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篮观音

“鱼篮观音”是佛教所谓“三十三观音”之一。所谓“三十三观音”,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种造型,彼此间的区别仅在于姿态、场景与所持法器,比如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白衣观音等。这些不同的观音像,分别展示了观世音菩萨或慈悲,或庄严,或美丽,或法力无边等不同侧面,是观世音菩萨内在世界的外部显现。

在这“三十三观音”中,“鱼篮观音”就是非常流行的一种。

“鱼篮观音”以观音、竹篮、鲤鱼为构图元素,与白衣观音、杨柳观音等观音造像相比,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形象娇媚。

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来说,菩萨应当是法相庄严的,为什么“鱼篮观音”会以此娇媚的形象示人呢?

《西游记》中的解释是这样:唐僧师徒路过陈家庄,遭遇此地专吃童男童女的通天河水怪灵感大王。唐僧师徒为民除害,不料灵感大王斗不过孙悟空,潜回水底,再不出战。三人无计可施,孙悟空遂驾云找观世音菩萨求救。当孙悟空到达南海时,观音正在竹林中以一柄钢刀削竹篾:

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

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

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

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

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原来,这灵感大王本是观世音菩萨莲花池中的一条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一日海潮泛涨,它趁着水势来到通天河。这天一早,观世音菩萨扶栏观花,不见金鱼,算到它在下界作乱,因此来不及梳妆,便到竹林中削竹篾,编只鱼篮取收它。竹篮编好,观世音菩萨依然是这副打扮,随孙悟空赶到通天河,以鱼篮收了灵感大王,留下陈家庄百姓望空膜拜。内有善于绘画者,留下观音图像,这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鱼篮观音”。

那么,“鱼篮观音”的来历,是否真的像《西游记》所描述的那样,源于观世音菩萨的降妖除怪呢?

回答是否定的。根据明代大学者宋濂《鱼篮观音像赞》的介绍,鱼篮观音像的来历是这样的: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的一天,陕西金沙滩上出现了一位极其娇媚的女子,提着一只竹篮卖鱼。因为她长得太漂亮了,所以男人们十分动心,争先恐后地来看她,都想娶她为妻。这女子说,你们人太多,我嫁不过来啊。这样吧,我教你们佛经,谁能用一晚上的时间背出《观音菩萨普门品》(《观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的一个部分,有一两千字,讲的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到处普度众生的事迹),我就嫁给谁。众人一听,都争先恐后地背诵,到了黎明,能背出的有二十人。这女子说,人还是太多啊,这样吧,我再教你们背诵《金刚经》,谁能一晚上背出,我就嫁给谁。《金刚经》有五六千字,这次能背出的人只剩下一半,也就是十个人了。这女子说,人还是太多,不行啊,你们再背诵《法华经》吧。《法华经》有八万余字,当然不是一天就能背出的,于是限期三天。三天之后,能背出的只有一个姓马的年轻人。于是,这女子就嫁给了马家的年轻人。不过,婚礼完成后,当天晚上,这个女子就死了,并且死后尸骨马上就全部烂掉了。马家还能怎样?只好把这个女子埋葬了。事情过后,有一天,一个和尚来到这里,听说了这件事,就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现身,借此来度化你的。马家人把坟墓挖开,果然里面没有人的尸骨,只有一副黄金的锁子骨。“锁子骨”在这里指的并非是普通人的锁骨,而是得道之人连接如锁状的骨节。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陕西。自此之后,诵经的陕西人就多了起来,而以此故事为依托的“鱼篮观音像”也就成为观世音菩萨最常见的画像之一了。

我们刚才说过,与白衣观音、杨柳观音等相比,“鱼篮观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长相娇媚。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是菩萨,而菩萨应当是法相庄严的。既然如此,那么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以此娇媚的形象示人呢?这就要说到观世音菩萨的特点了。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最善于以各种方便法门开示众生,即使是对好色之人,也不忍心看着他们堕落,于是就幻化成美艳的妇人,以美色吸引他们进入佛门,等他们入门后,再借机引导他们走向善路。

与《封神演义》中的女娲娘娘相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观世音菩萨的这一特征。商纣王到女娲庙参拜,看到女娲娘娘十分好看,色心顿起,于是在庙里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表达相思的诗。女娲娘娘回来一看,不由大怒,于是招来九尾狐,以美色勾引商纣王,断送了商朝的江山。假如商纣王碰到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反应绝对会有所不同,她一定会以纣王的好色为契机,利用自己的魅力,引导商纣王走上向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