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阴谋

燕国的宫廷,好似一座暗潮涌动的深渊,压抑的氛围如浓雾弥漫。

杨挽凝静坐在自己的宫殿内,双眸深邃而坚毅,心中那盘权谋棋局已然开局。

她深知自身来自大安王朝这一身份的双刃剑效应,扶持高长珙登上帝位的目标如灯塔高悬。

要在这宫廷中立足建势,需得步步为营。

分析当下局势,燕王垂暮,诸子争位激烈。

高长珙虽具优势,却也危机四伏。

杨挽凝决意从人心切入,她深知民心乃根基。

她毫不吝啬地拿出部分嫁妆,那是她的底气与筹码。

她精心差遣人手,四处搜罗粮食和衣物。她神色凝重,指挥若定,“务必挑选最优物资,不可有半点疏忽!”声音坚定有力,下人皆不敢懈怠。

物资筹备齐全,迅速运往灾区。

杨挽凝目光柔和且充满期待地对高长珙说:“长珙,燕国百姓受苦,我们不能坐视。你身为王子,该去灾区让百姓知晓你的关怀。”

高长珙望着她,眼中满是感动,应道:“挽凝,你如此善良。我听你的,定让百姓感受我们的心意。”随即奔赴灾区。

灾区满目疮痍,百姓面容憔悴,眼神绝望。

高长珙见状,心揪作一团。他亲自为灾民分发粮物,动作轻柔,眼神关切,温声道:“大家莫怕,我会陪你们共渡难关。”声音坚定温暖,在灾区回荡,灾民眼中渐露希望,满是感激与敬意。

在宫廷中,杨挽凝尽显贤惠聪慧。

她时常伴在燕王身侧,笑容温婉,话语贴心,“父王,您要保重身体,国事虽重,您的安康更要紧。”眼神关切备至,燕王深感欣慰,“挽凝,有你在,长珙方能安心国事。”

杨挽凝的一举一动,皆巧妙展现其聪慧善良,深得燕王喜爱与信任。

然而,他们的举动自然引起其他皇子警觉。

大王子高长轩率先发难,他眼神阴狠,在燕王面前谗言:“父王,高长珙和那杨挽凝近来动作频频,野心昭然。您务必小心!”语气满是恶意与挑拨。

燕王听闻,心中虽起疑虑,但未轻信。

决定派人调查,杨挽凝得知,心瞬间绷紧,却很快冷静思索对策。

杨挽凝明白,要想彻底扳倒高长轩,必须有确凿的罪证。

她开始秘密行动,派出自己最为信任且机灵的侍女小翠,让她伪装成宫中普通宫女,混入大王子府中打探消息。

小翠每日小心翼翼地在大王子府中劳作,时刻留意着府中的一举一动。

终于,有一天她听到府中的几个仆人在私下议论,提到大王子在军中似乎有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小翠不动声色,继续暗中观察。

经过多日的潜伏,小翠发现大王子的亲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偷偷出城,前往一个偏远的庄子。

小翠觉得事有蹊跷,便偷偷跟踪。

她发现那个庄子里藏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还有一些账本。小翠趁人不注意,偷了几本账本出来。

杨挽凝拿到账本后,仔细查看,发现上面记录着高长轩在军中贪污受贿、克扣军饷的详细账目。

她心中大喜,但也知道仅凭这些账本还不够。

她又通过自己在大安王朝的关系,联系到大安王朝在燕国的一些眼线,让他们帮忙收集高长轩与他国勾结的证据。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得到消息,高长轩曾经暗中与邻国的一位大臣有过密信往来,意图在燕国制造混乱,以便自己趁机上位。

杨挽凝拿到这些证据后,精心策划,让人将罪证呈于燕王,并安排好证人。

燕王见罪证,怒不可遏,“大胆高长轩,竟敢如此妄为!”当即下令将其逮捕入狱。

高长轩在狱中并未坐以待毙,他深知自己一旦倒下,将永无翻身之日。

他开始利用自己在狱中结识的一些囚犯,让他们帮自己传递消息给外面的旧部。

高长轩的旧部们收到消息后,开始在朝堂之外活动。

他们一方面在民间散布谣言,说高长轩是被冤枉的,是杨挽凝和高长珙为了争夺皇位而故意陷害他;另一方面,他们暗中贿赂一些朝中大臣,希望这些大臣能在燕王面前为高长轩求情。

杨挽凝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刻采取应对措施。

她让高长珙在朝堂上公开表示,对于高长轩的罪行,一定会依法处理,但也会保证公正公平,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

同时,她亲自带领一些亲信,在民间调查谣言的源头,一旦发现有人故意散布不实言论,就立刻将其抓起来审问。

对于那些被贿赂的大臣,杨挽凝则暗中收集他们受贿的证据。

她找到一位曾经受过自己恩惠的御史,让他在朝堂上弹劾这些受贿的大臣。

御史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揭露了这些大臣的罪行,使得燕王对他们大为震怒,下令将他们一并查办。

解决高长轩后,杨挽凝不敢松懈。

二王子高长逸和三王子高长翰联手,欲对他们不利。

高长逸和高长翰在朝中散布谣言,称高长珙和杨挽凝勾结大安王朝,妄图颠覆燕国。

谣言如瘟疫蔓延,大臣们人心惶惶。

高长逸和高长翰见杨挽凝势力逐渐壮大,心中越发焦急。

他们一方面加强在朝中的活动,频繁地举办宴会,邀请大臣们参加。

在宴会上,高长逸大肆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承诺如果自己登上皇位,将会给大臣们更多的权力和财富。

高长翰则在一旁附和,不断地夸赞高长逸的才能和品德,试图打动大臣们的心。

他们还派人密切监视杨挽凝和高长珙的一举一动,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准备大做文章。

有一次,他们得知高长珙在处理一件政务时出现了一点小失误,便立刻在朝堂上夸大其词,指责高长珙无能,不适合继承皇位。

杨挽凝面对他们的联合攻击,冷静应对。

她利用自己在大安王朝的关系,邀请大安王朝的使者来到燕国。

在使者面见燕王时,杨挽凝巧妙地安排使者提及高长珙在处理两国关系上的积极态度和贡献,以此来证明高长珙的忠诚和能力。

同时,她让高长珙在朝中更加勤奋努力,积极推动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政策实施。

高长珙提出了一项改革税收制度的方案,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这个方案得到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支持,也让燕王对高长珙刮目相看。

对于高长逸和高长翰在民间散布的谣言,杨挽凝则组织了一些文人墨客,让他们撰写文章,揭露谣言的虚假性,同时宣传高长珙和自己为燕国百姓所做的实事。

这些文章在民间广泛流传,逐渐平息了百姓的恐慌和疑虑。

在建立势力途中,杨挽凝瞄准李尚书。

李尚书为人正直,却遭排挤。她派人查知其酷爱书法,便精心准备一幅珍稀墨宝,派人送至府上。

李尚书收到礼物,大为惊讶。杨挽凝派人传话:“听闻李尚书喜爱书法,特意送上,以表敬意。”

李尚书对杨挽凝的举动颇感意外,心中却也生出一丝好感。

杨挽凝见时机成熟,亲自登门拜访。

她身着华丽服饰,却不失优雅端庄,微笑着踏入李府,“李尚书,久仰大名。今日冒昧来访,还望勿怪。”声音柔和悦耳。

李尚书赶忙行礼,“长公主殿下亲临,下官惶恐,不知有何咐?”眼中既有敬畏,又含好奇。

杨挽凝轻叹道:“我深知您为人正直,却在朝中受屈。我一心为燕国百姓谋福祉,望得您支持。”眼神真挚诚恳,令人动容。

李尚书心中动摇,他知晓杨挽凝背景深厚,与她合作或许能扭转局面,但也担忧卷入纷争,“长公主殿下,下官愿为您效力。但望您以百姓为重,勿为私利争斗。”目光坚定如铁。

杨挽凝点头应允,“李尚书放心,我心中唯有燕国百姓。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燕国必能昌盛繁荣。”

如此,杨挽凝成功拉拢李尚书,之后又陆续招揽其他大臣。

有的因对其他皇子不满,有的为她的智慧魅力所折服。

与此同时,杨挽凝暗中铲除异己。

她将目标锁定王将军,此人手握重兵,支持二王子高长逸。

她派人深入军中调查,发现其贪污受贿、克扣军饷的把柄。

杨挽凝精心策划,将罪证呈交燕王,燕王盛怒,下令逮捕王将军。王将军被抓后,部下人心惶惶,杨挽凝派人安抚,众人纷纷表示效忠。

通过种种手段,杨挽凝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她在宫廷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她清楚,前路依旧荆棘丛生。

她让高长珙保持良好形象,专注国事,展现才能担当。而那些阴谋算计之事,皆由她在幕后操持。

随着时间推移,杨挽凝的势力不断壮大,高长珙的声望也日益提高。他们距目标渐近,但挑战与危险亦如影随形。

在这充满权谋争斗的燕国宫廷,杨挽凝和高长珙命运交织,他们将继续奋勇前行,为实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