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培风的养鱼技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李一鸣母亲是棉纺厂职工,所以作为工厂职工子弟,他目前正在入厂排队。

但他等不及了,不想一直闲在家里,所以想出去摆摊做生意。

目前偷偷摸摸做生意的人多了很多,有些胆大的人已经在街上正大光明的摆摊了,只是联防队偶尔会来抓。

联防队来了,他们就卷铺盖跑,没跑掉,被抓住就没收货物,被抓到的人也需要家人或者有身份的人去领,要是机灵的话也能直接放人。

对于李一鸣想去摆摊的想法,培风还是很看好的,这个年代就开始做生意,只要能坚持下去,说不定李一鸣就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但他也没多说什么鼓励李一鸣去做生意的话,毕竟现在摆摊还是有风险,要是运气不好,人倒霉,也是会遇到意外的。

现在摆摊,风险与机遇并存,发财有可能,遇到危险也有可能,就像林武峰刚刚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需要一下运气与勇气。

李一鸣准备去摆摊,李向阳倒是运气不错,今天林武峰嘴里说的二运,被他撞上了。

林武峰告诉李向阳他们压缩机厂正在招临时工,而且还是返城知青优先,只要他能多看看林武峰给他准备的机械书,提前学习一下,他还是有机会的。

之后,靠着林武峰给他开小灶,帮他补习了一些有关于机械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关于压缩机方面的知识,李向阳最后顺利通过了压缩机厂领导的面试,成为了一个临时工。

看着得到临时工机会而高兴的李向阳,以及面对未知摆摊命运而担心的李一鸣,培风倒是觉得李一鸣的钱途更加光明,只是他们自己没发现而已。

随着李向阳开始去压缩机厂上班,李一鸣开始摆地摊,培风的寒假也过去了,他们又要去上学了。

培风要去上学了,去唐家村检查养鱼池塘,给村民指导怎么养法,培风也只能每个周末去一趟。

因为有系统傻瓜式的养鱼技术指导,所以每口池塘养什么鱼,养多少鱼,也是经过系统分析,由系统提供的最佳方案,所以养鱼过程一直很顺利。

为了以后抄论文……写文章有详细数据,培风拿了一个笔记本对每口池塘的详细情况做了记录。

只要在养鱼的池塘边一站,万能的系统养鱼辅助功能,就会把现在池塘的各种信息汇报给培风,培风只要拿着笔记本在那里抄就行了。

当跟着培风混的小龙小虎,或者其他村民看到过培风的笔记后,都惊呆了。

因为只见培风的笔记上先是写着他们看不懂的一些东西,比如ph:7.5,含氧量:7mg/L,营养物质……

这些看不懂的,他们还没啥感觉,让他们震惊的是,只见培风笔记本上还写着:青鱼555条,平均体重250g;草鱼1250条,平均体重180g;鲢鱼250条,平均体重……

看到这些数据,大家惊呆了,鱼都在水里,你是怎么知道池塘里有555条青鱼的,还精确到了个位数,而且还知道它们的平均体重?

培风你写的都是真的吗?不会是瞎编骗我们的吧?

村民们搞不懂,培风也没向他们解释,反正系统说了有这么多鱼,它们这么重,说起来他培风也不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培风除了在养鱼方面展示了一下他的神技以外,他有空的时候还去采蘑菇,不管认识不认识,培风都敢摘来吃。

虽然培风吃遍了这里的蘑菇,但他从没中过毒,最多就是有一些蘑菇不好吃,尝了一下就只能倒了。

尝遍一小部分的不认识野蘑菇,还没中毒,大家对培风佩服不已。

为什么只尝了一小部分不认识的野蘑菇,当然是因为有毒的野蘑菇种类比无毒的多,一眼看去经常是带各种颜色的骷髅头蘑菇,这些蘑菇培风也没法下嘴啊。

尝遍了野外的蘑菇,培风记住了哪些好吃哪些不好吃,至于有毒不能吃的,他倒是没怎么记,因为有系统鉴毒技能在,用不着他来记。

知道那些蘑菇好吃,培风除了带鱼回去外,偶尔也带一些蘑菇回去,给他们尝尝鲜。

对了,现在培风经常去市郊,农村有的蔬菜和鸡蛋小公鸡也不缺了,经常带回来。

有了培风带回来的有机蔬菜,黄玲种下的亩产5吨的蛇瓜,算是彻底废了。

有培风带回来的各种素菜,谁还吃蛇瓜啊?

由于小巷里的街坊邻居都吃腻了蛇瓜,黄玲就想把蛇瓜送出去,也没人要。

不过在培风说了一句把蛇瓜晒干试试,看看味道怎么样后,蛇瓜终于有了新的出路。

没想到先水煮然后再晒干后的蛇瓜别有风味,于是在大家吃腻了煮、炒、蒸(包包子)、煎炸等等各种做法的蛇瓜后,蛇瓜终于回光返照了一次。

由于培风提供的鱼苗经过系统优化过,而且每口池塘都是私人定制,选择了最合适的养殖方式,每天的喂养也是在现有条件下,按照系统给出的最佳方案进行的。

所以三四个月后,池塘里的鱼长大了许多,在鱼苗时这密度刚好合适,但现在鱼长大了后就显得有些密了,如果还有空闲的池塘,那就分塘养,如果没多余的了,那就直接吃了或者出售。

培风在这些池塘中有份额,所以他也分到了不少几两到一斤的鱼,能在三四个月长到一斤的是青鱼,它吃肉,长得快。

其他种类的鱼没它长得快,所以它才能成为四大家鱼之首,但吃肉贵,所以后世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养殖的青鱼了。

原本这些抓出来的鱼准备送到市场上去卖的,但周围的村庄看到唐家村养鱼大获成功,于是他们又和唐家村达成协议,他们出鱼塘,唐家村大队和培风出半大鱼苗,这些鱼又放到其他大队的池塘里养。

随着培风的鱼苗扩散,培风提供的系统改良过的蚯蚓以及养殖蚯蚓的方法也扩散了出去。

蚯蚓不仅能养鱼,还能喂鸡,得到培风好处的农民都很感激培风的大公无私。

培风也不在意技术扩散,种群扩散,毕竟这东西简单,没啥技术含量,一学就会,关键是蚯蚓品种要好,之前提供给唐家村了,在这个没专利保护的年代,培风也没法控制了,让大家随便用吧。

养蚯蚓又不能发大财,只能小富,最关键的是还脏,反正怎么养蚯蚓,培风已经把这文章给抄了几份,寄给了各大农业报纸。

把养蚯蚓的最适温度、湿度、ph,怎么喂养等等一些常见的步骤,以及可以喂鸡喂鱼等都抄上,写的不怎么专业,泛泛而谈而已,但真的有用,可以重复实验,按照培风写的那样养蚯蚓,真的能养活养好。

至于他们登不登,重不重视,那是他们的事情,反正培风这文章也是抄系统的养殖方法。

至于年龄太小的问题,后世的小学生都能写医学方面的论文,而且达到了博士的专业水平,研究的还是关于基因和癌症的论文都能发表,非相关专业的还看不懂,这都能获奖,出名要趁早。

关键养蚯蚓真没什么难度,难的是培育出优良品种,而培育这里有优良品种蚯蚓,他们也不知道啊。

就算最后都知道了,培育出优良品种和运气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培风有逆天的运气,一锄头就在唐家村找到了优良品种,这优良品种是野生的,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