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七月刊(求追读!)

叶苒去庐州的事情,余芳慧即便是在外地,也通过乡里乡亲清楚知道。

打工人在外地,老乡不少,都是抱团。

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拖着一个,在厂子里面形成小团体。

半年来,暗戳戳,似有似无的讥讽挖苦更是因为此事到达了巅峰。

嫉妒心在农村不少见,但热心肠也是有,很矛盾,却又诡异的存在。

说起来,叶家和自己家,还是因为当初在道路工人时结下的缘分。

那时候条件都差不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万元户越来越多,差距就明显起来。

尤其是叶家还有个当过公路局局长的老爷子,即便不在位退休,依旧能抓住更多的机会。

叶苒是个好姑娘,对自己的孩子有多喜欢,余芳慧怎么可能感觉不出来?

要是有的选,自然是儿媳妇的唯一人选。

可眼下,自家这个情况,真要勉强凑在一起,最后受伤的说不定就是张澈。

柳雯是多么心高气傲的一个人,余芳慧是体会极深。

当然了,说这事还早,不然的话,江秋明这丫头,她倒是挺喜欢。

可按照自己对儿子的了解,他似乎有些看脸的潜质。

学前班的时候,就喜欢和长得漂亮的女孩子亲热,让叶苒发了不小的脾气,回家找柳雯以及自己抱怨。

后来渐渐这种情况就少了,不过,有次听小学班主任说起,叶苒曾经偷偷打小报告,就为了老师将漂亮女孩子的位置,从张澈身边调开。

虽是小孩间的玩闹,可还能瞧得出来,叶苒这丫头,尤其护食。

再往后,小报告都没有了,但也就见她和自家儿子张澈玩在一起。

手段不简单。

要是放在古代,妥妥的大妇之姿。

面对余芳慧的问题,张澈坦然的点点头:“我去找她了。”

这辈子,不可能再错失,纵然有千难万险。

余芳慧张了张嘴,却不晓得说些什么好。

劝儿子放手?

这不是母亲能说得出来的,于是干脆就不聊这个话题。

“藜藜说你和出版社签了合同,写了本书?”

“嗯,估摸着这一两月就能看到。”张澈没否认,这事没有瞒着的必要。

更是万事俱备,就差出版的东风。

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这个理由遮掩。

徽州文艺在庐州,自己在漓水,就是有些动静,两帮人总不能跑到一起对口供。

至于那笔一百五十多万的奖金,也能顺利洗白,至于楚安妮,更是像个神仙一样,渺渺无踪,不存在泄密的可能。

再说,等到翅膀硬了,知道了也无妨。

不过,显然自家父母和大姐张藜有着联系,要不是考试拿出硬货,关于选科,说不得就是真要产生些矛盾来。

此前未雨绸缪,并非没有必要。

闻言,余芳慧点点头,终究儿子出息是件好事。

可她也并非目不识丁的人,晓得出书虽难,但市面上的书不计其数,总有些办法。

难不过挣钱。

也就没有细细追问稿费的事情。

二十五万,是个想想就觉得乏力的深坑,就不要把孩子拖进来。

“妈,你们这次回来大概呆多久?”

张澈随口问了句,但心里估摸着记忆里面的时间,好像也就半个月。

“下个月一号走。”

余芳慧的语气有些平淡,甚至带着点温柔的笑意。

可其中的疲惫感,还是遮掩不住。

往后的打工人,周日晚上都会因为隔天去公司产生上班综合征,更别说这背井离乡半年,又该有多少勇气。

张澈估算着时间,只希望徽州文艺能够快些将《怒晴湘西》的稿费结算,甚至见到实体的杂志。

方才有上那么点希望,将倔强不服输的父母留下,省得去受那缩短寿命的苦累。

“你爸喝了酒先睡了,我去看看。”

母子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近况,直到余芳慧打了个哈欠,脸上再是抵挡不住困意,起身走向房间。

回了房间。

张南林却是不晓得什么时候已经醒了,已经洗完澡,正在擦头发。

“先把帐算算,明天一早我就去把钱还了。”

余芳慧闻言,弯腰从地上的行李大袋子里面找出来个本子,打开后,用笔在上面勾勾画画。

“你这边是一万二,我这边是一万一,扣掉开销,还有家里要花的钱,至少得剩个三千,还个两万差不多。”

“那就这样。”

张南林点点头,坐在床上,沉吟道:“大姑爷家老表说是生了病,先把大姑爷家里的钱还了,还有小姨家,要建新房,也得还点,这就差不多了。”

都是亲戚朋友借的钱,没有明说什么时候还,但谁不想早点。

但张南林考虑的是,轻重缓急。

再有这个窟窿太大,也没有办法公平对待。

至少要有个三四年,才稍稍能看到点希望。

“剩下三千,回头多给点儿子,高二开学,学杂费住宿费,都是要的。”

张南林想到什么:“我们俩到了那边也花不了什么。”

“也行。”

余芳慧点点头,旋即便是说起书籍出版的事情。

“说是有些稿费,不知道多少,我估计管个日常开销不成问题,我们给的,就给儿子买两套新衣服吧,去年过年,也没置办什么。”

张南林不太懂出版的事情,毕竟接触的不多。

平常看的都是地摊上的盗版书籍,以前在家还有空,如今在纺织厂,更是一点空闲都没有。

“好在成绩没有落下,写书就写书吧。”

之前听说成绩下滑,心里着急,恨不得回家去学校问问,后来又听张藜说,成绩变好,甚至拿了奖学金,才放下心来。

山里人没有多少值得依仗的,便是靠大山,也不能富裕。

想要走出山里,只有读书这条路,张藜就是个例子。

在庐州一个月的工资,轻松超过他们在厂里累死累活。

谁不想自家的儿子,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余芳慧甚至想着,若是考上的大学好一些,说不定和叶苒还能有更多的希望。

这也是她刚刚没有开口劝说的最大原因。

两夫妻嘀嘀咕咕,关着灯说着夜话,终究是抵挡不住困意,在透过报纸的月光下,陷入沉睡。

......

几百里之外的江城。

郊区的印刷厂很是忙碌。

工人们正在彻夜工作。

“头,你说这咋回事,本来都说要印了,怎么突然就改了主意,拖到现在?”

“你是来的时间不长,两年前也有过,无非就是有更好的稿子,临时改的呗。”

组长叹了口气。

“你也不看看日子,都十六号了,再不发出来,等到天南海北的读者看到,说不定下个月了,还能说是七月刊?”

“也是,《古今传奇》是越来越火了,这次又印了二十万册?”

“且看吧,说不定后面三十万,都是有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