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开仓放粮久了,就不是赈灾了,而是养了一批蛀虫,天天等着赈灾粮发下来,天天养着一大堆人,不干活,就是沈仪来了也遭不住,更何况这几人。

历朝历代,遇上灾荒会干什么?

以工代赈!

“各位,本王想以工代赈,借助流民来修筑长城!”

以工代赈就是指官府兴办大型工程,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把失业待业在家的人召集过来,以工作发工资的形式达到赈济灾民的目的。

减少了流民,也就间接稳定了社会。

甚至为了增加工作岗位,官府还会五令三申,能用人工绝不用工具,能招三个人绝不招一个人。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那么多无业流民,若是聚集在一起,很难不出现一个点子王。

甚至会刷新桃园结义/水泊梁山加强版/边军造反等副本……

不过朱棣的这番话,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一愣,而后竟是齐齐看向他。

以工代赈?他们可太熟悉了,因为在故元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座的人,几乎没有年龄小于四十的,都是从故元生活到大明的人。

元末黄河决堤,元廷一方面需立马疏浚河道,另一方面需要安顿大量失业灾民,以工代赈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但结局却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几十万河工瞬间反了元廷……

看着众人这番怪异的神情,朱棣嘴角一抽,心中已是明了。

你们这么看着我干嘛?本王不是元朝的元顺帝!本王是风里进雨里出,是汉东省京州市汉东大学,早八晚十里趟出来的高材生!

“诸位这般看着我干嘛……”朱棣抹了把脸,有些尴尬的问道。

底下众人看了朱棣一眼,你朱家的天下怎么来的,你不知道吗。

见众人不答,朱棣也是继续解释道:“咳咳,诸位不过是担心以工代赈会适得其反嘛,放心,本王早有计策。”

其实这件事朱棣在来北平的路上便是考虑了很久,并且总结了元朝失败的教训。

按理说以工代赈无非就是变着法子的给灾民们发钱,本质是政府付钱,凭空创造出大量岗位,找个借口给你支付报酬,既能解决灾民就业,又能让灾民有口饭吃,还能恢复生产,抑制住社会的动荡情绪。

可明明是这么好的出发点,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何?

因为元廷根本没有想赈灾,或者是有些人根本就是借着灾祸发国难财。

据《元史·食货志》里记载,元廷面对这大额的工程款,采取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印钱。

然后通货膨胀就爆发了,物价飞涨。

元廷印钱之后,物价涨了近十倍,在京城五百两的银票,连一斗粟米都买不下来。

最终,元廷通过大灾之年印钱的手段,将老百姓手里最后的一分钱也收走,加之本就高昂的赋税,连一口饭也吃不起的老百姓,终于揭竿而起了。

但朱棣早已想好了对策,那就是长城。

有明一朝接近三百年,其中有将近一百年在修建和完善长城。

明长城的修建始于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具体来说,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着手修建长城,以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的骚扰。

然而,明长城的修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明朝的多位皇帝和长达数百年的时间才逐渐完善。

至今也不过是修筑了一小段。

而徐达就是监督居庸关至山海关一带长城建造的负责人。

而长城肯定是要修的,而又有官府背书,眼下以工代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棣拍了拍手,屋内又是一人走出。

那人一袭黑衣,一副僧人模样的姚广孝,大步流星的走至朱棣身侧,在得到朱棣的授意后开始为众人讲解如何实行:

“首先由官府府颁布明确的法令,宣布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内容、目的、受益人群及实施方式。”

“通过官方渠道如告示、口传和地方官员的宣讲,将政策信息传达给广大民众,特别是流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其次,制定明确的筛选标准,如家庭贫困程度、劳动能力等,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是真正的流民。”

“再组织地方官员进行实地调查,对符合条件的流民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劳动力档案。”

“然后对参与修建长城的劳动力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如石匠、木匠、搬运工等技能,提高施工的质量。”

说了这么大一段话,姚广孝也是稍作停息,而后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口:

“另外,官府还应提供充足的工程物资,如石材、木材、工具、粮食等,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物资管理制度,防止浪费和贪污。”

“最后,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派官员,对工程进度、质量、物资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按照规划进行,我想咱大明的锦衣卫也可进行监督之事,只是有些小题大做……”

“当然,对表现突出的劳动力或团队给予奖励,如增加工钱、提升职位等。”

姚广孝说罢,后退至朱棣身侧,静静地等待众人开口,说到底,他现在终归只是朱棣的谋士,没有任何官职,在这些人眼前还是要低调一些的好。

而这番举动在众人眼里却是掀起惊涛骇浪。

因为他们仔细琢磨了姚广孝先前那番话后,竟然发现挑不出毛病来。

难道……以工代赈真的可行?

燕王是在哪里找的僧人,竟然这么懂行。

徐达也是眼睛一亮,修建长城他也监督修了八年了,要按照大哥的想法,这长城再修上十年也修不完,当下也是赞赏的出声道:

“这位大师的方法确实可行,若真按照我先前的方法,再给我十年都见不到长城修完的那天,王爷,这是你从哪里找来的谋士?”

别说再给你十年了,就算再给你二十年三十年你也修不完。

朱棣心中默默说道,但面上仍旧是带笑回应:“这正是应天席真人的弟子。”

“原来是席真人的弟子。”徐达收回目光默默点头。

“诸位,你们可还有什么异议?”见徐达点头,朱棣看向众人再次问道。

台下众人本就挑不出毛病,更何况本次会议的一名王爷,一位国公都点头了,当下也是纷纷赞成起来。

“我看这事确实可行!”

“我等必定为王爷修筑一条万里长城!”

朱棣轻笑一声。

这计策他与姚广孝商量过多次。

发现可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燕王不是元末的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