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活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

人类生活在具有意义的世界之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体验环境,而是以它们对人类的意义去评判,甚至最初经验的产生亦是如此。例如,“木头”的含义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人排除事物的意义而只去关注周围环境,就会孤立自己,脱离同类,其一切所为于己于人皆无益处。总之,人的存在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自我封闭毫无意义。我们体验世界,必先赋予其意义,而不是仅体验现实本身。自然,这种意义总会带有些许缺憾甚至是荒谬。因为具有意义的世界里也充满了各种谬误。

如果你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可能不知如何回答。大多数人都不想为这类问题劳神费力或者设法回答。这个问题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直至今日,也有人时常提起,无论年长或年幼,还常常脱口而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客观地说,只有在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人生平坦顺畅,没有遭遇艰难磨难的话,就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但是,这个问题及其答案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如果我们听其言、观其行,便可知道他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而且此意义与其立场、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对世界和个人暗中进行揣摩,然后贯穿于他的行为之中。“我是这般,宇宙是那般”就是思考得出的裁决,赋予自己和人生一种意义。

如上所述,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或多或少都会包含谬误,但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无人占据生命的绝对意义,因此只要是相对有效的任何解释,就不能称为是“绝对错误”的。其实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全部的人生意义。然而,我们可以在这一范围内判定哪些较为正确,哪些次之;哪些是小错,哪些是大谬。从中可以发现,较好的解读中什么是大同小异的,那些较差的解读哪里是难掩其伪的。如果坚持这样的普遍标准,我们就能得到生命的科学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同时,必须谨记,这个“真理”是相对人类、相对我们的目的而言的。此外,再无真理;即便还有,也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无法了解绝对真理,所以它也没有现实意义。

人生的三大问题

人生都要面对三大死结,所有的人必须重视起来。因为这三个死结构成了现实的内容,人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通向这些死结的死胡同。因此,人们不得不对此做出回应。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机械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第一个死结:我们只能可怜巴巴地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别无选择。人类所处之地虽受到限制,但也拥有希望,我们必须在这些条件下求得生存。身体和头脑都要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生存下去,人类才能得以延续。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不管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哪些是必需的、适当的、可能的或所希望的。但是不管何种回答都必须考虑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同时,人类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的一部分。

鉴于人类身体的脆弱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自身和全人类的福祉,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强化我们的回应,这些回答既要富有远见又要相互关联。这就如同我们对一道数学题必须全力以赴、孜孜不倦地求出答案一样,既不能冒进也不能妄加猜测。这是从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来考虑的。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完美无缺,也不会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接近它。我们的答案都必须考虑到人类正为地球所羁绊,人类必然与地球休戚与共。

接下来是第二个死结:我们每个人都与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不是人类家族中的唯一成员。单独一人无法达到目标,这是由人类个体的弱点和局限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独自生活,自己面对一切,就会走向灭亡。他不但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延续人类的生命。正是因为人类所共有的弱点、缺点和局限性,所以人总要与他人合作。因此,个人和整个人类的最大福祉就是团结协作。要想寻求人生的答案就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想到:我们和他人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单独生活,必将灭亡。想要生存并且让人类生生不息,我们就必须与他人共同奋斗,并让自己的感情和这个最大问题的目标相适应。

第三个死结是:人类有男有女。同样,这是个人和社会得以维系必须考虑的问题。无论男女,人的一生中谁都无法绕开爱和婚姻这个问题。当面对它时,人们如何选择,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诠释。遇到这个问题,人们企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的具体行动就是他们所认为的最佳方法。

这三种死结又引申出三个问题:第一,怎样在地球自然环境的限制下求得生存;第二,在茫茫人海中,应该怎样给自己定位,以及相互协作,发展共赢;第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适应“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两性关系的事实。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人们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应精确地揭示了每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在生活中缺乏爱情,并且在工作中也表现不积极,还不喜欢交朋友,在他看来,人际交往令人痛苦。这造成他交往范围十分狭小,从他在生活中的范围和局限,我们可以推断出,他感觉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生命中成功的机会渺茫,失败会接踵而至。根据他为数不多的行动,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生活就意味着要让自己免受伤害,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保证自己平安无恙。”

再假设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一个人爱情美满,交际广泛,人际关系顺畅,善于团结协作,而且事业有成。我们可以断定,此类人视“活着”为一个创造的过程,于是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遇,因为在他眼中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遇到问题时,他的勇气就成了审判之矛,对他来说,“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为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

社会情感

由此可见,对人生意义的解读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可从中找到一些共同点。神经病患者、精神病人、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妓女等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少友情并且对社会冷漠。在处理职业、社交和两性问题时,对合作缺乏信心,因而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根本无法分享他们的成功。他们如果取得了所谓的成功或实现了某种理想,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虚无的优越感,这种胜利,也只有对他们自己才有意义。

例如,手持一瓶毒药的谋杀犯坦言感觉自己有权有势,显而易见,他们这是在自欺欺人、孤芳自赏。对我们而言,一瓶毒药并不能让此人的价值得到提高。其实,自我意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独属于一个人的意义没有任何意义。同样,我们的目的和行为也是如此,它们的意义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每个人都为了成功而奋斗,但如果并不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之上,那么错误就难以避免。

再讲一个关于某小教派教主的逸事。有一天,教主将所有的信徒都召集起来,说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信徒们都对此深信不疑,于是赶紧变卖家产,然后抛开了所有世俗杂念,在惴惴不安的心情中等待灾难降临。可是星期三悄然过去了,却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信徒们在星期四一大早便集合起来,找到教主,向她讨要一个说法。人们纷纷抱怨:“看看你把我们愚弄到什么地步了!我们放弃了所有的生活保障,逢人便说周三是世界末日,我们从未在意别人的嘲笑,反复强调这个消息千真万确。如今星期三已经过去了,这个世界不还是依然如故吗?”但是,这个预言家却用个人的意义摆脱了责难,她辩解说:“可是,我所说的星期三并不是你们想的星期三呀。”这个故事说明,个人意义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所有真正“人生意义”的标志是具有普遍性的,即可以与他人共享,并且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生活中,对于问题,好的解决办法也适用于他人,可见成功之道具有普适性。大众口中的天才只有被人们认为有社会价值时,才会被冠以这样的称呼。由此可见,人生的意义即“对整体做出贡献”。在此,我们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看重其最后结果。每一个能成功面对困难的人,好像都明白人生的真谛在于珍爱他人,善于合作。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他人关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

如果我们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关爱与合作,也许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他们不禁会问:“如果一个人总是以他人利益为重,为他人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损失会有多少?我们自己的事又该如何去做?难道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发展而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吗?至少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权利。我们不应该先学会保护好自己或者增强自己的个性吗?”

这样的观点大错特错,此类问题也荒谬至极。如果一个人对人生意义感悟透彻、甘愿奉献、满腔热忱,并且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阔步前进,他必定最能体现出熠熠生辉的人生价值。同时,他还会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改变自我,形成一种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增强技能。目标一旦确立,他随后便立即进行实践。只有这样,他才会意识到,只有去解决人生的三大问题,才会不断使自己得到提高。比如在爱和婚姻中,如果我们想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就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行动,不懂奉献,那么所得结果一定是:我们变得盛气凌人,让人生厌。

我们还可以从中悟出一点,即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奉献。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会发现,那些遗产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除了我们所能目睹的有形资产——土地、道路和建筑,还有很多无形的资产,即哲学、科学、艺术等形式,以及留给我们的各种生活技能,这是他们生活经验互相交融的结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将代代传承。

那么,那些拒绝与他人合作,对人生意义另有见解的人,那些总想着“生活能给我什么”的人呢?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他们不但已经死去,就连人生价值也没有得到任何体现。对于不愿合作的人,地球好像早就给了他们终审判决:“你一无是处,你的憧憬、你的奋斗、你所崇尚的价值观,还有你的思想和灵魂都一无是处。没有人需要你,任何东西都不需要你。你不配活着,你的目标和奋斗没有前途。快滚吧,你不受欢迎,快去死吧,赶紧消失吧!”在现代文明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会找出许多欠缺,并继续改造它,但是必须以为人类谋取更多福利为前提。

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是对人类做贡献,并开始关心和帮助他人。所有的宗教信仰都体现着一种普度众生的思想。世上所有的重大变革都为了增加社会的福祉,而宗教正是朝此方向努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人们却常常误解宗教,因为人们认为它们除了做一些普通事之外,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个体心理学提倡科学的方法,也得到了与宗教相类似的结论。我认为,它比宗教领先一步。在增进人们的幸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方面,科学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及的,如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我们入手的角度虽然不同,但是目的却一样:为他人谋取幸福。

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似乎已经定型:它不是我们的幸运神,就是一个催命鬼。所以,我们亟须了解人生意义形成的原因和其划分的依据,并及时纠正错误。这些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其与生理学、生物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用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去衡量对意义的理解,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人类利益。

童年的重要性

从我们刚刚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生活的意义”的探索。就算是孩子,也想弄清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地位。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此时,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持久的深层概念。此后,他们会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关注自我和整个世界。儿童还不知道何为社会经验,所以需要有人对他们加以解释,这样就逐渐赋予了他们生活的意义。

即使这个意义是严重错误的,即使他们所采用的处理方式还会带来接二连三的不幸和痛苦,他们也不会轻易改变。只有让他们重新思考,并对自己的认知加以修正,他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才能得到改变。有时,犯错带来的严重后果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如果没有社会压力或者还不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他们就不会意识到其中的谬误,还会迷失在错误的意义之中。一般来说,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就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学人士的指导,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错误的根源并探寻到正确的人生意义。

人们对儿童时期的环境有多种解释的方法,不快乐的童年很可能被赋予反面意义。比如,有的人童年生活并不幸福,他就会千方百计地摆脱困境。因此,他成年后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不要让我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而有的孩子则会想:“上天真的好不公平,为什么总让别人享受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对我这样残忍,我还有必要给予别人关爱吗?”

也许有的父母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我的童年就是从贫苦中过来的,可凭什么你们就一点苦都不能吃呢?”

第三种人则认为:“因为童年时我吃了很多苦,所以我现在做什么都情有可原。”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已经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之中了,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思想,其行为自然也不会改变。

每个人的经历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这就是个体心理学与决定论的不同之处。一个人的经历不能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但会对其命运造成影响。如果将某种特殊的经历作为人生发展的基础,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误入歧途。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意义,我们却可以通过解读人生境遇的意义来改变自己。

身体缺陷的影响

然而,成年人中的失败者,大部分都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未对人生的定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一直受此影响。其中包括那些在婴幼儿时期患病或存有缺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经历了痛苦的童年,根本无法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就是对社会的贡献。除非让那些与他经历相似的人对他加以引导,使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否则他们一生都会以自我为中心。然而,他们常常因为周围人的嘲笑或挤兑而变得更加自卑。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受到人们的侮辱而变得内向,并且认为自己对社会做不出任何贡献。

身体器官的残缺或内分泌异常都会导致儿童在生活方面产生困难,我觉得,我是第一个对此领域加以研究的人。虽然这一科学分支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它的发展方向却偏离了我的愿望。我一直在寻找克服这种困难的方法,而非将这种状况归于遗传或者身体原因。身体的缺陷并不能强迫人的心理朝错误的方向发展,而内分泌也不会对两个儿童产生同样的作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那些有困难的儿童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会将自己巨大的潜能激发出来。

正因如此,宣传优生优育并不是个体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因为很多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成为某一时代的杰出人才,虽然他们有的一生与病魔相伴,有的英年早逝,但他们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正是由这些人所创造出来的。他们的坚强源自奋斗,他们对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业孜孜以求,获得成功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仅凭对人外部的观察,我们无从判断其心灵发展的趋向。然而迄今为止,大部分具有先天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都未接受过正确的训练。正因为无人理解他们的痛苦,所以他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那些先天具有缺陷的儿童大多成为失败者的原因——他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缺失,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溺爱

家长对孩子的过于宠爱也是导致孩子对人生意义曲解的一大因素。在那些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的愿望就是法律,自己无须争取便可获得一切。他们甚至认为这种权力是与生俱来的。然而,一旦他们不再是众人注目的焦点,或者别人不再那样关注他,便不知所措,他觉得所有的人都对他有所亏欠。在生活中,他们已经习惯了只索取、不付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为一直受到别人的关照,他们已经没有了自理能力,也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们的脑海中除了自己别无他物,根本不懂得与人相处、互相合作的好处。当有困难出现,他们唯一想到的便是求助别人。他们认为,如果他能重新成为众人的焦点,如果人们再次承认他出类拔萃,那么他就会让人刮目相看。

过于受宠的孩子在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危险人群。其中一些人曲意奉承,表面装出“媚世”的姿态,私下却谋取专制私权。如果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合作完成某件事,他们一定不会服从,甚至会公然反抗。如果他们不再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呵护,就会认为有人在背后使坏。他们以为别人都与之为敌,所以只要有机会便会打击报复。如果人们对他的行事方法无法接受,他就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欺凌,所以惩罚不会对他们起到任何作用。他们只会这样想: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

这样的孩子无论是阳奉阴违还是公然反抗别人,不管是独断专行还是恶意报复,都表明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有些人会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的思想永远不会有所改观:“人生的意义就是使自己至高无上,受人仰慕,并且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他们一直持这样的人生态度,他们的方法永远不会正确。

冷落

受人冷落的儿童是第三种“问题儿童”,他们的人生同样容易偏离正轨。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关心和互助的概念,因为他们的脑海中从来没有过这些友好的因素。我们可以想象出,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悦,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而低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也不愿求助他人。当他看到社会冷漠的一面,就会认定社会一贯如此。他们不会想到,对他人只要尽一点绵薄之力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喜爱。他们怀疑别人,同时也无法相信自己。

实际上,任何经验都无法与依赖感相提并论。母亲最初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一出生就感受到对自己的依赖。继而,她可以帮助孩子将这种感觉的范围扩大,直至周围的所有环境。如果母亲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即没有让孩子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并形成合作与互助的愿望,那么孩子就很难对社会形成关注,很难与他人形成同志般的友谊。合作的潜力人人都有,但这却是经过培养才得以体现的,否则根本无法展现出来。

如果对一个受人忽视、不受欢迎、没人理睬的孩子观察一番,我们可能发现,他们对于合作视而不见,就像与世隔绝了一样,无法与人沟通,对互助互爱更是一窍不通。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这样的人会被社会所淘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是平安度过的,那么他就很好地受到了关心和照顾。所以,对于完全被忽视的孩子我们暂且不管,接下来让我们说说那些常常被人忽视的孩子和那些在某些方面被忽视的孩子。总之,事实证明,被人忽视的孩子缺乏对人的依赖感。我们感到很悲痛,在这个社会中,失败的人常常不是孤儿就是私生子,所以对这些儿童必须区别对待。

从以上我们得知,身体残缺、过于溺爱和被人忽视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误导的,他们常常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这些孩子极需要他人的帮助,以便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他们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找到人生的意义。如果我们做出努力,并且给予他们关爱,就会在他们所做的每件事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梦与早期记忆

研究证明,做梦和联想是很有用处的,因为人在睡梦中和在清醒时的性格是一样的,只是在梦中人的压力较小,人的性格会毫不隐瞒地表现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想了解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认识,记忆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我们的记忆多么零碎,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刻画着人生的片段,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你所希望的”或者“别这样做”又或“这就是你的人生”。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会凝结成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经验,它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所以,每一段记忆都是弥足珍贵的。

儿童早期的记忆对于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两点:第一,这是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最初印象,这是他们第一次将自己的外部特征、自我形象、自我评价以及别人对他的要求综合起来进行审视;第二,这是他们主观印象的开始,也是他们人生记录的开始。所以在他们早期的记忆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对自己地位的认知:是弱势的或不安全的,还是理想中的强势的、安全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最初的记忆是不是他记忆中的第一件事,或者他记忆中的事是否真的发生过,心理学家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记忆对于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接下来我想针对早期记忆的问题举例说明,看它们对以后人生意义的定位有何影响。如果一个女孩在提到最初记忆的时候,脸上带有无奈和悲哀的表情这样说道:“咖啡壶从桌子上掉下来,把我烫伤了。”倘若日后,她总是对各种危险和困难夸大其词,或者抱怨世态炎凉,你大可不必对此大惊小怪。因为有些人往往就是那么粗心,把一个小孩子置于危险中,自己却浑然不知。

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例子。一个人这样说道:“我在三岁的时候,曾从婴儿车上掉了下来。”后来他就常常做这样的一个梦:“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我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到天空是一片火红的颜色。星星们纷纷落下,地球撞到了另一个星球上。就在将要毁灭的时候,我被惊醒了。”他是我的一位患者。现在还是个学生,当他被问到害怕什么的时候,他会说:“我怕这辈子什么都干不成。”显然,早期的记忆和噩梦的出现,令他对生活越来越失望,他十分害怕失败和灾难再次发生。

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患有尿床症,并且他还经常和妈妈吵架,所以他被带到了我的诊所。他儿时的记忆中有这样一段经历。有一次,他躲进了衣橱中,然而妈妈却以为他走丢了,非常担心,于是她跑到大街上焦急地去寻找,拼命地呼喊。这样,在他的记忆中就留有了这样一种印象:要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就要制造一些麻烦。在遭到别人忽视的时候,我可以通过欺骗他人的方式而得到重视。尿床症使他成为众人关心和注意的对象,而且母亲的焦虑和担心更使他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男孩的心里,外面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只有让别人担心他才会拥有安全感。他一直认为这是最可靠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这种办法屡试不爽。

在一个三十五岁女人的早期记忆中,有这样的一件事:“在我三岁时有一次去地下室,楼道中一片漆黑,我独自走在楼梯上,比我大一点儿的表兄打开了我身后的门,朝我走来,我当时害怕极了。”从这段记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不喜欢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尤其是不喜欢和异性相处。我猜她应该是独生女,事实也的确如此,并且,当时她还是单身。

在下面的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社会情感的发展脉络:“在我小时候,妈妈让我推着妹妹的婴儿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和比自己弱小的人在一起才会感觉放松,并且对母亲有一种依赖感。一个家庭的最佳教育方式,就是让年龄稍大的孩子照看自己的弟弟妹妹,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又会让他对家庭中的新成员产生兴趣,还能让他们为家庭承担一部分责任。如果这成为一种自愿行为,他们就不会认为新生婴儿的出现导致父母忽视了自己,也不会对弟弟妹妹产生憎恨。

喜欢与人相处,并不能代表真正对他人感兴趣。一个女孩对于早期记忆的回答是:“我和姐姐经常跟另外两个女孩在一起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合群的女孩子。但是她说到自己的恐惧时,我们又有了新的认识,她说道:“我不喜欢一个人待着。”她是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女孩。我们能够看出,她与人相处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让自己不再孤单。

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人生的意义,就找到了人性格的钥匙。有时有人说性格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改变性格的金钥匙。正如我们所见,如果找不到错误的根源,任何治疗方法都不会有效,而唯一可能的有效方法就是培养他们的勇气和乐于合作的精神。

合作

防止神经性疾病产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培养合作精神。所以,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并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会自己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阻碍任何一种合作方式,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比如,在家中惯于受宠的孩子总是有些自私,他们同样会将这种自私的性格带入学校。若想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唯一的办法是让他在心里感到自己会受到老师的称赞。他只喜欢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缺乏合作精神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会越来越明显。在他初次产生了对人生意义的误解时,便不会发展出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也就是在这时,他已经无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了。

我们不能指责某个成年人在童年时犯的错,正如我们不能让一个只会作壁上观的人去灵活应对合作问题,不能让一个对地理一窍不通的人去参加地理测试并取得好成绩一样。当他们犯下错误时,我们要帮助他们纠正。要想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有合作精神。在人类发展的前提下,做任何事都需要为社会谋求福利。一个人只有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才会勇敢地去面对困难,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取得成功。

如果孩子在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上所犯的错误被家长、老师和心理学家所理解,只要他们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我们就有信心说,那些社会情感欠缺的孩子们最后总会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人生的机遇。他们在困难面前会反复尝试;他们不会逃避、推脱责任或者寻找不合常规的捷径;他们不会要求给予特殊的照顾或同情;他们也不会感觉丢人现眼或想去报复他人,更不会这样问自己,“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我又能得到什么?”他们定会认为:“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们的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我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有什么推陈出新的任务,我们当仁不让。”如果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抱有这种思想,又有合作精神,那么人类文明的发展将会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