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副总管的人选
- 穿越贞观末年,从自救开始
- 钟丘捷
- 2068字
- 2024-12-15 20:46:52
自从李治遇刺之后,李义匡一直在甘露门外宿卫,没有出宫过。
回到家里,得知李君羡去了隔壁程宅看望受伤的程知节,李义匡便也跟去程宅拜访。
在程宅家仆的引导下来到内宅,李义匡走进程知节的寝屋,一眼就见到了站在榻前的李君羡。
“阿耶,伯父,伯母!”李义匡行礼道。
李君羡听到声音,回头一看,转而对程知节笑道:“义贞兄,看来你马失前蹄的事情已经传遍朝内外了,连义匡都特意出宫看望你!”
由于李治遇刺的消息被严密封锁,早已致仕的李君羡不知道宫里的情况。程知节回来后也没有把这件事透露给李君羡。
但程知节知道内情,见到李义匡非常惊讶,急忙问道:“道衍,你怎么会出宫?”
“伯父,我是奉圣人圣旨出宫的!”
李义匡转而又对作陪的程知节继室崔夫人说道:“伯母,事关圣人机密,还请回避!”
程知节赶紧道:“夫人,你把下人都带下去!”
崔夫人点头道:“那你们议事吧,我一个妇道人家就不留这里了!”
李义匡又说道:“伯母,圣人敕命小侄来与伯父、家父商议禁中机密,切不可外泄。还请伯母再辛苦一下,留门外观风。”
程知节以为他都已经摔断腿了,李治还想要他挂帅出征,等下人都出去后,立刻问道:“道衍,可是圣人要命我去平荆王叛乱?”
李君羡顿时惊异道:“荆王叛乱?”
李义匡向李君羡解释说:“阿耶,今天陇州六百里加急来报,秦州都督,荆王元景反了,叛军已经攻破大震关,进抵汧源城。”
“程伯父,圣人确实本意想让你出任陇关道行军总管,去岐州抵御叛军,只是得知了伯父受伤,只好作罢。”
程知节这才松了一口气,问道:“那你出宫是奉了圣人什么旨意?”
李君羡则猜测道:“义匡,圣人不会是要以你为帅吧?”
李义匡苦笑道:“阿耶,你猜对了!”
李君羡不禁提高了声调:“胡闹!你从未跟我上过战场,圣人让你去当这个行军总管,和赵括有什么区别?你赶快回宫把这个差事推了!”
“阿耶,小声点,切莫被外面听到!”
李义匡无奈道:“阿耶有所不知,圣人废朝休养并非风寒入体,而是遇刺受了重伤。”
“你说什么?”
李义匡于是长话短说,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李君羡又惊又急,气道:“阎庄怎么这么糊涂,阎家从未参与受逆人泰谋逆,逆人泰自取灭亡,与阎家何干!阎庄这一死,怕是会连累到彭城公啊!”
李义匡接着解释说:“正是因为先有阎庄行刺,后又有荆王造反,朝中诸将圣人都不敢再轻信。而程伯父又受了伤,所以只能命我担任陇关道行军总管。
我当然也知道难当重任,几番推辞,圣人不允。只说让我回去,请阿耶帮我挑选一个可靠的副总管。所以我今天才会出宫。
正好阿耶在程伯父这里,也能请教程伯父。”
“吴黑闼跟随我多年,乃至诚之人,可惜前段时间刚刚接替张士贵做了茂州都督,如果他在长安,肯定是最佳的人选。”程知节一边想一边说。
然后征求李君羡的意见:“遵礼,你说让王文度做道衍的副总管如何?”
李君羡点头道:“义贞兄,看来你我所见略同,我也正想说王文度。”
“那就王文度了,道衍是你的儿子,看在你的面子上,相信王文度会好好协助道衍出征的。”
程知节接着对李义匡道:“道衍,王文度你应该认识吧,也是我们从前在瓦岗寨时的故交,他现任左武卫将军一职。
虽然王文度的本事不如令尊,也从未独当一面过,不过当年先帝征辽时,他曾担任过张亮的副手,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李元景一介纨绔子弟,相信用王文度辅佐你平定李元景叛乱绰绰有余。”
“王文度?”李义匡连忙摇头。
开玩笑,他哪能不知道王文度这个人。历史上就是王文度嫉妒心太强,眼红苏定方立功,最后害得程知节晚节不保,减死免官,差点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了。
而现在李义匡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天知道王文度眼红之下会干出什么事情出来。
李义匡可不敢用这个不稳定因素。
李君羡疑问道:“你不满意王文度?”
“阿耶,王文度资历太高,孩儿又是小辈,而且孩儿对王文度的秉性有所耳闻。孩儿担心,如果让他做孩儿的副手,不仅不会心甘情愿,反而还可能认为是羞辱。
倘若不幸言中,岂不坏了圣人大事。”
“这个……”
程知节点头道:“道衍说的不错,是我们欠考虑了!王文度这个人我也了解,确实是有些善妒。那道衍的意思是,挑选一个年轻后起,又骁勇善战的中郎将?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薛仁贵,可惜他已经做了安西都护。”
刚才程知节提起王文度,让李义匡顿时想起了一个人,才是副总管的最佳人选。于是李义匡说道:“伯父,阿耶,你们觉得让苏定方做我的副总管怎么样?”
“苏定方?”李君羡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说道:“你说的是左卫中郎将苏烈?”
“正是!”
李君羡迟疑道:“苏烈曾是窦建德、刘黑闼麾下大将。后来李景武公平灭东突厥,苏烈作为前部先锋也立有大功,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和你程伯父与苏烈都没有交情,不知他会不会尽心辅佐你。”
“义贞兄,你觉得呢?”
程知节沉思良久,说道:“当年刘黑闼被隐太子诛杀,苏烈因此没有投降朝廷,卸甲归隐,说明苏烈乃是忠义之士。
不过在隐太子伏诛之后,苏烈既愿受先帝征辟,重新出仕,就说明他仍有功名之心。自贞观四年以来,二十年间苏烈未有升迁,再过几年也要乞骸骨了。
如果道衍在这个时候举荐苏烈为副总管,我相信苏烈不管是为了他的功名,还是报答道衍的知遇之恩,一定会尽心尽力协助道衍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