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敲门砖

还没等看清,一个拇指大小的深蓝色矩形金属块忽地出现在江铭手中。

金属块的表面经过精细的呈现出哑光的质感,在两侧还齐整地露出一排排金属触点,应该是某种电子元器件。

“这是什么?”

这一次江铭脑中并没有出现有关的介绍,可能因为是获得的样品而不是图纸的原因。

一时间,江铭也没想好该怎么利用手中的样品。

“系统,能把这个忆阻器替我收起来吗?”

这次系统什么也没说,很听话地把江铭掌心里的金属小块收了回去。

即使江铭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手,也没看明白这个小小的电子元件是怎么消失的。

任务结算过后,系统面板上又刷新出了新的任务。

【任务:学术圈的敲门砖。】

【说明:完成任一论文写作,并成功发表,时限三个月。】

【完成奖励:获得学科经验视投稿杂志学术影响力而定(单科学科经验下限200点,上限500点)。200点积分。一张绿色抽奖券。】

【是否接受?】

江铭平静地点击了接受,系统变得更人性化了,还能拒绝任务。

不过发表论文本来就是江铭志在必得之事,况且三个月的时限对江铭来说已经足够。

...

次日上午,金陵大学招生办。

“老徐,我知道你很急,我也和你一样着急,但是这样的确不合规啊。”

招生办主任周德杨坐在办公桌前仔细审视着手上的特招申请表,他扶着眼镜阅读着申请表上徐建华吹的天花乱坠的文字,无奈地对站在桌对面的徐建华说道:

“就算真的是天才,也得能拿得出让人信服的成绩啊。我刚刚查了系统,比赛成绩、统招成绩这些江铭虽然还算优秀但也并不突出。”

“况且我手上这点名额各个学院都在盯着呢,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招个学生过来,我也没法跟副校长和校长交代啊。”

此话一出,徐建华也有点犯难。

的确,他虽然很看好江铭的水平,但其实他也仅仅与江铭接触了一个下午,凭这么短的时间,是没法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

如今他凭着一面之缘,就给江铭做特招的担保导师,不可谓不冒险。

然而一想到自己身上背着的蓝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又回忆了一下昨天和江铭讨论所带给他的震撼,徐建华觉得自己可以赌一把!

他手底下的研究员甚至一个对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有所了解的都没有,更别说马上开始着手做研究发文章了。

这个项目可是在中期考核的时候就要求有四篇论文产出的!

就凭他一个人的话干到猝死都干不完。

学院里有点水平的研究员也都是各个实验室的宝贝,他去借根本借不来。

郑宁那边是明摆着想要自己难堪,哪个教授这时候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

这么看来,只有自食其力了。只要把江铭争取进来,他才能看到一丝完成考核的曙光!

“周主任,算我欠您一个天大的人情,我记得您手底下还有学校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名额,您看走这条通道把江铭招进来行不行?”

周德杨听了这话,惊讶得瞪圆了眼睛,眼镜都滑下去一半。

“什么?你还想把他招进创才班,你知道这创才班是什么性质的吗?”

“那可是特招进来的学生都要再考试,然后优中选优才从中筛出一批佼佼者!”

“上面的意思是提前招揽一批有能力的天才绑在学校这条科研线上,后续的路学校都给铺好了。”

“你找我要一个特招就算了,每年也不是没人走后门往里塞人,学校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这个班的名额可是各个学院都盯着的!”

“没没没,哎呀周主任,我哪儿敢张口就找您要这个呀。”

“您看,这个创才班不是不占学院特招的名额嘛,这要是我们学院有人进了创才班,还得您再到处寻么个孩子特招过来。”

“我这就找您要个创才班考试的名额,让江铭考一考,如果他一下考进去了,这不就也不占名额了嘛!”

周德杨其实是徐建华的同门亲师哥,只是挂名在招生办,负责部分招生事宜。

原本凭借徐建华和周德杨的交情,还犯不上用敬语,但徐建华越说越激动,赞美之词一个劲儿地往外冒,恨不得把周德杨捧到天上去。

周德杨最终还是松了口,他叹了口气。

“唉...真不知道那个姓江的小子给你下了什么迷魂汤,让你这么推崇他。不过如果真是人才,招进来也算是我们赚了。”

周德杨把那张特招申请表仔细收好,继续说道。

“不过我得你提醒你两点,一是这件事别声张,否则上面倒查下来,终究是有不合规的地方我们不好交代。”

“二是这创才班考试可不是普通的考试那样一道题一个答案,学一学背一背就做出来了。”

“学校会由多个工科学院的中高级研究员组成专家组,在各个领域里出一些发散性的材料阅读题,最终共同阅卷评分,为的就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徐建华这才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愧是我的亲师哥,果然明事理。等江铭进了我们实验室,你就是他的亲师叔!”

“最后确认一下,你确定江铭能通过这种灵活的考试?”

“当然,我对他有信心!”

徐建华压根没想过江铭会通不过考试,尤其是这种考验现场学习和创新力的题目。

他很理解这类学生,或者说他自己曾经就是这样。

回想当年他的中学时期,也同样曾在考试上屡屡碰壁。

厌倦了在已经学会的知识上反复练习,也无法在没水平的枯燥题目上集中注意力。

但是,考试能力真的代表科研能力吗,徐建华认为这不是绝对的。

在他看来,江铭的天才毋庸置疑,太死板的解题形式也许是一种束缚。

天才有天才的考验方式。

他期待着能在创才班的考试上,让一众教授看看他所认定的天才的真正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