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登山包里的宝贝!

辽东各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谋划时,紫禁城里的御花园内,陈逸轩正在徐光启的陪同下,欣赏着自己前些天的劳动成果。

因为当初准备要在自然气候极为恶劣,环境可以说是危机四伏的外兴安岭里独自生存。

并且还是计划生活几年,甚至可能是往后余生,所以陈逸轩在登山包里,可是带了不少好东西。

其中就有各种抗寒抗旱的农作物种子,虽说为了能够接连不断的种植下去,陈逸轩带的都是里面笨一点的品种。

这些种子的产量,远远不如那些种子公司,精心培育出来的种苗那么高产。

可放在明末这时候,这些笨种子成熟以后,也绝对能算得上是一个神迹。

民以食为天,陈逸轩深知大明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造成的。

当自身的安全,刚有了一点保障之后,陈逸轩就开始拿出了一半土豆和红薯种子,对它们进行催芽培育。

虽说这次带的农作物种类并非只有这两样,但这个季节,也就是种这两样作物能稳一些。

他这么做,倒不是说真的忧国忧民,和那些伟大穿越者一样,是纯粹以民为本的大好人。

陈逸轩这么拼,是因为如今有机会取代朱由校地位,来当这大明王朝的皇帝。

既然是自己的江山社稷,自然是要好好的用心,不断去减少各种社会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还有自己的子孙后代们,都可以享受到这让人迷醉的泼天富贵。

这才是他这么做的主因,毕竟若是自己不能当家做主,那即便是有再多的高产作物,先不说自己会是什么下场,百姓依旧会活的苦不堪言。

让陈逸轩开心的是,这些真空包装好的种子和自己一样,来到大明王朝以后,依旧是生命力顽强无比。

甚至因穿越带来的影响,这些种子感觉比以前成活率还要高,出芽率居然临近了百分之百。

两种作物的长势,那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陈逸轩虽说是有心自己收拾,但实在是忙不过来。

后来想到天启年间,朝廷里就有徐光启这么一个农学大师,他还不断的向朝廷与世人推广甘薯,也就是如今的红薯。

哪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徐光启的努力并没有大获成功,但也立下了一些基础,为后来的‘糠稀盛世’形成,算是有不小的帮助。

为了能让这些作物,获得更专业更精心的培育,陈逸轩冒着暴露的风险,让人找来了徐光启。

要知道这位大拿,因为擅长一些传统文人眼里的奇技淫巧,平日里也是和朱由校有过不少的接触。

“陛下可以放宽心,这些土豆老臣都是按照陛下的吩咐,让人小心的去侍弄,绝不会有任何差错。

若真是如陛下所言的话,那等到十月前就能收获,到时即可知道其产量为多少。

至于这些甘薯,虽说品种和老臣以往接触的有些不同,但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虽说这时候种上,已经是错过了农时,但只要小心看护,应该可以撑得过冬日的风雪。”

徐光启看到这位陛下,在耐心细致的去观察农作物长势时,心里也不断感叹。

以往的天启皇帝只是醉心于木匠活,对于大明无数百姓最在意的粮食问题,并不算是特别的关心。

自己几次三番的上奏疏,也没能让皇帝陛下下旨,将甘薯这种产量颇高的菜蔬推广天下。

可前一段时间,这位陛下在重病初愈了以后,也不知道抽的哪门子疯,居然派小太监传召自己,过来帮他培育这些农作物。

要知道以前皇帝就算是传召自己入宫,也是和自己一起研究那些红夷大炮,这位陛下也算天才,居然能轻松的还原出来制作的流程。

大明如今能够自己生产红夷大炮,里面除了他徐光启和无数工匠的努力之外,也有这位皇帝陛下许多功劳。

更让徐光启震惊的,是除了让他参与之外,还让自己带着手底下的那些老农,一起去种植这些蛮夷传过来的农作物。

这在以前,是徐光启完全无法想象到的,不过他心里面更多的是欣慰,若是培育成功,又有皇帝的鼎力支持,定能让许多的百姓免于饿死。

“爱卿办事朕还是放心的,若是此事能成,爱卿算得上是我大明百姓的衣食父母,定能名留青史。”

徐光启虽说是个另类,但根子上依旧是一个文人,用名留青史给他当大饼,肯定会让他竭尽全力去培育红薯和土豆。

“老臣不求名留青史,只愿这天下百姓能有一口吃的,不再有流民四处饿死在逃荒乞讨的路上。”

徐光启对于陈逸轩画下的这个大饼,并没有太在意,一般的务实官员,大多都是真心想要给老百姓做点事。

反倒是那些平日里嘴上口号喊的无比响亮,看似忧国忧民的道德君子们,才是那些喜欢虚名实利的无耻小人。

“皇爷——”

就在陈逸轩和徐光启准备仔细研讨这些作物培育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们。

“什么事儿,但说无妨!”

陈逸轩对于徐光启并没有太多的避讳,并不是相信他的为人,他可没有那么大的胸怀。

之所以放心,那都是为了保密工作,徐光启和那些老农都被东厂保护了起来,根本不可能和外界有接触。

要不然陈逸轩还真不放心,怎么说徐光启也是东林党,或者说是东林党的同情者。

“皇爷,施阁老,钱阁老他们又送上了奏疏,说辽东如今不光是百姓聚集起来抵抗迁徙,以至于大小的民变此起彼伏。

就连建奴的鞑子们,也是调集了重兵,在阿敏与莽古尔泰的率领下,意图趁乱劫掠宁远锦州诸镇堡的百姓与物资。

所以恳请皇爷您,能够暂缓将辽东的百姓迁徙到关内,等到藩王宗室入京之后,再从长计议也为时不晚。”

听到陈逸轩的话后,过来禀报的高起潜,说出了自己过来是所为何事。

在魏忠贤前往开封后,宫变之中立下功劳的高起潜,被陈逸轩提拔了起来,让他暂代司礼监秉笔太监之职。

虽说是越了好几级提拔,可这终究是皇家自己的家事,而且只是暂时顶替,倒也没什么人敢站出来反对。

“呵呵,还真是贼心不死,以为这样就能让朕妥协,难道觉得朕是汉献帝不成?”

陈逸轩一听这群狗东西还不死心,眼中顿时杀机浮现,让一旁的徐光启,不由得为那些朝中重臣们在心里捏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