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祭拜定军山

司马师拿冠军侯霍去病为例,劝谏父亲不要轻视少年、不要轻视刘瑶。

结果没想到,司马懿刚才那番话乃是故意试探自己。

这种试探,司马师已经接受过无数次,早已见怪不怪。

反而在得到父亲表扬后,他的脸上洋溢出由衷的喜悦。

“曹爽近来独断专权,已经引起众多大臣的不满。”司马懿露出与朝堂之上截然不同的阴鸷目光,“我等父子须忍辱负重,处处谦让于他,等待其多行不义,再将其彻底铲除。”

“不知这曹昭伯何时才能犯众怒,毕竟他是宗室出身……”司马师有些忧虑。

自有汉以来,不是外戚上台,就是宦官乱政,以宗室身份独掌大权的还真不多见。

司马师对如何铲除曹爽,还没想到好的办法。

而若是曹爽能掌权十几二十年再败亡,父亲司马懿恐怕熬不到那个时候。

“放心,就算为父看不到那一天,不是还有你嘛!”司马懿对此却很是乐观,“不过据吾所料,不出十年,曹爽必亡!”

说到这里,司马懿冷冷一笑:“就算他是宗室又如何?大汉刘氏还少杀宗室了不成?到时候皇帝若下不去手,我们可以说曹爽之父曹子丹乃是姓秦而非姓曹,并非实打实的宗室,毕竟他只是武皇帝的养子。”

“父亲果然妙计。”司马师脱口称赞,同时深感比起老奸巨猾,自己还差着父亲不少。

“对了,为父让你豢养的死士……”司马懿再次压低了声音。

“如今已募集一千多人,未来几年还能再招募两千左右。”司马师眼珠滴溜溜乱转,略显得意,“他们有的在咱家庄园之内,有的在河内温县故乡,有的直接在洛阳做铁匠、役人,甚至是兵卒。”

“干得不错。”司马懿微笑着点了点头,“平日里一定要把他们散在各处,万不能被旁人察觉。等用人之时,也要做到一呼百应。”

“父亲放心。”司马师又得到一次表扬后,神采愈发明亮,“我在这些死士之中选了兄弟二人作为统领,他们都是极为忠心之人,哥哥名叫成倅,弟弟名叫成济。”

司马懿对这两个名字不甚关心,转而询问起长子的私生活来。

“子元,你最近也须在别的地方努努力了。”司马懿叹了口气,“你妻羊氏的肚子,怎地如此不争气?”

司马师羞得舔了舔嘴唇:“徽瑜和我一直很恩爱,只是这身子……”

自己是肯定没问题的,亡妻夏侯徽已经给他生了五个女儿。

羊徽瑜娶进门有段日子了,肚子却始终没动静。

可司马师却不愿说自己妻子的不好。

“你弟弟子上,可已经有儿子了。”司马懿想起自己的宝贝孙儿,一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界。

他有九个儿子,这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事情之一。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朗则有号称“司马八达”的八个儿子。

按理说,自己家族生儿子的能力应该不差。

可如今他已六旬高龄,却只盼来次子司马昭给他生了这么一个大孙子。

司马家想要多子多福,还差着远呢!

司马懿万万没想到,正是他这个多子多福的追求,才会在五十余年后引发祸乱华夏的八王之乱。

司马师一听父亲拿二弟司马昭举例子,立刻脸色铁青:“我会努力的,请父亲一定放心。”

司马懿点了点头,转而又把话题引到雍州上:“子元,你去派人告诉郭伯济,这次兵败为父仍然将他保下了。但蜀寇狡诈,今后若再来挑战,只坚守不出便是。”

别看司马懿在朝堂上对郭淮之事不发一语,但其实他早就疏通了几个大臣的关系。

老银币虽不出面,依然有人站出来保郭淮。

于公来说,郭淮目前仍是防守西蜀的不二干将。

于私来说,他也是自己下在雍凉的一枚棋子。

司马懿交待完,信步走出密室。

司马师则心心念着生不出儿子这个遗憾。

他这几年也干了不少求神拜仙之事,甚至私下还用上了巫术,却全都未见效果。

“前几年明皇帝大造浮屠,有不少天竺僧人来中原传教,听闻甚是灵验。洛阳本地就有座白马寺,不如我明日去那里拜一拜,或许管用。”

司马师病急乱投医,居然想到找僧人来求子。

一看就没吃过妙峰山的亏。

就在他准备拜佛之际,数千里之外的汉中,正展开着一次祭拜活动。

只不过汉中祭拜之人非神非佛,却在当地百姓心中更胜过神佛。

定军山诸葛丞相墓旁,刘瑶亲自带着蒋琬、王平、姜维、刘敏等一众汉中官吏来此祭拜。

今天,乃是诸葛亮的祭日。

与大兴浮屠、寺院的佛教不同,诸葛丞相在五丈原病故后,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薄葬于定军山旁。

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大小能容纳一口棺材即可。

不装器物,只殓衣服。

诸葛丞相一生清廉,担任季汉实际一把手十余年,家中只有薄田十五顷,桑树八百株而已。

这股廉洁之风,也是季汉整个官场都相对清廉的源头。

望着古朴素雅的小小墓碑,刘瑶就算两世为人,就算是从一千七百多年后穿越而来,也不免为之感怀落泪。

“丞相!”姜维朝墓碑深深一拜,口中呢喃,“我们这次北伐,打了个大胜仗!丞相可知,我们击杀了曹魏两万余人马,这是场前所未有的大捷!”

他迫不及待想把这件大事告诉诸葛亮。

蒋琬在旁打断了姜维:“伯约,丞相生前曾说,就算杀敌再多,实际也都是在杀我们大汉自己的百姓,不必为此沾沾自喜。”

“是我疏忽了。”姜维没有为这次打断而感到恼火,反而深深自责,“杀敌乃是为求胜,乃是为了兴复汉室的大业,维与安定王殿下是不得已而为之。”

“等到天下一统,咱们就不用再打打杀杀,百姓们就能过上太平日子了。”王平闷声许久,但言出必是发自肺腑。

“丞相,我等正在大造舟船,希望明年能将东三郡沦落在曹魏手中的百姓营救回来一些。”老将刘敏也深深拜下,“还望丞相在天之灵护佑我等一战功成!”

“丞相会护佑我们的!北伐大业一定会成功的!”姜维是在场最为性情之人,说到激动处,他竟开口吟唱起来:

“叹伏龙兮归九天,庇大汉兮复长安。百姓安兮俱欢颜,伏龙伏龙思何年?”

此情此景,刘瑶也深受感触,必须吟诗一首。

“取纸笔来!”

气氛烘托到这儿,他准备为诸葛丞相写下些文字。

既彰显其功德,又寄托己之哀思。

“什么?安定王要写文章了?”

同行祭拜之人无不惊讶。

姜维、蒋琬等与刘瑶接触过多年的几个人,还真没听说过这位安定王殿下能通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