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以四川地区为例
- 罗堰
- 720字
- 2024-12-03 17:57:02
1.1.2 应用型民办高校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民办高校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先后经过了创建、调整、规范、发展、提升五个阶段。
截至2023年7月底,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我国高等学校有3 012所,其中民办高校764所,占全国高教育学校的25.37%。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体量的四分之一是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在自身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国家教育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例如,促进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公平化,完善了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减轻了高等教育的财政压力,满足了人民群众享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建设优质民办高校的重要核心原动力。截至2023年7月底,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有198万人,民办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有37万人,接近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一。
在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运行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运行特征:一是从年龄结构方面来说,31~40岁年龄阶段教师占比最高,30岁以下年龄阶段教师的占比次之,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队伍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左右。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竞争力和教学经验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在发展和能力提升方面也有较大的欠缺。二是从学历结构方面来说,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到总人数的30%左右,基本上达到国家在相关方面的要求。三是从职称结构方面来说,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在总人数中占比较低,并且集中在年龄较大的教师群体中,反映出整体教师队伍欠缺持久的发展动力,无法满足民办高校长期发展的需求。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手段,促进民办高校教师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