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说客之途艰,慧心破保守

灯花摇曳,映照着丁瑶略显疲惫的脸庞。

桌上摊开的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据和推演,这是她根据现代知识结合古代实际情况,精心整理出的改革方案。

她知道,向羽的支持只是第一步,要真正推动改革,必须先说服那些顽固的幕僚。

可是,想起钱钟那怒目圆睁的表情,以及其他幕僚的窃窃私语,丁瑶心里有些没底。

“他们真的会听我解释吗?”她轻轻叹了口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第二天,丁瑶带着整理好的资料,来到了幕僚们常聚的书房。

她到的时候,幕僚甲和幕僚乙正品茗论道,见她进来,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便继续他们的谈话。

丁瑶深吸一口气,走到他们面前,开口道:“两位先生,关于滴灌之法……”

“滴灌?”幕僚甲不屑地打断了她,“不过是些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

丁瑶努力保持平静,“并非如此,滴灌之法可以……”

“省水?”幕僚乙也插话进来,语气里带着嘲讽,“我朝地大物博,何须在意这点水?祖宗之法用了几百年,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丁瑶感觉喉咙有些发紧,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他们根本不给丁瑶阐述的机会,还冷嘲热讽,这让她感觉很受挫。

她试图解释滴灌法不仅能省水,还能提高产量,改善土壤,但两位幕僚只是交换了一个眼神,仿佛在说“妇人之见”。

“两位先生,这些数据……”丁瑶指着资料,试图让他们看看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

“不必看了,”幕僚甲摆摆手,“我等饱读诗书,岂会被这些旁门左道所迷惑?”

丁瑶感觉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书房里其他几位幕僚也陆续到来,他们大多对丁瑶的方案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低声议论,说她是妖言惑众。

丁瑶咬了咬嘴唇,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

“既然两位先生不愿看数据,那不妨看看这个……”丁瑶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

竹简上并非她之前准备的那些数据,而是一篇她亲手誊抄的古代治水名篇——《禹贡》。

丁瑶指着其中一段,朗声诵读起来,她声音清澈,抑扬顿挫,将大禹治水的艰辛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完后,她看向两位幕僚,“禹之治水,亦是变革,亦是创新,先贤尚且如此,我等后辈为何故步自封?”

幕僚甲和幕僚乙愣住了,他们没想到丁瑶会来这一招。

丁瑶趁热打铁,又讲述了商鞅变法、管仲改革等古代几次成功变革的过程和带来的好处,并将现代改革理念,如精细化管理、数据分析等,巧妙地与之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众人听。

“我并非要全盘否定祖宗之法,而是希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新的方法,让百姓受益,让国家更强盛。”丁瑶的语气坚定而真诚。

原本窃窃私语的幕僚们渐渐安静下来,开始认真听她说话。

有人眼中露出了沉思之色,有人则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就连一开始态度强硬的幕僚甲和幕僚乙,也开始认真思考丁瑶所说的话。

他们原本以为丁瑶只是个不通世事的女子,没想到她对古代典籍和历史如此熟悉,还能将古今知识融会贯通。

丁瑶见众人态度有所转变,心中一喜,继续说道:“滴灌之法,看似奇巧,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能将水资源精准地送到每一株作物根部,避免浪费,提高产量。就好比……”她顿了顿,找了个更贴切的古代例子,“就好比一位良医,能精准地找到病灶,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她侃侃而谈,将复杂的理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周围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人开始主动提问。

“丁姑娘,这滴灌之法,具体该如何操作?”一位年轻的幕僚问道。

丁瑶微微一笑,“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她拿起之前准备的资料,“诸位请看……”

向羽站在书房门口,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看着丁瑶自信从容的样子,眼中满是欣慰……他轻轻地推开了书房的门。

向羽轻轻地推开了书房的门,掌声随之响起。

“精彩,丁姑娘真是妙语连珠,令在下佩服。”他含笑看着丁瑶,眼中满是欣慰。

他觉得丁瑶不仅聪明,而且有毅力,能够如此耐心地说服这些固执的幕僚。

他对丁瑶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又加深了一些。

他走到丁瑶身旁,温声说道:“辛苦你了。”

丁瑶回以一笑:“能为大人分忧,是我的荣幸。”她原本以为这番说辞能彻底说服众人,却没想到幕僚甲和幕僚乙,虽然有所动摇,但仍旧心存疑虑。

幕僚甲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丁姑娘所言,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只是,这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动了某些贵族的利益,恐怕会引起不小的阻力啊。”

幕僚乙也附和道:“是啊,那些贵族盘根错节,势力庞大,若是他们从中作梗,改革恐怕难以推行。”

丁瑶明白他们的顾虑,这些问题也正是她一直在思考的。

她略一沉吟,说道:“两位大人所言极是,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阻力就裹足不前。改革是为了百姓,是为了国家,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推行改革,又能将阻力降到最低。”

“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幕僚甲追问道。

丁瑶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我有一个想法……”她附在向羽耳边,低声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向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点头,表示赞同。

丁瑶转过身,对众人说道:“明日,我将前往城外的农田,收集一些数据。之后,我会根据这些数据,制定一个更完善的改革方案。”

翌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

丁瑶带着测量工具和几个助手,来到了城外的农田。

然而,迎接她的并非想象中的热情,而是农民们怀疑的眼神。

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似乎对丁瑶的到来并不欢迎。

李老农,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更是躲在人群后面,远远地观望着,一言不发……丁瑶深吸一口气,走向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