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1]。

第一节 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研判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在新发展阶段这个中国发展新历史方位,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错综复杂,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低迷,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品价格连续下降,金融风险隐患增多。面对复杂形势,大家都在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出路,看法不很一致,思路也不很统一。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经济工作应该怎么干。必须作出科学判断、作出正确决策[3]。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谋划。

一 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

从全国层面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4]。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总结: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5]。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同时也应该看到,一方面,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卡脖子”问题凸显,动力结构转换复杂性突出。新时代,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要求发展转向必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关口,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要主动选择,努力攻坚克难,着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6]。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转化在消费需求方面表现为“四化”:优化、虚化、分化、模糊化。所谓优化就是从追求“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所谓虚化就是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实现;所谓分化就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种偏好,在表现上分化为多元化的群体,从而产生了需求不断的多元化和冲突化;所谓模糊化就是随着需求的深化和发展,人们对自身的需求难以把握,需求分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领域,而为社会定义需求成为企业家的根本任务,这种能够定义社会需求的能力成为一种极其稀缺的社会资源。为了满足新的需求,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广西层面看,党的十九大以来,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总量突破2.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3.6%。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6.4%、3.9%,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3%,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由50.6%提高到2021年的55.1%。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广西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金融资本、人力人才资本、创新能力等方面。从当前看,稳增长基础不够牢固,工业稳产增效难度大,投资增长仍较乏力,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基层“三保”压力增大。从长远看,欠发达仍是最大区情,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综合实力较弱,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服务发展能力不够,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优质资源明显不足,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偏少[7]。因此,我们牢记发展是解决广西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狠抓产业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 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新冠疫情暴发前后,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逆全球化趋势。加上全球经济下行,抗疫波动及疫情的不确定性,叠加俄乌冲突带来的负向全球经济增长伤害,人们对短期、中期和长期收入的预期大大降低。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8]。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积极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我国依然保持经济正常安全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三 发挥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

2022年中国GDP规模达121万亿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超18%和23%。美国2022年GDP为25.4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70%,出于汇率变化因素,较上年(75.9%)有所下降。2000年至2022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7万亿美元,2021年相差5万亿美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贸易第一大国,已经形成超大规模的大国经济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总量上来观察,已具备了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基础条件。从生产供给看,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有形成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人口基础。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所在。当然,从存在问题看,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也导致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需错配现象日益凸显。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既有必要,也完全可能。如果始终以外需拉动为主要动力,就难以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发展,同时,单靠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得国内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如果全球贸易环境恶化或趋向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就难以保障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安全性。

第二节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10]。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以贯之的方法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关键是要做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一体把握、协同推进。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11]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必须由新发展理念来引领,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明确要求,这个“贯彻”,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准确的而不是偏差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必须把准吃透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不折不扣将其贯彻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希望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12]。提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形势发展变化,将广西所处的方位、当前的工作与发展的方向相贯通,把广西发展同国家大局、国际变局相结合,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标定了新方位、赋予了新任务、明确了新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要求,对广西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工作,突出要求更全面、期望更高,从历史逻辑来看,其内在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一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有战略思维、长远眼光,锻造“发展之矛”,努力在关键处突破。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考察时指出:“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建设创新示范基地,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调研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知识、人才积累,不断突破难题、攀登高峰,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3]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广西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创新产业布局,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二 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实体经济方面。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工集团考察时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

产业发展方面。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和听取工作汇报时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14]。

农业农村发展方面。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抓好开发式扶贫和产业化扶贫;帮助边境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尽快向小康生活迈进。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期间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指出要“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在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15]2021年4月,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旅游发展方面。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市象鼻山公园考察时指出:“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文化建设方面。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市合浦县考察时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安全方面。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管控边境秩序、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新”总要求,指出新发展阶段广西要“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变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要求树立大局观和协调意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坚持整体性。增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统筹协调性,做到以“国内大循环”撬动“国际大循环”,以“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更强劲更可持续发展;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统筹协调性,要在把经济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作为整体推进,以及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总要求作为整体推进的同时,紧紧抓住其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核心关键问题重点突破;增强促进新旧发展格局的系统转换和动态平衡统筹协调性,要在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系统转向主要依托国内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都能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同时,依据国内国际环境条件变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具体安排,采取灵活措施,适时就具体方面进行动态调整,谋求整体上取得动态平衡,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更有效率[16]。

三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杜绝滥采乱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17]。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进一步强调:“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是推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向。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西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四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2010年3月,习近平强调,广西要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的机遇,扎实推进沿海沿江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聚集优势[18]。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和深化同东盟的开放合作,构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包含了对广西开放发展的要求;“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19]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新”总要求中,指出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指出广西“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20]。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新时代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广西实际,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补齐通道基础设施短板,不断优化通道运行组织和通道运行机制,加强通道与沿线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高水平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平陆运河建设为契机,打造运河沿线“向海经济”产业带。

五 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立足广西发展基础和水平,必须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整体,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三节 坚持系统观念: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局性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战略性大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明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特征。新发展格局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必然要求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国民经济体系高水平的完整性,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21]。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能力和质量,不断解决“卡脖子”和制约发展的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着力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立足自立自强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2]广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关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这些条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总需求。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人们需要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些活动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总供给[23]。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推动供给需求更好匹配、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供给和需求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基本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供给和需求的高度契合,是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发展。着力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实现供给更充分地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需求更高效地引领供给提升,形成供给与需求相互匹配、良性互动、动态平衡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4]。

二 处理好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壮大起来,形成完整内需体系,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25]。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26]。中国有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亿人,2021年大学毕业生突破900万人,人口红利正在转向人才红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形成14亿人口的全供应链市场,就具备了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我们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办好自己的事,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链含金量,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同时,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国内大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推动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27],以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 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双循环”需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深化改革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2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改革和发展的内涵特征和辩证关系,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围绕产品供给提质深化改革,对市场体制机制、标准化体系等商品质量体系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商品质量,不断提升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使商品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让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多实惠的“消费者剩余”。在经济体系层面,要深化经济体系健康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经济体系的坚韧性、包容性和抗风险能力,使当代新科技运用更加充分,社会化大生产循环更加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更加行稳致远,人民群众能够创造和共享更多“生产者剩余”[2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任务,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要素畅通流动,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充分释放市场潜力。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

四 处理好目的和路径的关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必须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路径选择。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主题,意味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对于精准把握、遵循、运用经济规律有了更大的自觉和更强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高质量发展,其中在以下讲话和文件中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成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纲领和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更加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30]这一论述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架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1]这里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循环、开放发展等内涵;指明了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深化了政治经济学的改革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力量和人文精神核心,深化了政治经济学的动力结构意蕴。

因此,高质量发展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系,其政治经济学框架至少包括14个方面,即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总体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供给、需求、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领导力量、根本动力、人文精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统一体,高质量发展必然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要贯彻高质量发展整个过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理论指引。

五 坚持解放思想,谋划战略性布局

谋划战略性大布局,需要推动战略思想大解放,因为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改革的进度和力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一是换站位。贵州省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贵阳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园区、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贵阳等,举办了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这些国家级平台和载体,有效提升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向贵州积聚,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广西既要善于将广西想干的事上升为国家想干的事,也要善于将国家要干的事转化为广西干好的事,这样才能在国家战略中有一席之地,才能融入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并有所作为。因此,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北部湾城市群、南广高铁经济带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的同时,还应更加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围绕国家战略策划更多国家级开放平台和产业合作平台。

二是换定位。要使一个支柱产业健康发展,产业定位很关键,精准定位才能争上位,把握形势才能顺势而为。在数字经济的定位中,北京依托丰富的信息和人才资源,定位为科技创新引领;广东(深圳)依托完善高效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定位为高端制造引领;浙江依托浓厚的商业底蕴,定位为电子商务引领;而贵州则依托生态、能源资源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定位为大数据引领,成为北京、广东(深圳)和浙江三地数字经济的后台服务中心。依托什么,成为什么,构建什么产业生态圈;依靠谁,服务谁,跟哪些人共建“朋友圈”,就会对标什么样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成果。贵州不是定位在西部地区“朋友圈”,而是定位在全国“朋友圈”,是对标先进地区的数字经济。因此,广西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转向北上深杭,并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海洋产业等领域中重点选择两三个产业,对标全国一流,展开与先进地区的全面合作,加快培育出一批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三是换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对广西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这是广西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要打造“面朝大海,向海图强”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是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其中,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方向是推动与粤港澳的一体化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立足广西长远发展、深化向东开放合作之维的关键所在。广西必须及时谋划融入大湾区发展、接受大湾区辐射、承接大湾区产业、对接大湾区市场,不应该错过新时代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对接。

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经济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内在的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也没有发展。同样,过度强调发展会影响安全,过度强调安全也会影响发展,两者必须统筹协调,经济才能行稳致远。具体到我们的产业选择上,传统规划的思路强调按照区域要素禀赋的原则来布局和发展产业,能够有效降低产业导入的风险,确保产业在中低端领域的安全性。但是,产业发展始终存在着“资源诅咒”和“技术增值”的特点,技术进步带来的增值要高于自然资源带来的增值。仅仅依靠自然资源的要素禀赋不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不能有效推动产业进入高端领域,导致产业的发展性不足,从而制约产业的安全性,制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一个完整的产业增长周期包括“两次创业”阶段:一次创业阶段是产业的导入期,区域要素禀赋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次创业是产业的成长期,科技进步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要素。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增强进取精神,在现有要素禀赋的基础上,强化产业的价值追求,从产业规划的思路上明确产业发展的“两次创业”原则,明确一次创业要找准具有要素禀赋的产业,二次创业要突出科技进步是根本,通过两次创业构建产业发展的完整周期。在规划落实中,广西要支持那些有要素禀赋的产业导入,而后狠抓产业的科技进步,加强对产业二次创业的引导,推动产业更好地迈向中高端层次,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释

[1]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2]黄群慧.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J].经济研究,2021(4).

[3]习近平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12-18.

[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01-18.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

[6]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0-11-25.

[7]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6.

[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01-18.

[10]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11]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2021-04-29)[2023-05-31],

[12]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EB/OL].(2022-10-17)[2023-05-31],tv.people.com.cn/n1/2022/1017/c141029-32546896.html.

[13]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2021-04-29)[2023-05-30],

[14]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2021-04-29)[2023-05-29],

[15]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2021-04-29)[2023-05-28],

[16]杜人淮.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统筹协调性[J].观察与思考,2022(3).

[17]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2021-04-29)[2023-05-30],

[18]习近平参加广西自治区代表团审议[EB/OL].(2010-03-11)[2023-05-31],

[19]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N].人民日报,2017-04-22(1).

[20]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2021-04-29)[2023-05-28],

[21]李清海.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EB/OL].(2021-01-19)[2023-05-31],MAIL.SXFJ.GOV.CN/NEWS/222245780.HTML.

[22]聂伟迅.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1-06-17.

[23]赵禹骅.以“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J].当代广西,2020(22)

[24]张建刚.在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2-09-05(3).

[25]金观平.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与活力[N].经济日报,2023-02-07.

[2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21-01-11.

[27]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0-11-25.

[2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

[29]赵禹骅.以“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J].当代广西,2020(22)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1]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