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残阳落幕终章落

暮年岁月心忧沉,传位难题扰梦魂。

江山社稷托何手,长夜难眠思后昆。

武则天晚年,身体每况愈下,传位之事成为她心头最大的困扰。她深知这一决定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李唐王朝的命运。

一方面,她的儿子李显和李旦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他们的能力和忠诚度让武则天心存疑虑。李显性格软弱,容易受人摆布;李旦则较为温和,缺乏果断的决策力。

“朕的儿子们,能否担得起这天下的重任?”武则天在病榻上喃喃自语。

另一方面,武氏家族的人也对皇位虎视眈眈,尤其是侄子武三思,他多次在武则天面前表现出自己的野心。

“姑母,侄儿定能将大周的辉煌延续下去。”武三思信誓旦旦地说道。

武则天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明白若传位于武氏,必然会引起李唐宗室的强烈反抗,可能导致国家陷入内乱;而传位于儿子,又担心武氏家族的利益受损,自己多年来建立的权威也可能受到挑战。

在宫廷中,各方势力也围绕着传位之事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支持李显的大臣们纷纷上书,陈述李显的正统地位和仁厚的品性。

“陛下,李显乃先帝之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且他心地善良,必能善待百姓。”

支持李旦的势力则强调李旦的稳重和谦逊。

“李旦殿下为人谦和,处事谨慎,是皇位的合适人选。”

而武氏家族的党羽则四处活动,试图打压李唐宗室和反对他们的大臣。

“绝不能让李唐的人重新掌权,否则我们都将没有好下场。”

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政治气氛异常紧张。

武则天为了权衡各方利益,频繁召集大臣商议。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上,大臣们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都给朕安静!”武则天怒喝道,“传位之事,朕自会慎重考虑。”

与此同时,民间也对皇位的传承充满了关注和担忧。百姓们害怕因为权力的交接而引发动荡,影响他们的生活。

“不知道新皇帝会是谁,希望不要有战乱。”

在武则天的内心深处,她对自己一生的功过也进行了反思。她想起自己为了登上皇位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位期间所推行的政策和改革。

“朕这一生,是对是错?历史又会如何评价朕?”

在这艰难的时刻,武则天身边的亲信大臣狄仁杰向她进言。

“陛下,天下终究是李唐的天下,还政于李唐宗室,乃是顺应民心之举。”

武则天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权衡,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太子。但她同时也对武氏家族加以安抚,希望能保持朝廷的稳定。

“李显,朕将这天下交予你,望你能不负众望,造福百姓。”武则天对李显说道。

然而,武三思等人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们暗中策划阴谋,企图在武则天驾崩后夺取皇位。

李显得知了武三思的阴谋,开始积极准备应对。他拉拢了一些支持自己的大臣和将领,加强了自己的势力。

“绝不能让武氏的阴谋得逞,这天下是李唐的!”

武则天虽然察觉到了武三思的小动作,但已经无力再去干预。她的病情日益加重,只能躺在病床上,默默地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在这期间,武则天的心情十分复杂。她既希望李显能够顺利即位,又担心他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但愿朕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大唐的江山能够长治久安。”

终于,武则天在忧思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的离去让整个宫廷陷入了悲痛和混乱之中。

李显在大臣们的拥护下,迅速即位。但武三思等人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发动了叛乱。

一时间,宫廷内外战火纷飞,局势危急。李显在忠诚的大臣和将领的帮助下,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

“终于结束了,这大唐的江山保住了。”李显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经过这场动荡,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李显即位后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恢复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他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重振朝纲。

“朕要继承母亲的遗志,让大唐再次走向辉煌。”

但道路漫长而艰难,李显能否实现自己的抱负,还需要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