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定大计?”
孙太后面色阴冷坐在首座,眸子迸发出骇人光芒环视群臣,口中喃喃低语。
在召集群臣议事前,于京中已然飘摇广为流传的满城风言风语,她便得尽收于耳中,也猜到了今日议事可能会出现眼下这般场景,也想到了于谦此人会站出来谏言。
但她真的没想到,其居然连她的命令都闻,连丝毫的缓冲都不给,半分冠冕堂皇的话都不说,就这般直接忤逆她,硬生生的做出眼下此等事情来。
此举,令孙太后心绪瞬间愤怒到了极点,不得不深吸好几口大气,才将心中波涛汹涌的怒意给强压下去,同时对于锦衣卫以及负责巡视维稳的将士,此时此刻也可谓是恨到了极点。
在如此严苛管辖,强压收拢屏蔽消息的情况下,整个北京城中居然能够将皇帝御驾亲征失败被俘虏的消息,给闹得个满城风雨。
不可否认,此间肯定有人故意散布消息。
可面对此情此景,锦衣卫和巡防将士两方势力配合,扼制不住消息就算了,居然连散播消息的源头都未能够查到,简直是离了大谱。
倘若不是锦衣卫和巡防将士两方势力的无能,如若能够查到源头,能够查出些许蛛丝马迹,她也不至于如此的被动,处境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至于猜忌和怀疑,孙太后心中自是有人选。
当然此事,甭说孙太后了,参与议事的一干大臣,谁心中没有猜测怀疑的对象?
毕竟在这件事上,谁的收益最大,那么谁则就是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人,而此人身份呼之欲出,矛头直指郕王朱祁钰。
但怀疑猜忌是一回事,有实证和蛛丝马迹又是另外一回事,仅限于猜忌和怀疑,可做不得任何证据,更不可能在这个关口将朱祁钰给拿下。
真要如此行事,必定使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廷,更是雪上加霜。
纵使孙太后有这个心思,能够下此狠手,于朝堂中的一干大臣,也绝对不会同意。
不过既然话已至此。
她心里也跟明镜似的,知晓剧情是没办法按照她的设想走下去了,双眸余光阴狠的瞥了犹如老僧入定般的郕王朱祁钰,暗自恨恨腹诽,道:
“居心叵测,贼心不死,别以为就你会浑水摸鱼,咱就没有半分准备。”
“咱们骑驴唱本走着瞧。”
“待此间事过,咱在好好的跟你们母子算账。”
短暂愣神片刻,孙太后收敛心绪,索性也不再藏着掖着,定了定神轻声,道:
“于侍郎‘耿直’谏言,倒是提醒了哀家。”
“陛下在御驾亲征之前,曾对哀家言语过,待到亲征归来时,便择吉日册立嫡皇子朱见深为储君。”
“现如今陛下身陷敌手,京中不知何人散布谣言消息,致使人心惶惶,朝廷不可一日无主。”
“故于侍郎谏言,哀家也认为极为合理,虽嫡皇子年幼,但身负其命,当受其重,自当于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江山社稷为先。”
“遂哀家纵使心疼不已,却也知轻重缓急。”
“此事就依诸卿之意,当命礼部择吉日,册立嫡皇子朱见深为帝,尊陛下为太上皇,遂昭告天下,以定奠社稷摇曳,扼制城中谣言,显朝廷之决心,安城中民心,携众志成城之心,抵瓦剌部贼子野心。”
“帝幼一切政务政事,暂由郕王与诸卿合议辅佐理政,诸位意下如何?”
言语平淡无比,但任谁都能够从中品味出此间隐藏的深意和机锋。
事已至此,孙太后此时此刻也算是彻底豁出去了。
她就不信了,借口皇帝亲征时留下的口谕,后有朱见深身份挡在前,不管是礼法、还是大义,两者皆站在她这边。
朝中这些个大臣难道还敢违背礼法,置大义于不顾,直接明言让朱祁钰继位不成?
所料不差,此言落罢。
真可谓是把在场的一众大臣给整沉默了,彼此不禁彼此对望了一眼,心中不禁腹诽不已:
“这这这.....这不是妥妥的耍无赖,胡搅蛮缠吗?”
作为大明权力中心的一干群臣,所有人心知肚明,孙太后此举按照礼法大义来讲,真没有任何的问题,也完全能够站的住脚。
礼法大义虽在前,但终究要在能够保住大明江山社稷的前提下,再去讲此规矩,不然连最基本的江山社稷都护不住,讲所谓的礼法大义又有什么意义?
倘若不是国之危难之际,尚且还可以如此。
但现如今时局动荡,江山社稷恐有倾覆危机,让一个不过襁褓的婴儿继位,岂不是犹如儿戏般,让城中百姓和守城将士,如何相信其能够带领其取得胜利,抵挡住异族铁骑攻伐?
立朱见深为帝,如何能够安抚骚乱、惶恐、惊惧的民心,扼制城中谣言,显朝廷之决心,安城中民心,携众志成城之心,抵瓦剌部贼子野心。
怕不是在开玩笑吧!
还昭告天下,信不信此等消息,刚落于北京城百姓的耳中,势必一石激起千层浪,令本就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和将士,势必心头惊惧更甚。
民心、军心一旦乱了,如此还如何抵御异族贼子的铁骑。
真要如此,还不如南迁国都来的稳妥。
群臣知晓孙太后此举,乃故意曲解于谦言语意思,知晓其故意执拗耍无赖,其所言非他们所想,但也不禁陷入了沉默,不知该如何破局。
毕竟此事涉及大统继承,他们终归是臣子,又有孙太后所言礼法大义在前,在场的都是人精,虽都不是什么过于迂腐的人,却也知晓此间利害关系,都不想做那个出头鸟,背上权臣、逼宫篡位的恶名。
一时之间整个殿内瞬间陷入了僵局,没人响应孙太后的提议,也无人主动言其他提议。
孙太后环视了一圈比吃苍蝇还难受的群臣,以及方才自以为是,被自己给摆了一道的于谦,微微上扬的嘴角处浮现一抹冷笑,正欲出言一锤定音,以此趁势倒逼这些人一把,化被动为主动,看能否实现自己的目的。
也恰在此时,于谦收回了环视周遭同僚的目光,心中也知晓他们在顾忌什么,同时也察觉到正欲出言的孙太后,猜到其接下来的要做什么。
他知晓,倘若等孙太后再次言语,那么当下局势势必更难,水会变的更浑,压在所有人头上的帽子会更重。
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于谦深吸了一口气,咬了咬牙,面色骤然变的凝重,不得不先一步于孙太后前一步出言,直接挑明,道:
“太后娘娘....”
“国之危矣,皇子年幼尚在襁褓难承此大任,此等危局急需长君担大梁,稳江山社稷,安百姓将士之心,挽大明朝堂危局。”
“臣冒死,恳请太后娘娘,命郕王继承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