长在脸上,其实不一定非要说话的。

至于老朱到底是不是像朱有爋和朱允炆认为的那样,对于倭国是怀着友好态度的……

朱高爔一边琢磨着,一边挠着小下巴,总觉得不像那回事。

横竖朱高爔的脑容量也没那么大。

搞清楚好不好!

他只不过是一个五岁的小孩。

小孩子偶尔有些小聪明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是在这种家国大事上,看得比这些叔叔哥哥们都清楚,那叔叔哥哥们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虽然……朱高爔的确很想让朱有爋这厮没面子。

他讨厌朱有爋,甚至有了朱有爋比较起来,朱高爔都不那么讨厌朱允炆了。

讨厌朱允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两者先天立场就是对立的。

但是讨厌朱有爋,纯粹就是这人人品不咋地。

朱高爔虽然是个半历史文盲,但是从那些记忆中,刚巧知道一点,在朱允炆登基后,朱有爋这货,为了世子之位,把他老爹和哥哥朱有燉给诬告了,说是他俩在密谋造反。

这可真是天地良心了!

就朱橚那个心神都泡在医学药典里的性格,对于他来说,与其登上那个至高之位,享受天下无上权柄,还不如做一个闲庭野鹤的王爷,无事之时,摆弄一下医书。

他是疯了才去造反!

说得难听点,周王朱橚又不是朱棣!

想着,朱高爔就对着朱元璋,用充满求知欲的小眼神,看向这位帝皇:

“皇爷爷,您真的喜欢倭国吗?大哥说您派遣国使臣,但是倭国却屡次杀害使臣。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倭国如此作为,简直不把我大明放在眼中。”

顿了顿,朱高爔像是想到了什么,难免带上了个人情绪色彩:

“要我来看,倭国脑后生反骨,就算一时有臣服之心,但也随时都有噬主的可能。”

朱元璋对于朱高爔这种,明显夹杂着私人想法的说法,微微有些侧目,不明白倭国哪里惹到他了。

但是转念一想,也觉得正常。

小孩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带有明显的好恶,也不会隐藏太多的感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相比起一个善于隐藏心思的孙子,朱元璋反而更欣赏朱高爔不矫揉做作的模样。

还是那句话。

朱高爔又不当皇帝,干嘛要用政治家的手腕去要求他呢?

需要喜怒不形于色的是太孙,从来都不是朱高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