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载入史册的创新

“唐教授这是怎么了?”

目送唐文强急匆匆离开,被落在考场的两个帮忙监考的助理研究员大为不解。

平时他们跟着唐教授做科研,他一直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就算是手下的研究员们搞砸了项目申请,也不会过多发火。

这次竟然火急火燎地跑出教室,都没和他们交代一下什么时候收卷!

江铭却是没有被监考老师匆忙离开的动作所打扰到。

或者说他自始至终都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题目上。

不单单是因为这次的考试是重要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更大的原因,是江铭真的喜欢科研。

这些题目都是大学里那些优秀工作者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相比于书本上死板的知识要有趣太多了!

江铭能感受到自己内心隐约流露出的激动和兴奋,甚至这场景都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第三与第四题分别是有关热力学传热模型与生物遗传学相关的问题。

他依靠自己几天前才学来的扎实数学功底和系统的学习加速,也是答了个七七八八。

当然,即使一道题答出七八成,也足够惊人了。

原本出题组估算,这次考试平均分甚至到不了40分。

此时的教室里早已弥漫起一种崩溃的气氛,虽然考生们都很安静,但频繁的翻卷子声表明,有些人已经开始烦躁了。

而坐在江铭侧面的朱宇是除江铭之外心态最好的。

自从看到江铭轻松答完第一题,朱宇就一直在偷偷关注他。

这么快地做出第一题可能是侥幸,毕竟在科研氛围浓厚、各类学科竞赛层出不穷的蓝星,这类题目只能算是中学竞赛中的高难度。

但当江铭连续做完第二三四题,朱宇看江铭的眼神已经变了。

这是哪里来的大神?况且江铭和其他大神不同的一点是,他还很帅!

朱宇暗下决心,自己即使考不上创才班,到了学校也要抓紧认识一下这位大腿。

在科研圈,真正的大神是有能力带躺一整个学院的。

认识到自己与大神之间似天堑般的差距之后,朱宇反倒没了压力。每一道题他都不再考虑后面几问,只挑简单的第一问做,竟然也让他做出来了三道题。

这已经超过了学生们的平均水平。

考试进行过半,江铭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最后一道题的题目让一贯稳如老狗的他都感到万分诧异!

竟然有关神经网络的题目。

如此巧合令他都怀疑系统是不是有什么预知未来的能力,才会在他第一次抽奖时就抽到LSTM网络模型。

“系统,你要不要出来解释一下?”

【系统抽奖均为随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哼哼,江铭撇撇嘴,再次开始奋笔疾书...

...

午后,金陵大学计算工程学实验室。

徐建华靠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准备批一下上午创才班考试的卷子。

刚吃完饭,实验室里还没来学生,他惬意地泡了杯茶,享受短暂的清闲时光。

这个创才班的考试的卷子最后一题就是他出的。

材料里介绍了最新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RNN,估计能给这些中学生一点小小的科学震撼。

说实话,徐建华也有点好奇江铭会在这个题目上给出什么答案。

判卷进行地很快,因为大多数卷子里这道题都是空着的。

毕竟是最后一题,有些学生可能在前面几道题的时候就崩溃不做了,或是没分配好时间所以还没做到这题。

“张明明、李颖、宋宇泽...”

徐建华一边叹着气,一边快速地用鼠标点击0分的按钮,不断翻页。

甚至还看到几个胡乱答题的学生,把多层RNN嵌套在一起,构成全连接网络的金字塔形状。

他不禁嘴角微颤,做研究又不是搭积木,连最基本的思路都没理清就蒙一个答案上去,简直是不尊重出题人!

愤怒地打了个零分,翻到下一个学生的试卷,竟然又是画的满满当当的结构图,徐建华只觉得火气在体内翻涌。

这帮学生,但凡有一点点对这个学科的尊重,总结总结材料里的内容,把学到的公式列一列,他也不会一点分不给。

就在徐建华准备继续给个零分跳过的时候,却福至心灵地又看了两眼,顿时挪不开目光了。

这个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却又无比精巧,通过几个函数将原本复杂的结构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圆融的整体,就像...就像是一个鲁班锁。

虽然一时间看不懂这么做的意义,但是徐建华觉得这结构绝不是学生瞎答出来的。

而且这个结构,纵使是在信息学领域研究多年的他都是闻所未闻,甚至连相似的都没见过,仿佛是凭空想象出来。

“这...这能行吗?”,徐建华不自觉地轻声呢喃,继续往下看。

这个答案在结构图和公式的下面,有着具体的解释。

“RNN将全部的过去信息整合为信息流不断向后传递,导致信噪比逐渐下降,有用的信息被随着时间步逐渐增加的噪声所淹没。”

“本结构基于遗忘门、更新门和输出门精简信息:遗忘门选择性遗忘无用信息,更新门生成新的记忆内容,输出门整合过去时间步的有用信息与新的记忆。”

“通过三个门的门控机制,信息得以可以在时间序列中正确地流动,并通过细胞状态得到了良好的保留和更新,有效解决RNN的梯度问题。”

这...这已经不是二十分满分可以描述的答案了,如果可以给,徐建华简直想给一万分!

虽然还没有任何实验来验证效果,但是这个答案已经给他甚至给整个信息学界打开了新思路!

答卷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精辟,徐建华还从没见到有人从信噪比这个角度来阐述RNN的问题。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此刻只想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去验证一下这个结构。如果真的能成,这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创新!

不对!徐建华刚刚站起身,又倒放一般坐回了椅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根本不是验证结构,而是争取这个天才学生来自己实验室!

他突然无比庆幸自己接下了判卷子这个活,相比于其他教授自己是有着先发优势,如果这个时间点自己跑去招生办要一个“普通”学生来自己实验室,周德杨是肯定会同意的。

徐建华一点点拖动鼠标到卷子最上面,他竟然由心底生出一丝紧张。万一这个学生早已经被其他教授收入门下了可怎么办?

虽说从这个学生的答案上可以看出他卓绝的信息学天赋,来自己实验室绝对是最为合适的,但自己一个中级研究员又能怎么靠什么抢过别的教授呢?

他只能默默祈祷在卷子的签名栏上是那个名字。

终于,在徐建华丰富的“内心戏”下,卷子翻到了姓名学号的位置,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的“江铭”二字。

“果然没看错你!”,徐建华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快步冲向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