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蝴蝶效应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海池的水面上已经结起了薄冰,不再具备泛舟海池的条件了。

下朝之后,李治派人传召尚乘局备马,他要去北苑骑马觅冬。

到了北苑之后,李治又只让李义匡陪他一起走马驰逐。

很快,李治和李义匡就把北门百骑甩得远远的,直到禁苑的密林边缘,才勒住缰绳,停下马来。

李义匡看到李治这种情况,就知道李治又遇到烦心事了。

自从把褚遂良贬出朝堂之后,在政事堂上李治的势力已经占据上风。

加上高季辅还牢牢把吏部握在手上,李治便开始抓紧时间布局人事,往六部百司安插他在潜邸时资历较深的臣属。

比如刘祥道升任御史中丞,郝处俊升任礼部侍郎,又提拔郝处俊的舅舅许圉师做了刑部侍郎。

这段时间李治可谓春风得意,已经很久没有找李义匡当树洞了。

李义匡操着缰绳,紧跟在信马由缰的李治身后,问道:“陛下,今天早朝是不是又有人惹您生气了?”

李治摇摇头说道:“倒也不是生气,只是感到很奇怪。今天早朝,舅父突然提出要把四兄从均州贬所召回之藩。”

“濮王泰?”李义匡愣道。

“是啊,朝野上下谁不知道舅父和四兄势如水火。当年如果不是舅父和褚遂良在皇考面前进言,四兄即使太子之位争不过朕,也不会被流放到均州去。舅父现在竟然会帮四兄说好话。”

“陛下召回濮王泰了?”

“是啊,舅父以友悌之义为名,朕如何拒绝?迫不得已,只能重新授四兄为相州都督,让他去相州之藩。”

听到李治确定的答复后,李义匡心中巨震。

他是熟悉这段历史的,历史上李泰从来没有再被召还过,而是早早死在流放地。而且,李泰死后,长孙无忌还借助高阳公主谋反案,在朝中掀起血雨腥风,一举铲除当年依附李泰的党羽,顺带还把朝中得罪过他的人全都卷进这一大案里。

随后,心力交瘁的张行成、高季辅相继去世,长孙无忌从此大权独揽。

李义匡早有心里准备,随着时间推移,蝴蝶效应肯定会越来越多,历史已经渐渐脱离了原有的轨道,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李治看到李义匡长久沉默不语,好奇问道:“道衍,你是不是也在想舅父的意图?”

李义匡还在消化蝴蝶效应带来的震惊,敷衍地点点头。

李治又自言道:“从两仪殿回来的路上,朕也想了很久。大概是褚遂良被贬,让他感到了兔死狐悲。用今天之事来提醒朕,不要忘记他当年的拥立之功。”

李义匡皱眉道:“臣以为,与其说是提醒,不如说是长孙太尉在警示陛下。”

“警示?”

“不错,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这一点在魏蜀吴三国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同心对抗北方的曹操,但当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孙吴立刻背刺刘备,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而孙刘夷陵之战后,刘备含恨崩于白帝城,为了抵抗北方曹魏的威胁,孙刘双方又能摒弃前嫌重新联合起来对抗曹魏。

国是如此,人亦如此!何况濮王泰也是长孙太尉的亲外甥。只能说,陛下这段时间的动作太大了,已经引起了长孙太尉的忌惮。”

李治脸色顿白,紧张道:“这可如何是好?”

李义匡笑道:“其实陛下也不用太过担心,今时不同往日,陛下早已登基,占据大义。就算长孙太尉勾结濮王泰,也只能走玄武门故事这条路。只要陛下把北门禁军牢牢控制在手里,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错!”李治略感放松,下意识回头眺望来处。因为他早有交代,百骑并没有跟上来,而是落得远远的,隐约还能看到检校北门禁军程知节的影子。

感叹道:“万幸程知节对朕忠心耿耿!”

迟疑了一下,又说道:“北门禁军有程知节还不够,道衍,朕打算再把令尊召回京师,重掌禁军,不知你以为如何?”

李义匡一愣,连忙道:“家母在家中夜夜思念家父,陛下若把家父召回京师,臣当然感激不尽。”

李义匡回想了一下记忆中的历史,虽然唐军刚刚收拾了龟兹,但这段时间西域一直不安分。沙场刀剑无眼,又有郭孝恪的前车之鉴,李君羡在安西领兵,可别再出什么蝴蝶效应。

如果李君羡能调回京师,那当然再好不过。

“好!那朕就把令尊召回京师。”李治拍掌道。

“朕还得好好想想,派谁去接任安西都护。安西都护府虽然远在西域,但手握重兵,不可让舅父的人捷足先登。可惜秦怀道太年轻,又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朕不敢让他在安西独当一面。不然,秦怀道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李义匡想了想,说道:“陛下在军中少有亲信,何不趁此机会,提拔一个后起之秀,降恩于他。”

李治郁闷道:“现在军中,皆是跟随皇考多年的老将,朕去哪里找后起之秀。道衍,你是将门之后,又武艺高强,应该比朕更熟悉军中将校,你有没有合适的人可以举荐?”

“陛下,臣心里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陛下还记得贞观十九年,先帝亲征辽东,收获了一个年轻小将。”

李治冥思苦想一番,说道:“经你提醒,朕隐约想起来了,那小将好像姓薛,班师回朝后被皇考破格提拔为中郎将。”

“不错,此人名叫薛礼,字仁贵,是南北朝名将薛安都之后。从辽东回来后,薛礼被先帝破格擢升为右领军中郎将,北门长上。陛下前面出玄武门时,薛礼就在玄武门值守。”

李治对军中的低阶将领并不熟悉,虽然常年进进出出玄武门,都不知道见过薛仁贵多少次了,但连薛仁贵的名字都没记住。

李义匡继续道:“从前家父检校北门禁军的时候,薛礼为家父麾下。后来家父贬谪华州,薛礼路过华州时还曾拜访过家父。当时臣也在华州,与薛礼有过交往。此人熟读兵法,武艺高强,又有在辽东征战的经历,连先帝都对其赞不绝口,臣以为应该能够胜任安西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