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打假赛?

林步吟牵着李孚的手,一蹦一跳地加入空地里的人群。

此时,空地上的女子围成一个百余人的大圈,圈里都是提着花灯,满脸喜悦的游人。

不知是谁先吆喝了一嗓子,整个大圈开始慢慢挪动,圈中的人舞动着步伐,渐渐提速。到后面,整个大圈都在快速转动,而圈中众人都面露喜色,如狂如醉。

“林姑娘,要放灯了。”

李孚看见圈里圈外人的动作,向一旁欢笑的林步吟提醒道。

林步吟笑吟吟地看着李孚,道声:“一起看。”

整个洛阳城的每一条街道,都燃着数不尽的明黄花灯,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紧接着,第一个花灯飞上天空,与澄黄色的明月遥相呼应。

第二个、第三个……花灯渐次升到天空,黑夜逐渐被一盏盏明灯所填补,天上似乎是无数巨大的星星,在俯视着整个城市。

“真美。”林步吟眼中闪烁着无数灯火,双手攥在一起说道:“像是洛阳在往上飞。”

李孚还是第一次看到唐代的上元节,口中禁不住喃喃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林步吟听到李孚嘴里的诗,细细品味了一下,回道:“写的真好,你写的?”

李孚转头,却看见林步吟眉眼中的笑意,只能说道:

“听别人念的。”

林步吟捂嘴轻笑,倒让李孚感到些许不自然。

“你就说是自己写的嘛,我又不会怀疑你。”

李孚还没来得及回话,一对寻橦艺人吸引走所有人的注意,林步吟也转头看过去。

下面戴杆的男艺人将长杆顶在头上,六个女子沿着长杆向上攀爬,忽升忽降,引得地下围观的众人发出阵阵叫好。

一个女子径直爬上长杆顶部,单脚站在杆头,执剑伸手,宛若捞月一般。而她的身影定格在空中繁多的花灯之间,让围观众人的呼喝声达到顶峰。

李孚在下面,一边拍手,一边看着兴奋得像小姑娘一样的林步吟,会心一笑。

上元的狂欢,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明。李孚把林步吟送回林家,一屁股瘫倒在客房的床上。

神魂空间里,小幺抄着李孚给他的诗,问道:

“李哥哥,你这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的是谁啊,是林姐姐还是洛姐姐?”

李孚躺在一旁,没好气的说:“不知道。让你抄就好好抄。”

“哦。”

小幺乖乖拿起笔,抄完《青玉案·元夕》以后,跳到李孚身边:

“那李哥哥,还有一家药材铺呢,你要怎么处理它啊?”

“唔,”李孚翻过身,药材可不比珠宝,需要在它们失效之前尽快处理掉:“我自有办法。”

“对了小幺,你的剑法练的怎么样了?”

“我还在练习,不过李哥哥你自从回林家以后,就没怎么碰过剑了。”

“我我我……这都是计划中的步骤。”

“哇哦。”

李孚缓缓睁开眼睛,虽然他知道小幺没有其他心思,但是那句“哇哦”,他很难不理解为小幺的嘲讽。

“怎么有点冷呢。”

李孚自顾自地说着,抬头一看,身上的被子不知何时不见了,而客房的大门则大开着。

李孚露出一个理解一切的微笑,一巴掌拍到一旁,果然,他的手糊住了孙青儿的脸。

“昂,怎么了?”

孙青儿吃力地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地说。

“麻烦孙侠士下次宿醉以后,搬自己的被子去。”说罢,李孚把孙青儿身上的被子扯下来。

孙青儿倒不在意,一翻身继续睡过去。李孚看着床边散着寒光的鬼面刀,不禁心生一计,悄悄凑到孙青儿耳旁,嘟嘟囔囔地说着。

听到一半,孙青儿猛然起身,面色古怪地看着李孚:

“你要我和你打假赛?”

李孚堆着笑,搓手说道:“哎呀,武夫的事情,怎么能叫‘假赛’呢。都是为了商肆的生意……”

“不行!”孙青儿斩钉截铁道:“你这是挑战我作为血煞门人的尊严。”

“切,”李孚穿好衣服,向房外走去:“喝这么多酒,人倒是挺清醒的。”

见孙青儿不回话,李孚转头看去,他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

洛阳的比武台与江宁不同,江宁县将比武台设在县城中央,不管从哪个门进入,第一眼都能看见中心的比武台。

而洛阳的比武台则设在洛水北面的北市中,越靠近北市,耳畔传来的恰恰不是商户叫卖的声音,而是比武台旁观众们宛如惊雷般的呼喝声。

李孚走到人群旁边,突然看到比武台上耍着大刀的身影,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

“他怎么也来洛阳了?不过起码有认识的人,事情也能好办一些。”

等到那个身材魁梧的男子收刀下台时,李孚挤开人群,向他走去。

北市旁的一座茶楼顶层里,杨笙和之前那个小女孩正在一起玩着双陆,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顶层的望台旁,被小女孩称为“三哥”的少年正站在此处,远远望着北市的比武台。

“三哥!”

小女孩冲过来,挽着少年的手说道:“快来给我们当裁判。”

少年苦笑两声,扫视一眼身旁憋笑的护卫:

“想笑就出去笑。”

两个护卫登时严肃起来,拱手行礼道:“主君,我们……”

“没事。”少年摆摆手,对小女孩说:“淑儿乖,让哥哥再看一会。”

杨笙也连忙走来,抱住小女孩。不过杨笙向比武台瞟了一眼,却看到一个熟悉的人,惊讶地捂住嘴,而手中的棋子掉在地上。

少年见状,奇怪地问:“杨笙,发生什么了?”

杨笙连忙行礼道:“郡王恕罪,妾身在演武台发现了一个熟人。”

“哦?”被称为郡王的少年挑起眉头,来了兴趣:“谁?”

杨笙抿了抿嘴唇道:“正是前日,妾身提到过的李孚。”

少年这才把目光聚焦到李孚身上,眯缝着眼睛说:“是吗?倒是有趣。”

比武台上,李孚抚摸着手中的木剑,回忆起自己初次登台的情形,不禁微笑起来,看着对面熟悉的对手,轻声说道:

“关大哥,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