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做日常的思维与理论结合的工作

做日常的思维与理论结合的工作,分析此种语言产生的目的,词语产生的目的,词语包含的文化意思的解析,一开始可能不完善,但是需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也许一开始不知道疑惑点在哪里,不过提出来,总有人会知道的。【笔者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生活,就是纠结、拧巴、痛苦和清醒之间的纠缠与融合,都在写作里抽丝剥茧吧。】

如果直接写还是太尖锐了,许多问题的提出并不一定得到妥善解决,甚至目前没有解决手段,只能做延缓。还是套一个故事的壳子吧,故事往往是带着真相的钱袋。就像最近火的一句话“所有的玩笑都带有认真的成分”,故事也许都有迹可循。【笔者终于知道为什么有的作者需要套一个故事的壳子来讲事实了,可惜不一定谁都能看懂,也就是因为这个特性,这种故事也只能让懂的人自然懂。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看不懂此种意图的人既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这种人只能根据他的经验来理解故事,总之,这种人,不会被归类为你的朋友或者敌人,思想不在一条线上对撞过,算是一个融不进去的配角,重点在融不进去,不在配角。我讨厌曹操,甚至对他恶心,但曹操的敌人不会是我,不是什么都成为得了曹操的敌人。】

就看这种故事怎么被人挖掘吧,至于被找到的意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就不在我的考虑之内,如果被解释得太离谱,作为作者,还是要作出解释的。【笔者故事都有写作的意图,也就是目的,不要觉得看见“目的”两个字就觉得不好,换个词也行吧,叫“目标”,写东西没有目的怎么行呢?吃饭的目的是不饿着,解决生存需要,这是吃饭的目的,只是这种目的人们已经熟视无睹,所以像没有目的。熟视无睹不等于没有。有些目的宏大到看不见,有些目的渺小到可以被人看到。】

我需要一个故事的外壳把我的话写上,至于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外壳,我还不知道,因为直接写目前我觉得真的很尖锐,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说出来。也许只是现在觉得尖锐吧,还不知道写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先写两章看看情况,存下草稿箱,写完后自己先琢磨琢磨。【笔者写到这里才一千八百多个字,不知道修修改改又剩多少字。此时此刻我觉得一更万字的作者真的牛啊,先不管内容怎样,单是干到一万字也是个英雄,此时此地先抱拳致敬。】

联想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许多事件是在模仿中前行的,没有人的想象是毫无依据的,联想不是抄袭,它只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了另一种事物而已,例如学习化学的人,一看到金银的颜色,会联想到钠镁铝的颜色,继而联想起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又再想如何归类它们。【笔者关于抄袭和原创的界限,笔者也一直懵懵懂懂,文章不但模仿得不到位,也很容易偏向抄,怎么保持一个不抄袭的轨道就很难。不过初期,不会、不懂、迷茫很正常,先做,再修正,如此而已。】

此时的我像一只动画版的小蚂蚁,背上一节草做的行李,唱着歌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