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天子守国门,实现真正江山一统

“哎……”徐长风长叹一声,悠悠说道:“在原本的历史中,你败于靖难之役,下落成谜,有人说你死于宫廷大火,也有人说你乔装打扮,隐姓埋名,远走海外……”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你四叔,永乐帝他的功绩,确实要比你耀眼的多,他五征漠北,将蒙古鞑靼彻底打残,甚至一度将漠北收入囊中,还收复了安南,设立交趾布政司。”

听到这,一直沉默不语的朱棣,忍不住开口道:“五征漠北?我最后死在了漠北?”

朱元璋闻言,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怎么?你还想长生不死不成!?”

朱标也笑着摇了摇头,道:“四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死本是常事,你又何必介怀?”

朱棣沉默了,他虽然性情刚烈,但并非看不透生死之人,只是骤然听到自己最终的结局,难免有些唏嘘罢了。

徐长风接着说道:“除了对外征战,永乐帝还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震慑胡虏,修永乐大典,编纂出这部旷世奇书,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这些都是你所不及的。”

“迁都?”朱元璋皱了皱眉,他一直认为,金陵才是最适合作为都城的地方,当初定都金陵,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为何要迁都?难道金陵不好吗?”朱元璋不解地问道。

“陛下,迁都北平,自然有其深意。”徐长风解释道,“首先,北平地处北方,更加靠近蒙古草原,便于朝廷调兵遣将,抵御蒙古入侵。其次,迁都北平,能够更好的控制北方地区,维护国家统一。”

“自宋朝以来,北方就一直游离于中原王朝的掌控之外,这也是导致靖康之耻,以及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迁都北平,能够有效避免重蹈覆辙。”

听到徐长风的解释,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他虽然雄才伟略,但毕竟是受限于时代,有些事情,他也不可能完全看得明白。

“你接着说。”朱元璋示意徐长风继续说下去。

“永乐一朝,天子守国门,彻底扭转了自宋以来,中原王朝积弱的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汉唐以来,再次江山一统!”

说到此处,徐长风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玩味:

“不过,永乐帝虽然雄才大略,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尤其是他夺位的手段,更是为后世所诟病……”

朱棣听闻徐长风提及“五征漠北”和自己在漠北的最终结局,额头上不禁渗出汗珠,握紧的拳头微微颤抖。他本是马上皇帝,性情刚烈,如今听到自己最终战死沙场,心中五味杂陈。

朱元璋见老四这副模样,大手一挥,豪迈地笑道:“老四,你怕个球!都是过去的事了,再说,天子守国门,你小子干得不错!比窝在金陵强多了!”

他踱了几步,沉吟道:“说起来,咱早就有迁都的心思了。应天府这地方,虽然富庶,但到底偏安一隅,不利于掌控北方。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咱就派人去考察过北平、西安还有洛阳,想找个合适的地方……”

朱元璋说到此处,叹了口气,“可惜啊,当时事情太多,又是北元残余势力作乱,又是各地天灾不断,迁都的事就耽搁下来了。”

一旁的朱标闻言,温言道:“父皇,儿臣以为,西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是十三朝古都,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也较为适中。”

徐长风摇了摇头,解释道:“太子殿下,西安虽好,但自汉唐以来,关中地区土地开发过度,早已不堪重负。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了。”

他顿了顿,看向朱棣,说道:“永乐大帝选择北平,自有其道理。北平虽然气候苦寒,但地理位置优越,足以成为拱卫北方的桥头堡,震慑蒙古诸部。”

朱标听完,拱手道:“先生高见,标受教了。”

朱元璋此时却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猛地一拍桌子,问道:“对了,先生之前提到的‘永乐大典’,究竟是何物?”

徐长风微微一笑,解释道:“陛下,这‘永乐大典’可是个不得了的宝贝!它汇集了古往今来,天文地理、经史子集,乃至阴阳医卜、僧道之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部书引用了先秦到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之作!”

“永乐大典的编纂,不仅保存了无数珍贵典籍,更重要的是,它维护了中原自古以来的文化传承,这份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朱元璋听得心痒难耐,仿佛一只馋猫闻到了鱼香味。他搓着手,兴奋地说道:“好!好!好!咱回去以后,也要修一部‘洪武大典’!不,要修‘洪武大帝大字典’!要比那‘永乐大典’更加全面,更加宏大!”

说着,他转头看向朱标,眉飞色舞地说道:“标儿,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咱给你拨款,拨人,你务必要给咱办得漂漂亮亮的!”

朱标无奈地苦笑,只能领命。

朱棣听得热血沸腾,原本心中那点对未来的担忧,此刻烟消云散。

五征漠北,收复安南,迁都北平,编纂巨著……这些功绩,听得他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就策马扬鞭,建功立业。

“想不到俺未来如此厉害!”朱棣忍不住咧嘴大笑,拍着胸脯说道,“看来这皇帝,还得是俺来当!还得是俺朱棣!”

“修书?俺还能修书?”朱棣突然想起徐长风提到的永乐大典,顿时来了兴致,他平日里最烦的就是读书,如今居然还能编书?这可真是破天荒头一遭。

“啪!”

一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朱棣捂着脑袋,委屈巴巴地看着罪魁祸首——朱元璋。

“你个臭小子,得意忘形了是不是!”朱元璋吹胡子瞪眼,没好气地说道,“你以为那书是你自己修的?还不是靠着那些饱读诗书的臣子!没有他们,你小子连书名都写不出来!”

朱棣被骂得哑口无言,只能尴尬地笑了笑,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