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皇帝驾崩

一个时辰后,庄华在蒲公公的陪同下,从皇宫中离开。

临走的时候,两人互相行礼告别,这才分开。

庄华坐上马车后,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皇宫的方向,心中暗暗称奇:没有想到,皇帝的心中居然也有着变法图强的心思,隐藏的如此之深。

只不过相比起后来者,当今皇帝虽然有着变法之心,但是意志却不是那么的坚定,而且患得患失。

哪怕明知道朝堂上的积弊,也是不敢放手一搏。

这也是因为积弊初显,却是没有后来那么严重。

要是再过个几十年,积弊越来越严重,就到了不改变无法挽回的程度……

庄华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然也想要变法图强。

不过这一切,都要等他掌握大权之后再说。

否则的话,一切都是虚妄。

后世中有着记载,张居正改革起码为明朝续命了五六十年之多。

而为什么张居正成功,而王安石失败,除了其中两人的性格不同之外,也是因为张居正掌握着大权,王安石却是只能够靠着皇权。

张居正曾经说过一句话:吾非相,乃摄也!

这也说明了张居正当时的权势地位,才能够破解重重困难和阻碍,完成改革。

只可惜,张居正死后,他的改革除一条鞭法外的措施全都遭到废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庄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学习张居正的成功经验,吸收张居正的失败教训,然后一举成为权相。

日后,他也可以说一声:吾非相,实乃摄也!

………………

次日,赵宗全进京。

他的身边除了儿子赵策英之外,还有着一干部下,都是英杰之辈。

不过也不是没有弱点,或许是因为担任团练使的缘故,赵宗全的麾下不乏精干的武将,但是却缺少像样的文官谋臣。

不过赵宗全本人就相当于半个谋士,一般的情况也是足以应付。

“见过庄大人。”

赵宗全恭敬地对着庄华行礼道。

庄华看着赵宗全,目光微微一闪。

对方入京后,没有立刻前往皇宫等待召见,而是来到了枢密院。

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他不仅谨慎,而且是一个很懂规矩的人。

“赵大人客气了,你是受陛下召见,不需要如此多礼。”庄华神情平淡地说道。

对于赵宗全,庄华的心中并没有多少厌恶,反而有着一丝的欣赏。

不为别的,就为了他喜欢种田,想要让全天下百姓吃饱饭这点,就比天下大多数人都要强。

只要日后对方没有挡了他的道,未尝不能够安稳的寿终正寝。

赵宗全恭敬客套一番后,就是乖觉地退出了枢密院。

作为太祖的后裔,在如今太宗一系当权的时候,低调谨慎已经印入了他的骨子里。

而且,这一次前来他也是听说了兖王和邕王的事情,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赵宗全根本想不到皇帝召见他的意图,心中只有着恐惧和担忧,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安全地返回禹州那个偏僻的地方,最好谁都不要来打扰他,让他安心地种田,平淡安全地度过一生。

接下来,他已经决定就是待在府中,哪里也不去,等候着皇帝的召见。

要是能够顺利地回到禹州,他一定要去寺庙还愿,供奉猪头羊头等谢神。

庄华看着赵宗全退出去的身影,心中微微摇头。

时也命也,气运一道,太过于玄奇神妙,不可测也!

赵宗全上午到达的京城,并且去了枢密院,中午就被召入宫中,还和皇帝共进午膳。

等到下午的时候,皇宫中就发布了旨意,敕封禹州团练使赵宗全为禹王,权知开封府事……

这个消息传出后,顿时在朝野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不少人议论纷纷,也有着许多人看出了皇帝的心思,都是十分的无语。

尤其是那些兖王和邕王的党羽,俱都是一脸的难看神情。

所谓的兖王和邕王谋反,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这也就罢了,可是兖王和邕王刚刚被拿下没有多久,又冒出了一个禹王,实在是让那些官员都是十分的难以言语。

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够如此耍着大家玩。

一时间,新出炉的禹王府没有几个官员前去拜访,倒是各种奏折如漫天大雨一般向着皇宫倾泻而去。

不过这件事情算是公事也算是私事,就算是那些官员上奏的太多,也是无法影响皇帝的决心。

而且事关朝廷国本,那些重臣都是没有发言,默认了皇帝的行为。

毕竟,他们也担心,要是小皇子暴毙的话该怎么办。

现在好了,皇帝自己做出了选择,到时候他们直接按部就班行事就可以了,也不用担负任何责任。

不过后来宫中有着传闻,皇后得知了禹王的事情后大怒,和皇帝大吵了一架。

具体的情况外界不大清楚,但是所有人心中都明白,皇后肯定是不待见禹王。

毕竟,皇帝的行为确实是十分妥当。

但是从另外的意义来说,也是一种对自己孩子的不信任和‘诅咒’,不相信小皇子能够活到成年。

这对于皇后,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几乎是触碰到了逆鳞。

一眨眼,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

皇帝软禁兖王和邕王,收揽大权,召回禹王等一系列事情坐下来,心中的担忧消除了大半,但是同时他的身体也是迅速地垮了下来。

原本皇帝的身体就是十分的差,所以兖王和邕王才会想要有所行动。

只是皇帝棋高一着,直接一举将兖王和邕王拿下,并且清洗了朝堂。

如今担忧尽去,那么皇帝心中挺着的那口气也是松懈了下来。

在这几个月中,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终于支撑不住了。

庄华和曾亮、柳景等大臣接到诏令赶到皇宫的时候,皇帝已经不行了,只有着眼睛还能够转动,甚至是无法言语,皇后在一旁泣不成声。

随着庄华等人跪倒一地,蒲公公在一旁将早已经拟好的圣旨宣读了出来。

“门下,烝民之生,置君为之司牧。神器之重,有子所以传归。先皇帝天资慈仁,圣德深厚,临御岁逾于三纪,忧勤日揽于万几……以明仁皇后辅立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