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亚敏: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 (共3册)
- 殷亚敏
- 5514字
- 2024-11-28 18:07:20
三、什么叫领导者当众讲话的魅力?
我们常说某某人长得有魅力,某某人讲话有魅力,某某人人格有魅力。那么什么是魅力?
我们先从字义上看一看“魅力”这两个字。
魅,是吸引;力,是力量。“魅力”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吸引人的一种力量。
领导者当众讲话的魅力,就是靠讲话而吸引人的力量。
魅力是一种感觉,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一个人当众讲话有无魅力,听众常常是靠感觉进行判断的。大家知道,人的感觉有五种: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讲话的魅力主要是靠听觉和视觉传递的。一个人讲话声音很悦耳,内容很精彩,会产生听觉上的魅力;一个人讲话面带微笑,表情丰富,你会觉得他在视觉上很有魅力。所以,当众讲话的魅力主要体现在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方面。
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把当众讲话的魅力做了两种划分。一种是从听众角度讲,讲话的魅力在于好听、好记、好用;一种是从讲者角度讲,讲话的魅力在于胆声情识。
1.从听众角度讲,讲话的魅力有三好
三好:第一个叫好听,第二个叫好记,第三个叫好用。
(1)好听
讲话好听,其实就是体会在“三声”上。
第一是鸦雀无声。一个人讲话讲得好,你就会全神贯注,竖着耳朵听,这叫鸦雀无声。
第二是笑声。讲话讲得风趣幽默,听众常常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第三是掌声。讲话者讲到精彩的地方,听众会不由自主地鼓掌。这个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不像电视节目中的掌声,有个领掌的,专门指挥大家鼓掌,那个掌声不是发自内心的。
能做到“三声”的讲话者,一定是很有魅力的讲话高手。
以后要想了解自己的讲话好听不好听,就拿这“三声”来做判断。你讲话讲得好,肯定一是鸦雀无声,二是有笑声,三是有掌声。
(2)好记
什么叫好记?就是你不用带纸,不用带笔,听完讲话内容,你就能记在脑子里了。
看过电影《建国大业》的读者,可能对毛主席讲的两句话十六个字记忆犹新。
这句话讲得非常精练,看完电影全记住了。仔细一琢磨,你对毛主席的讲话艺术佩服不已。从修辞上讲,这十六个字当中,八字一小句,对仗工整;使用对比手法,上下小句对比强烈;前半句使用了顶真手法,首尾相连。从听觉上来讲,十六个字里只使用了五个不同的汉字,重复使用,读来铿锵有力,你想不记住都难。这就是讲话好记的一个经典例子。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的“三等人”说,也是好记的典范。
这段话,拿“本事”与“脾气”进行三次不同的组合,语言通俗,内容深刻,将做人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让你“过耳不忘”。
我自己也有一个“动物三论”的观点,让观众记了好多年。
结果电视节目播出好几年之后,碰到了一个观众,他说:你当初讲那个“动物三论”,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记得住呢?就是观点字数少,生动形象,善用比喻。
(3)好用
什么叫好用呢?
就是不要讲空话、大话、不着边际的话,要让别人记得住,用得上。
我们来看看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的讲话是不是很好用。
你看,一般人讲健康,讲养生,有很多的公式,很多的医学名词,长篇累牍,你根本听不懂,也记不住。但是洪昭光的“三个平”是不是非常好懂?你一下子就能记住了;记住了,你在生活中就用得上。
领导者一定要去研究讲话的艺术,让自己的讲话好听、好记、好用。要不占用了宝贵的时间,讲的话没任何效果,那就是“嘴上抹石灰——白刷(说)”。
以上从听众角度讲了讲话魅力的“三好”——好听、好记、好用。而从讲者角度看,讲话的魅力体现在哪儿呢?体现在胆、声、情、识四个字上。
2.从讲者角度讲,讲话的魅力在于胆声情识
当初开始教授讲话课的时候,什么是“讲话的魅力”,我也说不清。后来,通过不停地研究琢磨发现,讲话的魅力其实就是四个字:
胆,声,情,识。
做到了这四个字,一个领导者的讲话就有魅力。做不到这四个字,领导者的讲话一定是没有魅力的。
(1)讲话的魅力在胆
什么叫有胆?就是讲话时沉着自信,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有了胆,讲话者才会有魅力。
胆是个电源开关。
假如你往台上一站,沉着自信,有胆量,就像是房间里的灯全打开了,你不光能把事先准备的内容完整地发挥,而且能妙语如珠,有超水平的发挥。
假如你站在台上紧张害怕没有胆,就像将会场里的电源一关,整个场地黑了,你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会把事先精心准备的讲稿内容忘得干干净净。
试想一下,如果换了我们常人,在台上摔了一跤,肯定非常紧张,手足无措,红着脸就狼狈地下场了。而杨澜之所以这么机智,变出丑为出彩,靠的就是有胆。你看,摔了一跤,还能够“面带微笑”。这一笑,就是自信;一自信,大脑就放松;大脑一放松,就有灵感产生,才会讲出那一段妙语。
再讲一个无胆的例子:抖裤子的处长。
(2)讲话的魅力在声
声音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气息畅通;二是声音悦耳;三是吐字清楚。
第一,气要通。
气、声、字这三者中,气是前提。气者,声之帅也,是声音产生的动力系统。气息不通畅,声音就容易嘶哑,吐字也不清楚。什么叫气不通?讲话觉得嗓子累,小腹不累,就是气不通。
第二,声要悦。
因为人的声带条件不一样,不可能个个声如洪钟,但是通过训练,你可以做到气息通畅,让声音锦上添花,比过去更美,听起来悦耳舒服。我们都见过,有的人说话的时候,脖子上青筋暴起,声音嘶哑,这些都是用气发声方法不正确,气息不通畅造成的。这样的人讲话时,听起来不悦耳,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
第三,字要清。
讲话不要求你字正腔圆,但要做到吐字清晰;不要求你像播音员一样发音标准,但要让听众不用费力就能听明白你的意思。吐字不清,会造成信息误传,甚至会带来南辕北辙的讲话效果。
你看,就因为蒋介石的奉化口音太重,把这个主任吓得差点命丧九泉。
吐字不清的事情,在主持人身上也时有发生。
像这种语音不准造成歧义,闹出笑话的情形,我们在讲话时一定要避免。对领导者来说,不要求你讲话像播音员一样语音标准,字正腔圆,但是吐字清楚,不生歧义,却是必需的。
(3)讲话的魅力在情
这个“情”字,看不见,摸不着,好像很玄。实际上讲话的“情”就在于四个字:抑扬顿挫。
抑,就是语调往下降;扬,就是语调上扬;顿,就是讲话会停顿;挫,就是会转折。
阿里巴巴的马云讲话就很善于用抑扬顿挫表达感情。
我在给学员讲课时,曾模仿过马云在一次全国网商论坛的一段讲话。
在“阿里巴巴最关心的就是你们能不能够赚钱”这句话里,“你们”二字他声调提高,特别强调;在“阿里巴巴比你们稍微多赚这么一点点”一句,说“一点点”时,他的语调降下来,很轻很柔;说“大家要一起赚钱啦”的时候,他把“一起”二字拖得很长。通过这些语气上的变化,他把谋求双赢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温总理讲话时也很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来表达感情。
温总理在哈佛演讲时,引用了中国宋代大儒张载的一段话,来表明自己为国为民的心迹。
如果没有抑扬顿挫地读这段话,就会像小学生读书一样,没有轻重起伏,字与字的距离完全一样,听起来就没有感情,会让人打瞌睡。
而温总理在讲话中把抑扬顿挫的语气运用得十分娴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完“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有一个大的停顿,让观众十分期待,洗耳恭听。后面的话,他的语气是低开高走,一气呵成,将一个政治家胸怀天下、继往开来的浩然之情传达得十分到位,深深打动了全场的观众。
一位记者也记录了他在哈佛听温总理演讲的情况。他写道:
你看,就是这“几秒钟”的停顿,把温总理的难过之情迅速传达给观众,让观众“眼中充满了泪水”。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讲话有抑扬顿挫就有感情,就有魅力!
(4)讲话的魅力在识
“识”就是讲话的内容。
讲话内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深刻,一个是新颖。
北京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被称为“地产界的思想家”,他有个关于“汽车型”企业和“马车型”企业的理论,就体现出讲话内容既深刻又新颖的特点。
他的观点很深刻,又用了汽车、马车做比喻,就达到了新颖且让人“过耳不忘”的目的。
金蝶软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的“三种人”说,也是既深刻又新颖。
用“凡人、菩萨、佛”来比喻企业领导的三层境界,生动形象又发人深省,十分吸引听众。
这就是讲话魅力的第四点。魅力在识,体现在内容的深刻和新颖上。
在大学总裁班讲课时,讲完了讲话的魅力之后,我都会让学员用“胆声情识”这四个字分别组两个成语。也请读者想想:可以组成哪两个成语呢?
“胆”和“识”组合,叫“有胆有识”;
“声”和“情”组合,叫“声情并茂”。
这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高度概括了当众讲话的魅力。
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培训时,对参加培训的分公司领导、总公司中层干部专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这个简单的调查也表明了领导者当众讲话时缺乏胆声情识是普遍性的问题。
我问的问题是:你认为自己在当众讲话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共回收问卷120份。
认为自己当众讲话存在无胆问题的有75人,占总人数的62.5%,排在第一位;
认为自己当众讲话不会用声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15%,排在第二位;
认为自己当众讲话没有感情的有16人,约占总人数的13%,排在第三位;
认为自己讲话内容无条理,不吸引人的有11人,约占总人数的9%,排在第四位。
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到,领导者当众讲话中的常见问题就是缺乏胆声情识,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了解了当众讲话的魅力,那么提升讲话魅力的方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