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秦思伟急了
- 咋,重生就不能谈恋爱了?
- 爱喝玉米须茶
- 2266字
- 2024-09-14 08:57:38
翌日。
秦思伟甩了甩脑袋,昏沉宿醉的感觉散去不少。
昨天晚上实在被灌了太多酒,两个人各自喝了至少半斤。
从床上爬起来,抬眼看去,没刷油漆带着原木味道的大板床,软软的垫被上面铺着竹子制作的凉席,其他地方,则是空空荡荡。
孤零零的一张椅子,放着脱下来的裤子,再没有其他家具。
除了干净可以称道,简陋得一无是处。
出了房间,日上三竿,阳光直直射在脸上,略刺眼,这会儿已经是早上八点。
秦思伟有些尴尬,这觉睡得,过于酣畅淋漓。
就是在别人家。
“秦编辑,先洗漱一下,等会吃饭了。”
张澈从院子里走进来,打了个招呼。
农村人家,别的不多,就是地方宽敞,供人睡觉还是绰绰有余。
早饭相比于昨天晚上,就简单多了,熬煮到稀烂的白粥,加上嘎嘣脆的咸菜,多两根玉米,就足以让人身心舒畅。
吃完饭。
秦思伟没有继续要求看剩下的稿子,而是着急谈正事。
“既然投稿到我们社,想来是有合作的想法,就是不晓得,你想在杂志上连载,还是直接出版。”
张澈不假思索,很笃定:“自然是出版好些,我就直说了,这一部大概二十五万字,印刷出来,厚度合适。”
杂志连载,最多打响点名头。
当然,也不是不行,但为什么要给徽州文艺,啥杂志都没怎么听说过,还不如给到故事会,今古传奇等。
马上就能小有名气。
经济收益么,却也一般。
对于已经有了接近两百万身家的张某人来说,就是芝麻绿豆。
出版就不一样了,有单独成册的书。
外行人看来,那就是个顶个的牛逼。
既可以向家里人交待,更是能为第一桶金的来源,做个遮掩。
还是那个道理,运气得来的钱,无论是家人,还是旁人,拿起来都不会心有挂碍。
但有了作家身份的加持,地位大大提升。
即便是亲子关系,也有强弱之分,不是没有爱,但显然这年头,控制的成分,少不了。
“出版啊。”
秦思伟点点头,这个选择,不出他的所料。
顿了顿,他继续问道:“我们社出版的书很多,渠道很广,就是不晓得,你具体有什么样的想法?”
这话说的含糊,主要是出版的话,就涉及版税,话题敏感。
实际上这一步,就已经到了谈判的阶段。
闻言,张澈笑了笑,脸上并没有多少激动或者慌乱。
“我知道,一般来说,原创作品的版税在3%到10%,甚至还有倒贴钱出版的,但是这个具体数字,目前我还没有想好。”
秦思伟心下一沉。
对方果然清楚知道版税的事情,年纪轻轻却是行家里手。
关键是,没有要求,才是最麻烦的。
“嗐,你这稿子质量高,肯定不能倒贴,多少版税,我们都可以谈。”秦思伟有些急了。
“我知道贵社的诚意足,但是很不好意思。”
张澈面露为难之色,摸了摸鼻子伪作尴尬。
“我这稿子,还寄了别的出版社,第一次投稿,不懂规则,还请谅解。”
噗通!
秦思伟只觉得自己的心已经沉入海底。
果然如此,主编猜的不错。
一稿多投,可恶!
“没事没事......”
秦思伟的脸上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
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是狂怒,也没有多少用处。
“这样,我等下对方的回复,要是条件一般,还是和贵社合作,毕竟秦编辑的诚意很足,徽州文艺也是家乡的出版社。”
张澈见火候差不多,也松了口。
实际上,版税多一个点少一个点,对于系列作品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大不了火了之后,后续作品再谈。
但就是顺嘴的话,惠而不费。
谁也不会嫌弃钱多。
“好!”
秦思伟猛的一拍大腿,站起身。
“我这就回庐州,和社里商量,张澈,你可别急着回复对面。”
“行,我肯定等你的回复。”
张澈亦是跟着起身。
“你这边有电话吗?”
急了的秦思伟忽然反应过来,总不能再跑一趟,电话联系多方便。
当然,即便再跑一趟问题也不大,就是最好是在签约的时候。
这山路的汽车,实在受不住。
最多一次!
“有。”
张澈报上自己的手机号。
“这是我家里人的,到时候你发个短信,我回过去。”
“好。”
秦思伟不疑有他,拎着行李就是要赶车回庐州。
岭南镇。
张澈送走因晕车而脸色不佳的秦思伟,慢悠悠走到信用社。
门口的墙上挂着个玻璃壳子,正是自动取款机。
只能取,不能存。
等着前面人出来。
张澈走进去。
塞入卡片,输入密码。
显示余额,1525678.3元。
有零有整。
即便是后世见过是这个数字十倍以上,张澈还是忍不住呼吸急促起来。
这可是2002年,有了这笔本钱。
就是慢慢滚雪球,也足够赚上够用一辈子的家资。
想到这里,张澈摸出在家里都不敢拿出来的手机,给楚安妮发了条短信。
【安妮姐,钱已经收到,什么时候回漓水?为表感激,陪你游玉都山,说不定,还能看到真的娃娃鱼】
走了几步,短信就回来了。
【得了吧,指望你安妮姐回漓水,还不如等你小子来沪上请我吃饭,太忙了......】
张澈看着短信,嘴角勾起一丝微笑。
这么忙还记着自己的事情,足以让人心生感激。
【没问题,说不定大学就去沪上了】
【扯吧你,按照你的成绩,燕大明显更适合些】
短信过了很久才回来。
张澈想了想,没有继续回复。
约莫是真的忙的厉害,就是不晓得,在沪上搞什么事业......
......
燕京。
人民文艺出版社。
每天都有如山的稿件涌来,编辑的桌上,稿子堆得快要将脑袋遮掩住。
虽然互联网渐渐兴起,可邮箱投稿的人还是太少,这帮老帮菜,还是喜欢投厚厚的手稿。
而人民文艺又是首屈一指的大出版社,渠道极广,自然有的是作家孜孜不倦的投稿。
质量参差不齐就算了,有的简直只能用来当手纸,还硌屁股,更有甚者,写的全是带颜色的。
好看归好看,可谁也不想进去踩缝纫机啊!
“鬼吹灯?”
编辑李翰捏着手上的一份稿子,喃喃自语。
得了,又来什么灵异恐怖的。
字倒是写的不错,就是题材过于敏感,这些年虽然说放开了些,但还得谨慎。
秉持着职业素养,他还是翻开看了,只是没想到,一看就入了迷,直到被人唤醒。
“小李,你过来一下。”
这时,主编喊了句。
“哎,来了。”
李翰应了声,想了想又把稿子拿在手上。
等事情说完。
李翰斟酌了下,还是递过稿子,说。
“主编,我有份稿子,拿不准主意,想请您掌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