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丹阳朱治

“哈哈,走走走,进城聊,朱使君该等着急了!”

“请!”

孙权这才知道,是朱治派人来接自己的。

太守府,朱治得到消息,出门迎接,“参见主公,多有怠慢,还请主公恕罪!”

朱治身材高大,面庞清瘦,为人亲和,性俭约,时年四十四岁。

“朱公见外了,昔日全靠朱公庇护权一家老小,此恩权一直铭记于心!”孙权赶忙扶起朱治。

当年,孙策受命为袁术攻打庐江,但孙策的家人都在州中,朱治便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对孙家甚有恩惠。

之后,也是朱治举孙权为孝廉,可谓一家人了,是以,孙权对其礼遇有加。

“朱公,祖大帅在您这可是屈才了啊!”

“哈哈,主公可是起了爱才之心?只要祖贼曹愿意,主公尽管带走!”

朱治哈哈一笑,不以为意。

祖郎却是眼神一闪,若有所思。

孙权亦嘿嘿一笑,他看上的是丹阳精锐啊!不过之前祖郎也说了,丹阳没什么人了。

再说刚见面就薅羊毛,有夺权的嫌疑啊!刻薄寡恩这种词可不能再出现了。

“哪里,祖帅在朱公麾下一样是为江东效力嘛!只是这职位可以动一动了!”

“江东要文武分立,该慢慢过渡了!”

朱治闻此,面色一正,此事之前也有通报他,“全凭主公吩咐!”

“祖郎何在!”

“末将祖郎,拜见主公!”

见面到现在,祖郎终于单膝跪地,正式拜见孙权。

“泾县祖郎,在任曹贼期间,恪尽职守,安抚百姓,勇于任事!”

“今,升任统越校尉!协防丹阳!”

“末将领命,多谢主公!”祖郎见孙权没调走自己和丹阳兵众,暗自松了口气,对孙权也越加有好感。

太守府,一行人坐定后,朱治忍不住道:“主公,臣请辞丹阳太守之职!”

孙权点了点头,江东六郡,目前最难办就是丹阳郡,朱治久经沙场,德高望重,当太守名副其实,实在没人适合接替他。

最好办的也是丹阳郡,因为朱治有人望,只要他支持替换,就不会出乱子。

“本来,朱公治理丹阳井井有条,我是放心的,也是合适的。”

“但朱公久经沙场,能征善战,我实不忍公为文臣也!”

朱治松了口气,能领兵,看来不是为了架空他,虽然早有预料,但心中还是不免忐忑。

“臣明白,子布公张昭先前已经给臣写过信,告知文武分立之事,此乃长久之计,臣亦赞同!”

“朱公真肱股之臣也!”

“今后,太守、郡丞、令等官职不变。”

“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

“武将,设守备一职,为一郡的最高军事长官,主管安民、防务、缉盗、练兵、屯田等。”

孙权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学习明朝的制度,设守备一职,本来汉朝是有都尉的,但是都尉和军职重合了,总不能让将军任都尉,太混乱。

孙权略一解释,朱治就明白了此制度的用意和好处,相当于拆分了太守的权利,太守无权过问军事了。

之前,太守管一郡军政,造成势力过大,形成地方割据,如严白虎、臧霸之流都敢据一郡之地,称诸侯,天下诸侯繁多。

此制明显是针对此问题,既然郡都文武分立了,那以后州肯定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地方做大的可能将大大降低。

朱治还是支持此策的,虽然他家是丹阳大族,本家更是吴郡大族,但是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自立。

君不见,凡自立不成的家族,基本都消亡了,而作为拥护,不管其成不成功,对他们这些家族都不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成,则锦上添花;不成,则失败的只是他朱然,不是其朱家!

“此策甚妙,臣赞同!”

“既如此,朱公迁丹阳守备!”

孙权当机立断,文武分立先从丹阳开始,“这丹阳太守人选,不知朱公可有举荐?”

朱治立马摇头拒绝,他今年四十四了,明哲保身还是懂的,主公既然搞文武分立,他就不能再插手政事了。

孙权搜索历史记载,一个人的名字立马跳了出来——孙邵。

孙邵,字长绪,东吴首任丞相。

其出生于青州北海国,今山东潍坊,早年担任北海相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廊庙才”。

公元194年,他跟随刘繇到达江东,后归顺孙策,今年三十有八。

“朱公觉得,孙邵,孙长绪如何?”孙权询问道。

“可!其人有才学,能得孔北海相赞,再合适不过了!”

“好,纪灵,寻影密卫传令,调孙邵任丹阳太守,朱然任郡丞!”

“喏!”纪灵起身而去,亲卫中就有影密卫,让他们联系吴奋就可。

朱治一怔,朱然这就升郡丞了?这可是秩六百石,一郡的二把手,朱然才十八岁。

“多谢主公!”

“无妨,义封也该历练历练了!”

“说句实话,都是自己人,我是不会亏待朱家的,以后封候拜将,亦非迟也!”

孙权这也是做给别人看的,不然别人一看朱治没了太守,还以为朱家失宠了呢!

如此一来,后面的几郡太守也不会太抵触改制。

祖郎露出羡慕,朱家还真是受主公信任啊!他日必可高升,还好自己与其关系亦不差!

孙权把祖郎的表情看在眼里,此人为泾县宗帅,还是要利用起来的,要想成大业,必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祖都尉不用羡慕,朱公迟早是要高升的,丹阳守备的位置,都尉可得好好努力啊!”

祖郎面露喜色,“末将一定尽心尽力!”他倒不是好权,只是想要更好的守护家乡父老。

之后,孙权一行又在丹阳逗留了两日,随朱治检阅了其麾下的丹阳兵,确实果劲,善战,不过军纪嘛!就一般了,有待提高。

完事后,一行人又继续前往庐江皖县,一路走走停停,体察民情,只能说不愧是东汉末年,百姓生活困苦。

秋收还未到,几乎家家无余粮!好在还算安定,偶尔依然可见从江北流亡过来的流民,孙权也吩咐地方,善加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