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三张告示
- 三国:开局捡到曹魏江山
- 小眼不聚光
- 2298字
- 2024-10-14 12:00:35
今日一早,荆州牧府外墙之上新贴了三张告示,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这些告示上,依旧不影响熙熙攘攘的鼎沸人声。
第一章告示,字数寥寥:本府诚聘精通地理之士十名,凡有擅勘察地形、测绘地图者,皆可前来应征。一经录用,待遇从优,望四方英才勿失良机。
告示前,几位文人模样的老者眯着眼睛细读,若有所思。年轻的学子走卒们也驻足观看,眉头微蹙,似在心中权衡。
第二张告示内容颇为引人注目:“今日起,荆州牧府出榜贩卖盐引,凡有意经销食盐之商人,可凭此引至盐场领取食盐,并依法售卖。每引定价一万钱,有意者可至府衙登记申购,额满即止。”此告示一经张贴,人群之中顿时沸腾。
盐铁之利,历来为国家所重,民间不得私自贩卖。如今官家公开贩卖盐引,无疑给了商人们一个难得的商机。
盐为民生所必需,需求之大,利润之丰,非他物可比。告示前,商贾云集,摩肩接踵。有的眉头紧锁,有的交头接耳,已经开始盘算如何申购盐引。
还有人现场开始计算,若能成功申购到盐引,再以合理的价格将食盐售出,其利润将是成本的数倍甚至更多。旁边有商人闻言,面露贪婪之色,显然盐引未曾到手,便已经畅想日进斗金的画面。
在告示前,一位年长的商人捋着胡须,对身边的年轻后生说:“此乃千载难逢之机,若能购得盐引,便可在盐市上占据一席之地,日后财源滚滚,指日可待。”
年轻人点头称是:“父亲,我必将争取购得盐引,让我家在荆州商界声名鹊起。”
最后一张告示面前的人同样里三层外三层,其书写:“锦官城即将落成,本府现对外招标酒务酒坊之永久经营权。凡有意在锦官城中开设酒务酒坊者,皆可前来报名。本府将采取招标之法,以为各位商家自行标注投资价格。到期开标,价高者得。酒业之利,人所共知,一次投标,终生收利。望有识之士莫失良机。”
酒业自古以来便是暴利行业,虽不如盐乃民生必须,利润却比盐业更高,一直以来经营权限制诸多,需要层层许可,还要定期缴纳市租才能经营。如今荆州牧府公开招标,无疑是给了众多商人一个难得的机会。
不少商人已经开始盘算,准备参与投标,希望能够在锦官城中占据一席之地。
人群议论声此起彼伏。有的商人讨论着所谓投标究竟为何意;有的则心中盘算着自己的财力是否足以参加。整个牧府外,如同集市一般热闹非凡。
连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
一位老农模样的长者,拄着拐杖,眯着眼睛,对旁边的年轻人说道:“看这些告示就能知道,咱州牧对锦官城的重视啊,那些难民日后可是有福了。”
年轻人点头:“是啊,爷爷,原本我以为锦官城不过是给难民一个安身之所,现在看来,日后必将红火。”
“古语云,‘城之所兴,在乎人和;商之所聚,在乎利厚。’州牧大人此举,无疑是要将锦官城打造成荆州的商贸重镇,届时,我等虽不能直接参与,也能从中受益。”一个书生摇头晃脑的说道。
曹植与高柔也混杂其间,他们身着便服,听着周围人的议论。
高柔仔细观察着众人的反应,不时地点头,心中对曹植的计划充满了信心。他低声对曹植说:“大人,您看,这些商人如此兴趣浓厚,这些计划定能成功。”
“高大人,这只是一个开始。待锦官城建成后,还会有更多的商机等待着他们。”
三张告示的内容,不消一日便传遍荆州城。不止商贾,连那些世家也跃跃欲试。
*
夜幕降临,荆州牧府内,灯火通明。在衙役统计之下,除了精通地理之士只有二十余人报名,其他两张告示的申报者都超过百数,尽管天色已晚,仍有人陆续前来报名。
高柔手持厚厚的名册,已经笑的见牙不见眼。
不过他看着名册内容,心中有些忧虑,向曹植请教:“大人,这申购盐引之人中,有不少是来自东吴和益州的商贩。这样做,是否有些不妥?”
曹植闻言,随即笑道:“高大人,那孙权、刘备可曾称帝?”
“自是没有。”高柔回答。
“既然没有,他们名义上还是汉室之臣,东吴与益州仍是汉土。我荆州发出的盐引,他们岂敢不认!”曹植扫了一眼名单,眼中闪过狡黠,“旁人先不必说,这两地的商户全数通过,多发盐引。”
“大人,这是何故?”高柔自诩智谋不浅,此刻却不解曹植的用意。
曹植轻轻捋了捋衣袖,笑道:“高大人,以我之盐引,换彼之钱财,岂不妙哉?那东吴与刘备皆是伪善之人,若是禁此盐引,难堵天下悠悠之口,只能吃此暗亏。”
高柔心中一动,恍然大悟:“大人高明!”
但他仍有些顾虑:“大人,若是私人卖盐者众多,是否会不受官家控制,肆意涨价,影响民生?”
曹植摆了摆手,笑道:“俗语有云,‘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卖盐者越多,价格反而会越低。所以这盐引一事,咱们要抓紧批,否则过个一年半载,他们发现到处都有私人盐贩,醒悟过来,咱这招就行不通了。”
他的目光在名单上游走,越发满意:“明日,就明日开始发放盐引。初次所得款项,八成用于建设锦官城,两成上缴邺城,我会休书一封详细告知父相。”
这两成算聊表诚意,想来曹操既已给锦官城提匾,便有支持之意,如今荆州自己解决困境,应是喜闻乐见。
高柔闻言,频频点头,对曹植的智谋心服口服。他心中仍有疑虑,为何曹植竟对商贾之事也如此了如指掌。但转念一想,谋略之道,本就是一通百通,便也释然。
他拱手问道:“大人,不知您的第三策何时得以施展?”
曹植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尚在运输途中,既要取人钱财,自当以诚相待。”他忽然正色道,“至于酒务竞标一事,便由高大人与荀司马共同负责。七日后在州牧府进行招标,如何?届时,也将揭晓我等第三策。”
高柔立刻起身,施以一礼:“下官领命。只是不知这招标一事,我等该如何进行。”
“高大人,这招标虽非我大汉传统,却也不失为一种公平之法。我等可采用押金与密封报价之方式,以决定十家酒坊的经营者。”曹植自然知道这个时代还未有招标之事,只能徐徐引导。
高柔点了点头,但脸上的疑惑并未完全消散:“密封报价?这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