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管理属于一种管理活动,质量管理理论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演进是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类的思想进步等导致的,能够促进质量管理与相应的环境不断融合和协调[26]。有观点认为,质量管理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范式相吻合,即:

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环境变异=新的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为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需求,通过制定一系列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管理方针,加强产品生产制造过程或服务的计划,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组织活动,基于良好的质量领导能力,对质量评价,并控制质量过程,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一些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也对质量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定义,如朱兰认为质量管理是使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管理适用于相应的情境,是一种适用性、市场化管理。费根堡姆则认为质量管理活动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体系,其基于成本最低的维度,从市场前端的研究、设计、生产过程,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务等都需要不断地加强质量的相关管理工作,使各部门通过研究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制定并执行质量管理活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相关体系[27]。克劳士比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不同于其他质量管理专家,他认为质量管理不能仅仅追求优良的质量品质,而是必须符合“要求”,对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过程”必须修正。此外,他还认为质量管理不能仅仅是事后检验,更应该事先“预防”,质量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不足,要做到“零缺陷”。ISO 9000系列标准对全球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作用。随着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ISO 9000系列标准对质量管理术语的定义也与时俱进。如ISO 9000 :2015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为:“质量管理可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通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的过程。”[28]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产质量管理,认为质量管理应该从设计阶段就展开,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总是相同的;二是产品质量管理,认为质量管理要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三是组织质量管理,认为无论是何种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都应当使组织更高效地运行,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组织的实践,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原则,组织内每位成员能充分理解质量管理相关术语和定义,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能力。

国家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升、高效高质的质量管理活动是很重要的先行工作。上至国家,下至企业,对待质量的态度不仅仅代表一种质量文化,更代表国家的形象及民族精益求精的精神。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适宜的质量管理模式,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