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道光末年

【第一节】鸦片战争惨遭失败,清朝农民生活困难

十九世纪中叶(1840年之后.道光末年),

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陷香港,开五口,

残害生命的鸦片如潮涌进,而大量白银却向外流去;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生活举步维艰。

腐败的清王朝,

政以贿成,刑以银免。

贪官酷吏,如同虎狼。

压迫越深,反抗越烈,

底层人民准备揭竿而起,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鸦片,反对不平等的卖国条约,

掀起农民战争风暴。

【第二节】洪秀全梦斩狼之剑,林绍璋梦五个太阳

在深沉的夜色中,洪秀全陷入了沉睡。他的梦境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展开。他仿佛置身于一座巍峨的山巅之上,四周云雾缭绕,唯有脚下的山川清晰可见。

然而,令他感到不安的是,山下竟有一群恶狼,它们眼中闪烁着贪婪而凶狠的光芒,仿佛随时准备向他发起攻击。

洪秀全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绝境。然而,就在此时,天空中突然闪现出一道耀眼的光芒,一把神剑从天而降,稳稳地落在了他的面前。神剑闪耀着清冷而神圣的光辉,仿佛拥有无穷的力量。

洪秀全拿起神剑,感受着它传递而来的力量。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勇气,仿佛这神剑给了他无尽的信心和力量。他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勇敢地面对着山下的恶狼。

与此同时,林绍璋也在梦中经历着一段奇妙的旅程。他梦见自己置身于一个奇异的世界,天空中竟然出现了五个太阳。这五个太阳分别位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它们散发着炽热而耀眼的光芒,将整个天空都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林绍璋被这奇异的景象所震撼,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他凝视着这五个太阳,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敬畏和好奇。他不知道这五个太阳预示着什么,但他相信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预兆。

两个梦境虽然截然不同,但都充满了神秘和奇妙。它们仿佛预示着某种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让人充满期待和好奇。

【第三节】冯云山与杨秀清

冯云山出身于殷实农家,其自幼通读经史,博览天文、地理、历算、兵法。科考不中,以塾师为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冯云山接受洪秀全拜上帝教,为拜上帝会的创始人之一。1847年10月,冯云山与洪秀全一起设立拜上帝会总机关,制定“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加紧发展会员。1848年10月,与洪秀全筹划武装起义。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后,顾全大局,推尊杨秀清为正军师,自任副军师、后军主将。

杨秀清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祖籍是广东嘉应州,属于客家人。在曾祖父那一辈,杨家从广东迁到广西桂平县平隘,世代以“种山烧炭为业”。当时的桂平县紫荆山地区,有不少贫苦农民,他们大多备受压迫,生活极其困苦。杨秀清不识文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加入上帝会,翌年假托“天父”下凡,逐渐取得了上帝会的主导权。农历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公历1851年1月)参与发动金田起义,拜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

杨秀清是苦人家的苦孩子,太平天国的《天情通理书》说:“至贫者莫如东王,至苦者也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杨秀清曾对侍读的人说过,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养于伯父,失学不识丁,兄弟莫笑;但缓读给我听,我自懂得。”杨秀清的伯父叫杨庆善,杨秀清小时候父母双亡,杨庆善将他养大。定都天京后,洪秀全追封杨庆善为“天朝九门御林开朝王伯”以旌其养育东王的功劳。

在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中,杨秀清的亲人还有杨润清、杨元清、杨辅清、杨长妹。他父母的相关记载信息则一点也没有,可见杨秀清的确出生悲苦,从小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成了“目不识丁”的穷孩子。

【第四节】石达开与石镇吉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石达开出生在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北山里。石达开原籍广东和平县,十六世祖才从广东迁到广西。其父石昌辉靠替人家放牛做工,买了一些田地。石达开家被称为“中资”之家。后来石达开自幼读书未成,在家耕种为业。

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约在达开五至九岁时便已早逝,家庭境况大不如前。石达开少年时,种田之外,兼做生意。买卖鸡鸭,做牛贩。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贵县志》记载石达开“年十二,凛然如成年人,自雄其才,慷慨经略四方志,喜谈孙子兵法”。为人豪爽,好结交,受到邻居各乡豪杰的拥戴。他尤其与当时在浔梧一带活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大头羊张钊有交往,也与平天山矿区工人和广大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为后来参加拜上帝会准备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所以后来太平军被困永安州时,能密檄龙山矿工驰援解围。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9月,冯云山自贵县到桂平紫荆山,其后创立拜上帝会,在邻近各县发展了信徒。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第二次来广西,仍住在贵县赐谷村的亲戚家。大约就在这时候,洪秀全、冯云山结识了石达开。在洪秀全的启发下,石达开加入拜上帝会,并成了贵县很有名气的人物。

石达开的堂弟石镇吉,15岁时参加金田起义,当时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第五节】胡以晃

家世出身:胡以晃是广西平南.罗文村人,生于1812年至1816年左右。胡家先祖是江西临江府人,多是仕宦富有者,迁到广西后,成为广西山区罕见的巨富。家世传承到了胡琛之手,更以狠毒的剥削手段,“手创粮租四千八百石”,占有的山场田地,横跨平南、藤县和金秀瑶山区三个县区。他建造了几座富丽堂皇的房屋,而今朱帘绣户已不存在,但画栋雕梁仍在。像这样阔气的大地主,别说在山区,就是广西的平原乃至城镇,在当时也是少有的。

胡以晃便是出生在这个家庭,胡琛就是胡以晃的父亲。在太平天国重要人物中,胡以晃是出身最富的一个。以晃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以昭,弟以旸。胡琛在以晃不到十岁时死去,家产由三个儿子继承。兄弟们长大,为了讲排场,比阔气,家道衰落。后来又闹意见,分了家。

胡以晃二十七岁时离开罗文村,迁到大同里山人村结造庐舍居住。山人村的庐舍一座三间,河石砌脚,泥砖作墙,不过是山庄田寮,和他的罗文祖居相比,真有天渊之别。以晃读书不成,学习武艺,得进武学,成了一员武秀才。他曾上省应武举考试,武艺出众,因尾场考弓箭时,用力过猛,致硬弓折断,手臂扭伤,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