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红衣女孩

凌宏刚又问:“老二,电视准备买多大的?”

凌宏伟道:“最小得买17吋,如果有21吋或更大的,就买大的。”

“哇,你可真舍得。”凌宏刚不禁赞叹,“我还真不知道友谊商店有没有21吋的,在百货大楼只见过17吋的,要六百多块。”

凌宏伟一边骑车,一边摇头:“那是黑白的,彩电怎么可能那么便宜?”

“啊,老二,你要给咱家买彩电?”虽然有了点钱,但凌宏刚还是比较计较。

“彩电14吋的一千一百多,17吋的一千六百多,21吋的估计两千三百多吧,都是进口的,现在国产的还造不出来。”凌宏伟如数家珍。

的确,此时的国产电视机还没进入彩电阶段。

前世凌宏伟关于电视机的记忆,是从水利五处礼堂里的那台黑白大电视开始。

大概是在两年前的光景。

春节刚过,一条消息在煤矿家属宿舍区流传。

水利五处礼堂晚上有米国进口片看,贼带劲儿!

记得是个周四晚上,凌宏伟跟着哥哥带着弟妹,四人挤进那个能容纳上千人的礼堂。

里面已聚集了上百号人。

前面几排,都是水利五处的家属,外来的人只能坐在后面。

座位是那种胶合板弯曲后制成的木椅,为了能看清,很多人只能站在上面,颤巍巍的。

即使这样,依旧只能透过前面人头的缝隙,看见舞台上一个一人高的大木头箱子里,摆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

根据后来凌宏伟的生活阅历估计,那是一台日本进口的,大小是25吋。

屏幕上经常闪烁的雪花状噪点,倒是很清楚。

每个周四晚上,按时播放央视译制片频道。

水利五处礼堂管理者,不像煤矿家属宿舍区那般苛刻排外,允许外来人跟着蹭影,享受饭后看电视的福利。

至今,凌宏伟还记得那天看的电视名字《大西洋底来的人》。

虽然黑白屏幕上的影像很小,后面的人几乎只能影影绰绰看到人影在屏幕上晃动,但里面传来的中文配音和音乐,仍然令这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大呼过瘾。

每到周四,各家的晚餐都会提前,为的是让孩子们尽量挤到前面,看清黑白电视上的人影。

几个月后,应该是十月的某一天,更有一部炸裂的米国电视剧上演,名字几乎是那一代人的记忆——《加里森敢死队》。

这部美剧,令矿区的青少年们为之疯狂。

剧中的足智多谋的“头儿”,擅于化妆和骗术的“戏子”,“酋长”的飞刀,神偷“高尼夫”以及轻松打开保险柜的“卡希诺”,成了这些人的偶像。

一时间,练飞刀、学偷D,模仿剧中人物情节打架,成了这些人的家常便饭。

据统计,国人看上电视,大致也是从这时期开始。

而普通家庭拥有电视机,则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凌宏伟一直对小日本生意上的精明深有感触。

改开之初,国内货架上,只有9吋的黑白电视。

随后,是12吋、14吋,17吋,再到21吋,慢慢释放。

待小日本的厂家把库存倾销完后,才陆续推出彩色电视。

同样也经历了从14吋,17吋,再到21吋,25吋等型号同样的渐近式过程。

接着,又搞出什么柱脚平面,再来个直角平面,然后再推出画中画等等新技术的噱头。

待这些技术储备消耗的差不多了,再陆续向内地转让生产线,或者合资办厂。

这一套流程下来,几乎吃遍了国人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红利,将技术和资本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抛开民族情感,不得不服气东倭人的商业头脑。

这是后话。

凌宏伟让家里把电视等家用电器一步到位,也算客观上不想让小日子的电器商,对自己进行层层盘剥。

“卧槽,那咱家还不得成电视放映厅了,每天晚上那些邻居,还不得把咱家那三间房挤破了啊!”

凌宏刚说的是实话。

在眼下这个时候,如果哪家添了电视机,哪怕是台黑白的,左邻右舍的总会在晚饭后,找个理由或者根本就不需要理由,直接拎个小板凳,来你家客厅一坐,不看到十一二点钟肯定不走。

期间,还得茶水、瓜子地招待,简直乌烟瘴气。

如果凌宏伟一步到位买上一台大彩电,家里的门槛肯定会被踩烂。

“呵呵,这样,咱爸妈不也有面子么!”

凌宏伟一边说着,一边把车子骑得飞快。

说话间,凌宏伟脑中已经大致理好了对待陶昭萍的思路。

既然她是拎着行李来的,十有八九是不参加高考,想按照原来的约定加入。

现在的凌宏伟事业刚刚展开,的确很缺人。

如果陶昭萍能进来,也算是及时。

凌宏伟现在急需对财务进行管理,陶昭萍恰恰是合适人选。

至于令他头疼的爱情攻势,凌宏伟认为自己有这个定力。

只要自己不动心,双方保持一个纯洁的同学关系,也不是不可能。

爱情这东西,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方面的主动也是没用。

只有双方都感兴趣,你情我愿,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还有一个底气是,今天上午的四百盆君子兰,已经足以解决陶昭萍家里的投资。

如果陶昭萍用这件事说事,以凌宏伟的性格,可以立马做个了结。

他平生最痛恨别人要挟,哪怕是变相的。

那样,他只有一个选择,宁肯鱼死网破,也不会向权势者低头。

就像小时候在班级里被那些坏小子欺负,凌宏伟就是硬刚一样。

性格中的这一弱点,也是造成前世凌宏伟两次事业失败的重要因素。

按照凌宏伟的话,经商也好,做事业也好,都是生活所迫,但要想让自己做金钱的奴隶,回答的只有两个字——绝不。

哥哥凌宏刚了解弟弟性格中的这一点。

所以,刚才在说起陶昭萍时,他一直很小心地力促凌宏伟在见面时,对人家女孩能好一些。

这样,两人就不会谈崩。

永久自行车在路上飞驰。

拐过一个十字路口,红旗街市场已经遥遥在望。

“老二,你看,陶昭萍在门口等你呢!”

“哪里?”

“那不是,穿红色风衣,正向咱俩招手的那个!”

凌宏刚拍着弟弟的肩膀,大声提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