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与小乘

在《西游记》中,唐僧之所以前往西天取经,是因为当时东土只有小乘教法,而无大乘教法。这二者的差别,用观世音菩萨在水陆大会上对唐王李世民说的话来表述就是:“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李世民办水陆大会,为的是超度隋唐之际死去的那些孤魂野鬼,既然小乘教法无用,所以当时就停办了水陆大会,并问谁可以去西天取回大乘教法。主持法会的唐僧挺身而出,于是被唐太宗认为御弟,他领了到天竺国的通关文牒,踏上了求取真经的漫漫程途。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我们先说什么是大乘佛教,什么是小乘佛教。

所谓“乘”,是梵文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所谓“大乘”,意思就是大型的交通工具;所谓“小乘”,意思就是小型的交通工具。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于利他(利于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于自己解脱。

佛教在印度最初兴起时,强调“自度”,属于小乘佛教。大约在公元1世纪,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其修行目的是“普度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圆满的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被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唐僧取经之前,东土是不是只有小乘佛法,而无大乘佛法?实际上,大乘佛法早在东汉时就由月氏国支娄迦谶法师传过来了。魏晋玄学的后期衍生了“佛玄”的讨论,其中六家七宗的般若学与《肇论》便是其结晶。这也是常识,而其中的般若学即属于大乘佛教。玄奘法师的主要佛学贡献是系统译出了对法、因明、中观、唯识的经典,较以前的翻译而言,规范性和整合性大大提高。他以护法唯识作为标准,创立了法相宗,从而消解了之前地摄论师关于心识的争论,建立了系统的中国佛教逻辑。

所以,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大唐没有大乘佛法,只是《西游记》中的小说家言。这当然不会减损《西游记》的伟大,因为《西游记》说到底只是一部通俗小说名著,难免会有一些错误的信息,对于这些错误信息,阅读时加以注意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