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杨易:赈济灾民,朝廷颜面,这几个字轮不到你来说
- 大唐:我,家令,太平劝我冷静
- 橙汁儿羊
- 2419字
- 2024-10-02 18:29:24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看着太平公主若无其事地坐在武皇后身边,心头有些怪异,好似这不是天后娘娘和十几位重臣在场的小朝堂,而是两人“打情骂俏”的花前月下。
武皇后瞥了一眼若无其事的太平,随即目光落在杨易的身上,红润而有光泽的嘴唇微微一抿。
“杨卿,招你前来,你可知道因为何事?”
杨易微微颔首,剑眉星目,身姿笔直,自有一番仪态。
“回禀天后娘娘,是有人污蔑微臣在施粥的时候,在米中掺了沙子……”
他的话音刚落,来济便忍不住站出来,面容冷肃,苍老的面庞紧绷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刻满了风霜,唯独一双眼睛却是带着灼灼热意,死死盯着杨易,胡须颤动,唾沫星子乱飞。
“杨家令好大的胆子,到了这里还敢说有人在污蔑你,你敢说你的粥里没有掺沙子?”
他的声音冷冽,带着几分肃然,咆哮在殿堂之上让众人心里一颤。
杨易只是不动声色地退后了一步,微笑。
“老丈如何称呼?”
来济纹丝不动,犹如一块磐石,傲然道:“本官来济。”
杨易脸色肃然,拱了拱手。
“竟是来御史,来御史此言却是有失偏颇。”
来济眼睛眯起。
“如何偏颇?”
杨易正色道:“几天之前,我发放的粥里确实掺了沙子,不过现在却是没有了。”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却是有些愕然,他们没想到杨易就这么直白地承认了。
太平凤眉蹙起,眸子有些惊愕,她可是没想到杨易居然真如来济所说在粥里掺了沙子。
她拳头握紧,心里犹如翻江倒海,这厮不像是这样的人呀。
武皇后面色平静淡然地看着杨易,并未言语。
来济冷笑起来。
“该不会是听到民间对你的恶言,所以就不掺了吧?”
杨易摇了摇头,“那倒不是,我现在把米换做了麸糠,也就不用掺沙子了。”
含元殿内,静悄悄的,众人仿佛能够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他们有一些不可置信地看着杨易,脑海里浮现一个念头,这是不会是疯了吧?
在上好的米粮掺沙子就算了,现在居然更加丧心病狂,直接连米都不用了。
居然用喂给牲畜的饲料来救济灾民,还如此挑衅,在含元殿当着天后娘娘的面说出来。这是真不怕死呀?
纵然赈灾是私自行为,但是毕竟这位杨家令挂着的是朝廷的官职,更是代表着公主府,哪怕是个人赈灾的行为,用麸糠来赈济百姓,那也是影响极大的。
天后娘娘若是追究起来,这位杨家令只怕是难逃牢狱之灾。
太平有些坐不住了。
在她看来,来济之前等人的指责全都是污蔑,但是这次杨易跑过来不仅承认了,还做得更加离谱。
她心里乱糟糟的,一时之间犹如打翻了百味瓶,无比复杂。
她心里暗暗咬牙切齿起来,这厮刚刚不是说不用她担心吗?
武皇后狭长的凤眸微眯,若有所思地看着面色平静的杨易。
她不相信能够从细微之处观千里之外的奇才,会干这么傻的事情。
来济眉头紧皱,老迈的眸子里满是愕然。
他愤怒不已,“麸糠那是给畜生吃的饲料,你居然拿出来给百姓吃,他们是人不是畜生。你身为公主府的家令、朝廷官员,就是这般对待百姓,你枉读圣贤书......”
杨易丝毫不在乎众人的目光,他只是平静地看着来济。
“灾情发生到现在,来御史可知道逃难到我长安的难民到底有多少?”
来济一愣,他仍然带着愤怒之色。
“关中与山南二十六处发生饥荒,涌入长安的不计其数,本官如何能够知道?”
杨易又问道:“关中与山南州的难民越来越多,朝廷调拨的粮食大部分都送入山南和关中,仅有少部分用来救济长安的灾民……”
“粮食现在已经渐渐不够,不知道来御史可有什么法子去解决这些在长安越来越多的难民?”
来济眉头紧蹙,他冷冷地看着杨易。
“本官只是御史,负责督查百官,赈济灾民是三省六部官员的事情……”
“各官各司其职,才能维持大唐秩序稳定,老夫一个御史如何能够插手这本该是朝廷内务的事情?”
杨易唇角勾起,脸上泛起的笑容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
“也就是说来御史并不知道如何让这些越来越多的难民活下去。”
来济刚刚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确实就是杨易这句话的意思。
只是这种赤裸裸的揭露出来,确实来济脸皮有些挂不住。
正当来济有些恼羞成怒的时候,杨易又继续道。
“来御史不知道这些难民有多少,我却是知道大概的,前些日子每日在我公主府为领米领粥的约莫有两三千人,公主府外几十口铁锅日夜不停。”
“直到三日前,到我这边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占据了长安一半的难民……”
“其因便是随着涌入难民越来越多,其他长安的富户哪怕是拿出自己家存储的米赈济灾民也是力有不逮。”
“不少人已经渐渐的接待不起,只有我公主府从始至终从未停过,因此到公主府求施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难民近乎六千余人,而我公主府,哪怕是再如何将存储数年的米粮全部拿出去也是完全不够的。”
“如此情况之下,来大人告诉我,若是我公主府此时因为存米不够而停止施粥,那这近六千的难民应该如何存活下去?”
来济被问得目瞪口呆,他也没想到公主府外面领粥的难民居然有这么多,其余的官员也是一脸沉默。
杨易面无表情:“唯一的办法不过是将原先的米换做麸糠,一斤米可以换上四五斤麸糠,这样的话,数量便膨胀了五到六倍,就可以应付这些难民。”
“哪怕如此,也不能保证他们一天吃上几顿都吃饱,大多数人一天也就领上一顿罢了,只能维持不饿死。”
他目光平静地看着来济。“敢问来御史,下官虽然用了麸糠,但是至少能让这几千人都活着。”
“畜生用的饲料怎么了?能够让人活着的食物就是好东西。”
众人心里一震,沉默不语。
要真是如此的话,杨易这样的做法似乎是唯一解决之道。
不少人心里有些微妙,这位杨家令倒是个人才,不管手段如何,至少能够让这些人都活下来。
杨易目光平静地看着脸皮涨红的来济。
“先前的米粥里掺沙子,仅仅只是为了杜绝那些占便宜的狡诈之人来领粥粮而已,好让更多需要的百姓能够吃到。”
“来御史仅仅只是听了一些传言,便污蔑下官以沙充米,故作姿态,是为了博取善名……”
“来御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御史台指点江山,便自以为大唐忠臣,却对关中难民视而不见,将其责任推卸给三省六部的官员。”
“下官虽然官职卑微,却也心怀天下百姓……然而却遭来御史斥责,敢问来御史有什么资格来教训下官?”
“大唐长安一百零八坊,涌入的一半难民是在下官的肩上担着。赈济灾民,朝廷颜面,这几个字还轮不到你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