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声的质问。
言语虽轻,但此间所显露之含义,却是宛如透着刺骨寒芒的尖刀,直直的奔着台下瓦剌使者心田捅去。
丝毫没有给对方留有些许情面,就如同其方才质问文臣和御史般,强势的回击了过去。
且每一个点和每一句言语,都踩在大义和礼法上,让人完全挑不出分毫的毛病来。
所带来的冲击之力,亦是比之方才瓦剌使者,给予文臣和御史更大,同时也以极为强有力的动作,展现出自身护犊子的心思和情绪。
此言亦是让方才场中,站出来的文臣和御史原本阴沉难看的脸色,为之好上了不知几分,看向为他们说话言语的朱祁钰,目光亦是透露着发自内心的倾佩。
于此间的朱祁钰之形象,在整个朝堂上百官心中,亦是无限的拔高,宛然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
话音刚落。
亦是直接把台下的一众瓦剌使者,给整的有些面红耳赤,令其郁闷的想要吐血,此间两者之间的形势,则瞬间攻守易形。
几度欲张嘴说些什么,却也完全找不到任何反驳和辩驳的理由。
与此同时。
场中的气氛也,骤然变的阴冷凝固了几分。
让原本怡然自得,神情中倨傲自以为的瓦剌使臣,脸上的神情不由变的阴沉阴翳了起来,做梦都没想到,于此件事情上,朱祁钰的态度居然会是如此的强势。
要知道,在前来大明出使的时候,他们这些使者可并非没有做过功课。
乃是从土木堡之役俘虏中,投靠他们的宦官喜宁那里,对于如今刚刚荣登皇位的朱祁钰性格和本事,向其询问和了解过的,知晓朱祁钰从小便是一个性格皆为怯弱懦弱和胆小的之人。
从来就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大事,于整个大明朝廷上,乃人尽皆知的软弱无能的废物。
也正是有着从喜宁之处的了解中,得知了这样的情况和结果,才让他们下意识的认为,朱祁钰能够荣登皇位,乃是因大明皇帝朱祁镇成了他们这些人俘虏。
认为大明朝廷,乃是矮个子里面挑高个子人,为了稳定民心和军心,亦是为了稳定朝廷的大局,不得不硬生生的,将原本性格软弱的朱祁钰给送上皇位。
亦是觉得朱祁钰,乃是大明朝堂的臣子,所专门扶持起来的傀儡。
也正是如此,瓦剌在遣来之使臣,才会如此的强势和倨傲,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同时也不愿意搭理那些个驳斥和呵斥的朝臣,而是将目光对准身居龙椅上的朱祁钰。
说白了。
此举亦是知晓朱祁钰的性格,想要借机将朱祁钰军,让其自乱阵脚,同时落大明朝廷的脸面,亦是妄图借机打击大明朝廷的信心和气焰。
方便后期实施他们的野心,以及后期对于某些事情上面的谋划。
但此番朱祁钰的反应,以及强势的姿态,此情此景几乎是直接将瓦剌使者,来时的计划和想法近乎全部给打乱了,心中不禁暗呼,道:
“这这这.....”
“这怎么跟,他们来的时候,商议商量和拿到的剧本不一样?”
“这哪里是性格懦弱?”
“谁家‘好人’,性格懦弱能够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能够做出如此强势护犊子的姿态?”
“怕不是开玩笑吧!”
“要不是知道,土木堡之役的胜利者是他们瓦剌,要不是知道大明之前的皇帝,如今还身处他们瓦剌的军营之中。”
“怕是搞得他们都得怀疑,之前的土木堡之役,究竟谁才是胜利者,谁才是弱势和失败的一方。”
“凭什么....”
“究竟是什么给大明的底气,或者说是给朱祁钰底气,让其能够展露出如此的强势。”
“宛如其才是胜利者一般!”
“完全不见分毫的惧意和害怕!”
腹诽暗骂和怀疑的同时,瓦剌一众使者,心中亦是忍不住想着,自己是不是着了投靠他们那名宫中宦官喜宁的道,被其给忽悠或者欺骗了。
亦想着,待此番事情落罢。
倘若他们能够,安安稳稳的回到部落的话,势必要好生的‘关切’和‘问候’,向他们投诚的喜宁一番,让其明白和体会一下,欺骗和忽悠他们这些人的后果。
不过能够成为使者的人,自乃是有着常人所不能够比拟的本事。
朗花哈木短暂的沉吟片刻,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自己思绪,脸上的表情不见分毫的变化,方才因质问所表露的怒意,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的歉意,右手抚胸、微微躬了躬身子,神情极为坦然,道:
“大明皇帝勿恼。”
“此件事情,倒是朗花哈木失礼了。”
“我自是非此意,亦非眼下之所想。”
“此次前来觐见大明皇帝,乃奉太师之命,自是想着与大明永世修好,以及将您哥哥、亦是如今的大明太上皇,平安送回大明朝廷。”
“并无别的他意,以及别的他样想法。”
“此间还望,大明皇帝明鉴。”
不过于计较得失,亦不逞口舌之利,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单是这份作态和本事,前倨后恭的心性和处事应对能力,就真的绝非能够小觑。
“真是够厉害的!”
“果真难缠,亦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朱祁钰眸子一凝,心中忍不住的暗叹了一声。
不过既然别人都能够如此的大气,身为大明皇帝的朱祁钰,自是不可能再揪着这个问题不撒手,如此倒是显得他没气度和小肚鸡肠,亦是落了大明礼仪之邦的面子。
想着,想着,朱祁钰简单的整理一下思绪,原本沉寂的表情骤然内敛,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的笑意,此情此景转变之快,比之川剧变脸速度,亦分毫不差。
遂紧跟着,朱祁钰大手一挥,淡定自若道:
“既是误会,说开就好。”
“朕与大明朝廷,自是非没有容人之肚量。”
“而与之方才不是言,尔之可汗和太师,有修书一封于朕和大明朝廷吗?”
“不妨与之朕和朝中群臣面,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