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天青色的瓷片

摊主也没有拒绝,这堆碎瓷片只是打捞上来的副产物,能卖个一百刀也是好的。

于是,他向黄涛招了招手,让他进到里面去看。

黄涛刚一进去,又来了一个人在摊位前驻足。

摊主也顾不上黄涛,直接招呼那人去了。

黄涛蹲了下来,打开了那个纸板箱。

只见箱子里装了大半箱,各式各样的碎瓷片。

只是这些瓷器碎片,大部分都是和摊子上差不多的品种,并没有很特别的。

黄涛皱着眉头随手翻动了一下。

这时,他的余光瞄见一抹天蓝色。

正当他准备找到那块天蓝色的瓷片时。

那个摊主回过头问他,“你好了没有?要不要?”

黄涛连忙把箱子合上,然后抱在了怀里。

“这东西我要了。”

说完,他立马掏出一百美金,拍在了摊主面前的桌上。

摊主把美金装进口袋里,继续招呼着客人。

黄涛见状,立马抱着箱子就离开了这个摊位,走向了街尾方向。

他现在也不好停下来,仔细看那是什么东西。

不过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东西肯定不简单。

那一抹蓝色实在是太惊艳了,就像是他常在岛上看到的蓝天一般,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这东西,只有等到了老特里的店里,再慢慢翻了。

很快,他就来到了老特里的古董店门前。

推门进去后,他就看到有一名上了年纪的亚洲人,正在看东西。

招待他的老特里,看到黄涛回来后很是惊讶。

“涛,你怎么回来了,还有事吗?”

黄涛点了点头,不过现在对方正在做生意,他也不好打断。

“你先忙,我的事不急,等会儿和你说。”

老特里答应了一声,指了指那张茶桌,“那你先坐一会儿,我等会跟你谈。”

说完,他转头继续招呼起那名客人来。

黄涛抱着箱子,径直坐到了之前那张茶座旁。

他将箱子放在地上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翻找了起来。

很快,他就拿出一片巴掌大的瓷器碎片。

这片瓷片通体青蓝,光可鉴人。

按照那个摊主的说法,这块瓷片是海底打捞上来的。

看这样子,这片瓷片应该是埋在沙子下面的。

所以,上面的釉色才保存得那么好。

正在他爱不释手地把玩时,从老特里那边传来一声轻咦。

然后,就听到那个客人用一口并不流利的中式英语说道,“先生,能让我看看你手里的瓷器吗?”

黄涛转头看去,只见那老人两眼发光,正一脸激动地盯着他手里的瓷片。

黄涛见状,试探地问了一句,“华人?”

那名老者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原来你也是华人啊,正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呢,太好了!”

说完,他一脸欣喜地走了过来。

“小友,这块瓷片能不能给我看一下?”

黄涛点了点头,伸手就将瓷片递了过去。

老人并没有去接,只是敲了敲桌子。

“小友不是行内人吧?瓷器一般不要直接递给别人,万一交接的时候掉下来,那就有点扯不清了。”

黄涛连忙点头,他也曾从别的途径听说过这事,只不过平时没机会接触这些,一时间搞忘了。

于是,他连忙将瓷片放在桌上,示意老人看。

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拿起瓷片就仔细打量了起来。

这时,老特里在旁边小声问道,“涛,怎么了?你从哪里搞来这一箱子破烂?”

黄涛将自己在集市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然后问道,“你有没有途径帮我搞一个金属探测器?”

老特里立马就忘了瓷片的事,惊喜地问道,“你的意思是,你那边还有金币?”

黄涛点了点头,“应该还有,只是可能埋得更深一些,当时并没有挖出来。你知道的,金子的比重较高,埋在沙子里会慢慢地沉下去。”

“没错。”老特里点了点头,“不光是金子,任何金属物体埋的时间长了都会下沉。我这里正好有一个金属探测器,我去拿给你。”

说完,他看了一眼还在研究瓷片的老人后,转头走进了店铺里面的房间。

黄涛目送老特里离开后,也没有去打扰老人,而是继续翻找起那箱碎瓷片。

他怀疑这里面应该还会有几片,他们捞的时候肯定一起捞上来的。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拼成一个完整的瓷器。

果然,刚翻了一下,他又找出了一片同样颜色的瓷片。

这块瓷片,应该是一个碗的碗壁位置。

而那个老人也注意到了他这里的情况。

“快找找,还有没有!”

黄涛将瓷片放在了桌子上,继续翻找了起来。

而那个老人则立马将瓷片拿了起来,试图将两块瓷片拼接在一起。

很快,黄涛又找出了两块小一点的瓷片。

而那个老人也已经找到了位置,将之前那片瓷片合了上去。

这时,老特里拿着一个金属探测器走了过来。

“涛,你要的东西找到了。”

黄涛立马停下了翻找的动作。

他接过老特里递来的探测器,刚想检查时,那个老人突然开口说道,“先别管这东西了,快点找瓷片啊!”

黄涛顿时有些不乐意了,但中华传统的尊老爱幼美德,让他耐着性子问道,“老先生,这是什么瓷器?有必要那么着急吗?”

“当然!”老人理所当然地说了一句,然后他意识到自己有点失礼,连忙解释道,“这有可能是一件宋代的笔洗。看上去很像是汝窑的,不过却有点区别。”

说完,他深深吸了口气,“我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传说中柴窑的瓷器!”

老人曲起手指,对着那片瓷片敲了一下。

顿时,一阵如同敲击金属的声音传了出来。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些都对上了。”

接着,他又将瓷片转了过来,将底部露了出来。

“粗黄土足,这个特征也能对得上。”

黄涛皱眉问道,“这都破成这样了,应该不值钱吧?”

“屁!”老人顿时瞪起了眼睛,“先不说柴窑,就算那么大的汝窑瓷片,一块都能卖上百万。要是能拼成一个整器,几千万都是随便卖卖的。”

说完,他感慨地摸着桌上的瓷片,“要是这真是柴窑的话。即便就是这一片碎片,那也是国宝啊!”

黄涛顿时瞪大了眼睛,“真的?”

老人沉痛地点了点头,“柴窑本就少,历代以来都是藏于皇宫之中。千年之间朝堂更替,无数珍宝毁于战火。

最后一次柴窑出现的记录是在民国,袁世凯的管家,大收藏家郭葆昌,以一处宅子和二十亩良田与人交换了一件柴窑器。

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记载了。

早些年前,也有传说在潘家园出现一块柴窑碎片,可惜后来也没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