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助奉禹祭 请往中原

首先说下越国和夏王朝的关系,越国是个候国,为诸侯,为大禹的守陵人,所以不向夏王朝纳贡,反而夏王朝每年都要来越国会稽山举行禹祀,给越国带去祭祀品。

其次说下夏朝存不存在的问题,华夏一族的夏一字都是从夏朝的夏来的,历史传说中一直也不缺夏朝的传说,现代考古也发现了很多夏朝的考古遗迹,我们看《封神演义》开篇就有诗为证: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上古三皇至黄帝

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黄帝长子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大禹治水

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夏朝享国四百七十一年,桀王为最后一位帝王

日纵妹喜荒酒色,成汤造亳洗腥膻。(妹喜为桀王之妃,成汤为商朝开国帝王,亳为商朝国都

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后苏全。(桀从阳城败逃至今安徽巢湖南,脱离豫州从而失去统治权

三十一世传殷纣,商家脉络如断弦。(商朝传世31代到纣王而灭

再次说下越国是不是禹的守陵人,除了史书记载证实外,这里从夏朝最后一位帝王桀一路从都城阳城败逃到巢湖,我们在地图上把阳城、巢湖、会稽山连成一条线,几乎为一条直线。还有夏朝的疆域是古九州,而古扬州为淮河以南一直往南到海,今扬州是长江以南到海。另外,商朝的疆域远远少于夏朝的疆域,其中淮河以南在当时被称为淮夷,而越国被称为南夷,即使到了商朝的疆域最大时,除了今湖南东部,江西西部之外,整个长江以南都不被商朝统治。周朝的疆域就更少,北只到了今北京一带,南只到了江苏一带,四川和陕西青海还有今山东半岛都还是方外之地,而夏商朝时疆域到了今黑龙江及辽宁一带,西多了今陕西青海四川一带,所以商朝其子后人躲到了朝鲜半岛一带真不奇怪,因为朝鲜半岛就在商朝疆域边上。

最后说下夏商西周时期是地球最温暖的时候,全年平均气温都有23°左右,也是文明最发展的时候,当时的海洋水位远远高过于现代,现在的很多沿海一带当时都处于海平面以下,内陆也比现在多了很多河流,所以降水很丰沛,动不动就会有洪水。夏朝灭亡最大的原因是洛水和伊水河水干涸消失。现在的西部大沙漠在当时肯定不是沙漠,当时至少是相当于现在的草原气候。

说下冶炼行业,今人动不动就拿炼铁说事,事实上,夏商周时期早就有铁,只是铁不易保存,容易生锈,很难保存百年之上,而青铜合金器几千年还能保存完好,所以祭祀礼器之类的肯定会用青铜合金,铁被称为恶金,青铜器为美金就是佐证。当时人口才是硬伤,上古时野兽不是现在老虎之流,体型巨大,而医疗条件差,人口繁殖真不一定容易,相对于这么点人口,华夏疆域如此之大,还真没必要彼此杀来杀去抢地盘。夏桀之所以为各诸侯不喜,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贪色四处抢别的部落首领女儿,甚至连舜帝后人也抢。

再说下今人对会稽山一地存疑,最大的异议在于当时大禹治水的主要范围为今河北东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今会稽山不在当时主要活动范围内,而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经迁都到了琅琊,所以现在部分考古人员认为真正的会稽山应该在琅琊或今日照地区,作者君认为,夏朝之时琅琊地区是有虞氏部落和斟鄩氏部落地盘,如果作为大禹陵墓所在,夏朝历代君王不可能把这块地方封给非自己直系子孙后代而封给了舜帝后人。而夏桀战败不往大禹陵墓所在,一直奔巢湖而去,肯定是寄希望于大禹陵墓所在有修养生息的地方,巢湖南就是长江,过长江之后就是古越国地带了。

因为本书关系,重点说下夏商时期的太湖一带,作者君认为,当时的太湖以北以东应该还是海洋,因为出海口被山脉所挡,才会形成涡流内旋,直至西周时期才被长江冲击为平原,然后包围形成太湖,不然大禹治水时不可能不定在太湖一带而定在会稽山,也不然那么大一块平原,肥美之地,夏商朝也不可能都不去统治,所以当时的太湖周边应该不是海洋就是沼泽,真没法做为祭祀地区,而浙江会稽山一带当时北部和东面应该都是海。本书沿用该定义。

话说姒武十五年以来,弄清了自己现在处于商朝初期,夏朝灭亡不久,越侯目前为无余之后第十一代侯姒潜,所以除了修养自身,谋得自身安身之资外,也不是什么也没做。

第一件事,就是在近处寻了座背风山脚高地处,带领小伙伴们重新做了新屋,下用碎石垒为墙基,上用黏土硔筑了土墙,上覆多层树皮错落叠加再利用树脂涂抹做防水,再上覆厚茅草以为屋。可以防御当地海洋台风肆虐,在山上下半山腰也有利于排水排涝。这个取材简便,工艺简单,冬暖夏凉,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算违背世界法则,自然不受惩罚。(亲,为啥不烧砖烧水泥啊,武怕死啊,知道也不敢用啊)。

第二件事,带领小伙伴们寻找野果、地下含淀粉多的根茎捣碎用以酿酒,并以蒸馏保存(用陶瓮蒸煮,上用陶碗盛满冷水,下用竹子接冷凝后的酒液通到另一个陶瓮中,用稀泥和麻布等物密封),用以改善医疗消毒,这个因为有点超纲,差点没被雷劈死,还好没死。主要是人口太少了,生育生存率太低,没办法的办法。

第三件事,带领小伙伴们承揽了所有饮用水,并以消毒煮开,冷却给部落使用。大家虽不知其然,但武作为生而能言的奇人,众人慢慢也就纵容习惯。

第四件事,把所有小伙伴及青壮编组为伍,形成编制,出则为伍,有组织有计划的狩猎,避免大的伤亡,因为大家均为亲族,狩猎效率大大增加,所以还算服众。

第五件事,大量囤积狩猎下来的毛皮,刮去油脂晾晒干,用草木灰进行了简单硝制,用作遮羞之物之余,可以用作以后贸易,毕竟后世史书上说这时代除了朱玉,就是布帛值钱,贵金属炼制不易这时代还不怎么值钱。(纺织真不敢开,金属炼制也没那能力,当然还是怕雷劈)

第六件事,习练水性和射术之余,在山涧间寻得的以及从长辈和伙伴换来的美玉美石,大量囤积,毕竟后世史书上说中原贸易都以这个为币。

第七件事,就是狩猎时遇到的动物幼崽或者卵,自己坚决要求留下进行驯养,也算是小有成就,如猪、兔、鸱鸮、鸡驯养简单,犀牛、象、虎为大型动物,狩猎到实在是太难了,但也不是没有,十来年也成活下来几头,其中虎容易伤人,不敢驯养,毕竟自己族人现在太少,生命还是很珍贵。犀牛喜水,虽然这时代还没有耕地的犁,但作为脚力还算可以。至于象,这玩意真好养好用,也易驯养,载重、远足都是首首之选。不过目前也仅驯养了1头,大概3岁左右,这个是用大型深地陷阱捕获的。

至于海盐晒制,目前人口太少了,离海还是有点距离,也没有那个贸易需求,这边自古都会用柴火煮点盐自用,而商朝起家靠得就是内陆盐发的家,其他部落敢做这个肯定会被商朝攻伐。(而且海盐晒制本身算超纲,肯定被雷劈死。)

这天,族长姒潜把姒武叫了过来,(本文之后全用现代白话进行对话)

“武,听说你有一象,力大无穷,你可能指挥载物?”

“回族长伯父,是的。”

“很好,自吾王孔甲绝祭以来,我族艰辛,这些年来得你之幸,族人生息,物资丰盛,不受风灾。马上是一年的祭祀了,停了这么些年,武,可一起随我同去,恢复禹祭。”

“好点,谢族长伯父。”

待到9月19日禹祭之日,姒武一早就来到族长大草屋之前,约束好大象趴下,并准备好大象喜欢吃的水果,急忙叫小伙伴们去叫族长安排物资装载。

好一番忙碌之后,终于物资装载完毕,姒武遂顺着象鼻重新爬到象背,

“族长伯父,可以启程?”

“走吧,你们跟在我们后面”

一路浩浩荡荡,全族启程,长辈在前,姒武的小伙伴们围在大象周围,往东北会稽山而去,好一路风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及至辰时到达会稽山脚底,又见好一座会稽山,引用后世唐代贺知章的《相和歌辞·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待上至山顶,众人来到大禹王陵之前,族长上前,众族亲肃立雅静,众长辈击鼓撞钟,奏乐献花,少顷族长上前恭读祭文,众族亲再次肃立雅静,恭读祭文完毕,众族亲行礼并齐献祭舞。

呜呼!有史为证。

孔子: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季札: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司马迁: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太史公自序》: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

作为后世人看来,大禹之功肯定胜过三皇,也盛过五帝,大禹一生基本上都在治水路上,足踏遍华夏古九州大地,即位后第十次东巡时,也就是118岁时,在会稽山封赏诸侯后暴毙。

呜呼!有巢贤以避兽患,燧人贤以取火免鲜食,伏羲贤以卦阴阳,神农贤以尝百草,轩辕贤以联婚姻,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贤以治民而让贤,唯大禹治水勤沟洫而九州攸同德披后世。

禹祭礼成,众族亲感伤不已,族长招呼姒武过来,

“自吾王孔甲绝祭,至今百年有余,自此消息绝通,夏后氏不知是否安好。幸祖宗护偌,族人生息,祖宗祭祀不再断绝。武,你生而能言,聪敏好学,身姿矫健,又有象助,吾欲使你往阳城,可愿?”

“回族长,武请往阳城,无论夏后是否安好,定复各族祖祭,复夏之礼!”

“善!此去遥远,沿途多桀,族人众少,你自行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