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修行之二:榴花洞
- 大侠别急,笑傲江湖先问问大明律
- 山中钓叟
- 2195字
- 2024-10-31 21:38:02
丧心病狂。
清晨四爷提出修习戚家拳,虽有些纳闷,但大家都是陪着四爷玩的,只要他高兴没什么不可。
这套拳法,是戚将军从古今拳谱中,选出了三十二势,说“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
军中虽然修习,但老实话,精妙的不多。
因为戚将军还说了:拳法是“无预于大战之技。”
对抗倭战争没啥用。
黄威就道:“论拳法还是老马在行。”
马鉴笑着演示了两遍。
就两遍,四爷竟然全记下来了,一招不差,打了一套拳,竟还是有模有样,虎虎生风。
这并不奇怪,少年登科,要是记性不好,那才叫奇怪呢。
众人恭维了两句就起身前往东山。
四爷一路并不说话,到了东山,见到一处空地,忽然说过两招。
他这样说了,黄威还能说啥。
当即给老马使了个眼色,让他见机行事。
老马自然领会的到。
只用两招,老马就被制住。
黄威没说什么,他其实并未看清楚。
四爷笑道认真一些,老马这才拿出十二分的认真。
当下,两人再摆开架势。
老马先出一拳,黄威能够看出,这是用到探马势,拳上劲道和步伐配合,右手做防守贴对方手臂,左手出拳直击对方肋下,出招甚是快捷。
谁知四爷竟然使出同样一招,一只手切老马手背,左手出拳直击肋下。
老马忙以左手来贴,四爷左手一抖,忽然变招,避过老马防守,拳头指向老马下颌。
老马瞳孔猛缩,身体往后一倾,左腿顺势扫出,四爷竟是一个跳跃,已到老马身侧。
他只需要再出一拳,就可以制胜。
王思义倒是没啥,他是真秀才,叫好就是了。
黄威只觉得有一点点震惊,倒不是打败老马有啥了不起,而是:“四爷啥时候开始练的武?”
马鉴脸上有些发烫,他也是同样的感觉,这才多长时间?虽然离开戚家军后,他就来到侯官县做了胥吏,不过因为经常拿贼,这套拳法倒是没有耽搁,对付青城派的贼人也就算了,想不到四爷一个书生,竟然学的如此之快,真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肚子里了。
路平却没有注意到两人眼中的惊疑,他好像是在对老马说,又似乎是在喃喃自语:“戚将军当真是不凡,用好这套拳法,需要让身体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拳头或者腿脚参与进来,《纪效新书》说的,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上下周全就是这个道理。他讲究的是‘势’,而不是招数本身,这个势,就是需要迅雷之快、疾风之烈。要成势,就需要三十二招浑然一体,不可有凝滞。”
黄威见他似乎神游物外,便小声喊道:“四爷,我们还去榴花洞?”
连喊了两声,路平却才回过神来。
笑道:“自然要去。”
他也有些恍然,自己方才并没有动“气”,只是身体的机能随着“气”的充盈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化,眼神察觉对方的动作慢了,身体的反应比起以前快了,四肢的协调性和速度也在提升。
原来脱胎换骨……
不,这个词有些夸张了,顶多也就是达到了余人彦水平。
他更是发现一件奇事,在对手做出某一动作后,体内的气似乎有所反应,对手准备攻击自己某个部位的时候,体内的气就如同一群乱了手脚的小孩,急匆匆往别处逃逸。
这群胆小鬼。
好处是身体预警的提升。
坏处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气是不是有某种意识?
在笑傲之中,任我行为什么没有办法化解从别人那里吸收的真气,吸星大法为何有反噬之忧?
为什么在令狐冲体内,各种异种真气还会“打架”,难以化解?
难道不同的功法修炼的真气真的有着如此大的差矣,即便在别人体内,也与别人的真气水火不容?
为什么功法会存在正邪之分,修炼某种“邪恶”的功法会影响人性?
这些似乎都在暗示,“气”存在某种自主性。
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想法未免太过惊世骇俗,自己想的未免太多了些。
“气”有意识,还不如说“气”分公母更加妥贴些。
先不管这些,对自己辛苦悟到的“气”存在亲近感并没有坏处。
四人也不再提练功一事,说说笑笑,一路前行。
前面有一村落,正是春耕时节,些许农夫正在田中耕田。村前头是一座木桥,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幽深的谷中流过,在不远处,形成了一个瀑布。
过桥没走多长时间便来到榴花洞。
路平有些失望,这就一普普通通的山洞,潘颐龙他们传的神乎其神。
洞穴里空间很大,点火把进去一探,却是空无一物。传说中,榴花洞亭榭俱全,花木参差,又有房舍,曲径中多是榴花,风来摇动,花片乱落。
洞穴深处是一块大石,传说中,这块大石可以摇动。
四人玩笑着各自一推,自是纹丝不动。
马鉴叹道:“若是破开这块大石,就能到榴花真境,就如同寻到桃源一般。”
王思义却笑道:“或许还有别的路径,只是不为人所知罢了。恐怕只有这山中的鹿才知道。”
众人都哑然失笑。
榴花洞的故事就是仿效桃花源。
传说在唐永泰年间,一名叫蓝超的樵夫遇见一头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看到另外一个类似桃花源的世界,有着鸡、犬、人家。
他希望留下来,主人说:“我是因为躲避避秦人才来到这里,你留在这里又为了什么?”
蓝超却十分坚定:“等我回去和亲友诀别,就会回来。”
主人赠给他榴花一枝,等蓝超再回来的时候,却已经难以寻觅。
四人出得洞来,只见洞口对面的一处崖上有一些石刻。
王思义道:“宋代福州守皆以寻访榴花洞为乐,这是他们在游览榴花洞后写的诗句,为后人刻在崖上。”
四人找了条小路,来到崖上。
其中最有名的,是宋代蔡襄和李纲的诗句。
当然也有黄裳的诗歌:
鹿径踪何在,榴花信可通。
普普通通,并无玄妙之处。
路平摇摇头觉得有些好笑,到处寻觅黄裳旧迹复原九阴武学,这种心态实在不能称得上是黄裳心态。
“咱们下山去。”路平招呼一声。
回头忽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消失在榴花洞内。
路平一惊,他确信自己绝对没有看错。
这是自己来到福州后,遇到的第二位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