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有虞氏报恩
- 家兄伯益,有天子之姿
- 醉酒的水鸽
- 2102字
- 2024-10-27 20:00:08
仲甄对宁有些佩服,不愧是有虞氏的首领,认知方面超过了凭蛮力成为一国之君的羿数倍。
正想要和宁说到说到全民族大一统的思想,就见大家已经到了内城边上。
内城城门前,一个长须及胸的中年男子正在门口等候,见到众人过来,急忙迎了上来。
“国君。”那男子先是跪拜了宁,然后起身,转过头看向安,道:“安殿下,您总算是回来了。”
安拱手回礼道:“大司命。”
这中年男子正是有虞氏主管祭祀的大司命,在氏族社会,大司命的地位超然物外,就算是氏族首领,也不能随意更换。
传言大司命等人都有一套方式可以沟通天地,知晓过去和未来。
这种能力是一脉相传的,其他人就算想学,也不得其门而入。
宁在一旁笑了笑,道:“弟弟,你可要好好感谢叔父。叔父可是一个月前,便向天问你踪迹,断言你不日即归。如今都快过了一个月了,为兄对于此次上天的示意,都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天依旧是无所不知的,将你带回了虞。”
“我们兄弟俩齐心合力,按照父亲的方针经营下去,虞地的人民一定会生活的越来越好的。”
大司命连忙道:“非是微臣之功,安殿下能回来,实属天意。”
“自然是上天之德,不过叔父同样有功,应该赏赐。”宁高兴地道,大声说道,“来人,赏大司命玉珏、玉环、玉炔各一,速速去办。”
身边自有人领命去了。
虞地本是舜发际之地,青铜和玉的储量,都远比普通的氏族更加丰厚,因此宁经常是一高兴,便封赏给各个大臣。虞的臣子,全都对宁极其拥护。
这个时候的国家,经常会进行迁都。大夏的祖都乃是夏,不过夏的资源并不丰富,只是能够满足人民温饱。
禹继位之后,便将都城迁到了阳翟,阳翟附近有铜矿,有玉石矿,在材料方面,远比夏丰富,因此不论是人口还是部队装备,都比其他氏族更加强大。
这也是作为共主的氏族国,能够从武力上威胁其他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仲甄要说不眼红肯定是假的,不过若是他的构想可以实现,那么就可以达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到了那时候,自然就不用和过去一样,依靠迁都来保证自己的统治力了。
内城由一条河流将宫殿和宗庙区分开来,宁先将仲甄安置在宫殿大厅,让仲甄在此稍坐片刻。
他和安则是由大司命带着,先去了宗庙所在的位置。
仲甄在虞国宫殿,也见识了这些“贵族”的底蕴。虞的宫殿由红木建造,墙体刷白,算是最早的白墙红漆。
宫殿建了两层,第一层用来议事,第二层仲甄虽然上不去,也大概猜到是宁的书房。两层楼阁本就是建造在高台之上,剧目远眺,整个虞的风景大概是可以尽收眼底的。
宁等人没过多久便已经返回,尚在宫殿门口,宁便拱手边说边走进来,“劳烦仲甄君久等了。”
“宁君客气了,虞城建筑优美,就是在这欣赏一天,也是我的荣幸。”
宁对这番客套话却是颇为满意。
有虞氏在建造方面,可谓是当今世上第一,就算是大夏,和他们一比也相去甚远。
舜善于制陶,整个虞地的陶壶、陶罐,都是极其丰厚的,顺势便带动了整个虞制造业的发展。
人人都在耕作之余,有一门技艺伴身,不少陶器,都被前来拜访的其他氏族慕名求去。
宫殿内除了台上,没有其他座位,宁命人搬来了两张垫子,邀请仲甄二人在殿内坐下。
虞的几位大臣,得知了安平安回归,宁召人议事,也陆续赶了过来。
三正、六卿、大司命,几人进殿以后,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坐在中间的仲甄和珩,然后按照自己往常在殿内站立的位置,纷纷立于两旁。
仲甄左右看了看,最前方大司命在进城之后便已经见过,另外还有三名花发皆白的老者,正是在虞经历了两代国君的三正。在他们后方六卿分别列于两边,其中一人年纪稍大,其他五人皆二三十岁的年纪,未来可期。
一个重视年轻人培养的氏族。
仲甄心中暗自想到。
无怪乎在遥远的未来,少康借助有虞氏的帮助,完成了夏朝的中兴之举。
宁见所有人都已经到齐了,便压了压手腕,道:“今日是我有虞氏大喜之日,吾弟失踪一年有余,如今平安归来,皆依仗六国之君仲甄君的助力。”
宁说着向仲甄鞠了一躬,其他人纷纷效仿。
仲甄摆摆手客气地道不必。
宁又道:“仲甄大恩,我有虞氏自然不是知恩不报之徒。虞地物产丰富,依吾之意,不如将铜与玉赠予仲甄一部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铜器和玉器,乃是国力的象征。
牧正率先道:“国君,仲甄君大恩,然而此事重大,不可不多加考虑。”
“正是因为重大,才召集大家过来商量,若是普通的钱粮之物,实在不足以报此大恩。”
庖正上前道:“国君所言甚是,安殿下回来,于国有益,铜玉一物,虽然对于虞国十分重要,然而与安殿下一比,不值一提。不过铜赠予多少,玉赠予多少,却需要详加斟酌。”
宁点点头,道:“具体细节,就烦请庖正、牧正、车正三位大人商讨,最终敲定方案给我即可。”
仲甄见宁要赠予铜,按礼貌应该推辞一二。不过现在战事在即,这可是铜,是制作兵器最重要的物资,自己要是推辞了,那就是对手下士卒不负责了,默默的就承受了下来。
作为来宾,端坐在中间有些奇怪,仲甄站起身来,拱手道:“宁君,仲甄此次前来,还有一事,想与宁君商量。”
“仲甄亲自前来,想来是因为结盟之事。伯益与夏后一山不容二虎,天下共知,想来待伯益从会稽山出山,两人便会有一战,不知我说的是否正确?”
仲甄点点头,正要说话,却被宁抢先道:“但是战事一起,百姓生灵涂炭,伯益君真的有体谅自己治下百姓吗?仲甄君轻启战端,又真的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