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收获30万斤稻谷

唐泽立即让人去把方唯和郑虎他们几个喊了过来,跟这些小年轻聊了很长时间。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他深有感触,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

“最后一个问题,你可以选择回答也可以选择不回答。方唯你告诉我,最先的原始稻种是从哪里来的?”

唐泽根本不相信【南光一号】稻种,是经过本地品种改良而来的。

在“水稻杂交”技术还没有成熟之前,水稻亩产的提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于是他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但同时也把是否愿意回答的选择权,交给了方唯。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南光一号】和【农垦58】的初代种子,都是吴老托人搞来的。”

方唯这句话半真半假,【农垦58】的种子的确是从浙地寄来的,而【南光一号】真就是本地稻种改良而来的。

只是改良的具体方法却不能说,只好都推给吴茂盛。

“明白了!”

唐泽搞清楚了所有的细节,就在二队召开了现场办公会。

他做事雷厉风行,既然【南光一号】有如此耀眼的成绩,那么来年的春耕就必然要开始推广种植。

别的地方他管不了,但在瑶岭公社他说话还是算数的。

“公社要求每个大队至少有一个生产队,明年春播就开始种植【南光一号】。

另外,下塘大队所有的生产队,都要积极播种【南光一号】。”

全公社有17个生产大队,而下塘大队则由13个生产队。

说到这儿,唐泽停顿了一下,然后才继续做安排。

“老郑,你们上交公粮的时间推后,必须要留好稻种。回头我让各个生产队拿稻谷来换种子,一种子换10斤稻谷,怎么样?”

种子的品质有好有坏,所以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兑换比例。

唐泽按照本地的行情,给出了1比10的兑换方案,应该说还算公允。

像二队有水田200亩,如果按照一亩地需要5斤种子计算,一个生产队需要的稻种大约在1000斤左右。

下塘大队有13个生产队,再加上其他每个大队都要抽一个生产队种植【南光一号】,这就是28个生产队(不包含二队)需要种子。

也就是说,按照唐泽的计划,需要提供28000斤-30000斤稻种。

二队的晚稻总产量有57200斤,整个谷仓里存放的粮食也就30000多斤不到40000斤的样子。

其中包括上交粮、机动粮和留种。

相对于唐泽的计划,完全不够呀。

“唐书记,我们没那么多的种子。”

郑先发摊开双手,很无奈的说道。

“有多少就给他们换多少,靠你一家育种得等到啥时候去?”

唐泽当然知道种子不够,推广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哪能一蹴而就。

郑先发嘿嘿的干笑了两声,便不再言语。

回到公社,唐泽就让办公室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大队遵照执行。

刚开始有些大队还不情愿,结果,要不是郑先发有先见之明,限量供应种子,他们去晚了连一粒种子都见不着。

谷仓里的稻谷,进仓之前就经过了一轮筛选,淘汰下来的才分给了社员们。

随后,郑先发又安排人进行了第二轮筛选,力求将高品质的种子拿出来和人兑换。

在这方面,郑队长还是不含糊的,绝不会拿质量不好的种子坑人。

同时,方唯这边的【南光一号】二代的选种工作也已经完成。

他这次采取了排除法,将少许不符合要求的稻谷剔除,剩下的6300斤稻谷给来留种。

第二次筛选,选出来整整2000斤的优质种子。

这些种子就是二队的留种,来年大概需要用到1000斤,其余的放在谷仓里备用。

次一级的种子还有4300斤,郑先发准备留给关系好的生产队。

这不,来晚了的一队队长,就气势汹汹的找到了队部。

“郑矮子,你特么是要用【南光一号】的种子拿捏我是吧?给我几百斤种子能干什么,老子至少需要1300斤。”

一队的队长名叫魏光华,大高个儿,微微有些驼背,和郑先发的关系不错。

上次郑先发就用了10斤种子和他换了一些小鸭子,一队试种之后,尝到了甜头。

所以,魏光华这次下决心要全面换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魏驼子,放你的狗臭屁!我这里的种子有限,不限量你连一根毛都拿不到。

不过,咱俩也是老交情了,你要是加点好处,我可以帮你弄到二代的种子。”

郑先发破口大骂,然后眼珠一转,压低声音说道。

魏光华知道对方的秉性,没好处的事情人家能干?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你想要啥好处?”

“你们一队副业搞得好,兑换比例不变,你给我补一些肥料。”

郑先发图穷匕见,说了自己的要求。

一队是养殖大户,养鸭子、养猪,农家肥比一般生产队都多。

魏光华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经过讨价还价,两人终于达成了协议。

除了1比10的兑换比例不变,一队还要额外提供1000斤肥料。

于是,郑先发从剩下的4300斤(二代)种子里,给了魏光华1300斤种子,随后又收到了13000斤稻谷和1000斤肥料。

给一队开了个“后门”,关系户陆续找上门来。

包括方平岳父一家所在的生产队,方梅所在的生产队,以及山上的瑶寨。

方唯答应过盘莲花,只要对方需要就会帮忙和队里说情。

盘莲花的阿公听说了二队的事情,能增产增收的稻种谁不喜欢?于是,瑶寨也决定全面换种,起码需要1000斤的种子。

最后剩下的3000斤二代种子,一部分给了方平岳父的生产队,一部分给了方梅所在的生产队,另外一部分给了瑶寨。

忙忙碌碌了10来天,终于将换种的事情忙完了。

郑先发让对会计和方唯、郑虎等人进行统计,得出了具体的数据。

一共34300斤稻种,换回来343000斤稻谷,谷仓都爆满了。

二队的社员头一次在自家的谷仓里见到这么多的粮食,一个个眼睛都绿了。

郑先发大手一挥,决定明天就去交粮。

交完了公粮和征购粮,甚至还捎带的卖了一些议价粮,队里增加了3100元的集体收入。

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因为今年不需要购买返销粮,所以队里用这些钱能干不少事情。

“小秀才,留种不算,咱们还有30万斤粮食,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整整30万斤粮食,抵得上队里以往好几年的稻谷产量。

郑先发现在越看方唯越顺眼,不禁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高参”。

“队长,各个生产队拿出来这么多的粮食换种子,社员们的口粮会不会很紧张?”

方唯担心好心办坏事,他的心里没底啊。

“你以为那些队长都是吃素的?这些鬼东西精得很,肯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就拿一队来说,是全公社有名的‘富裕队’,万把斤稻谷人家连眼睛都不眨。

其他队也有办法,他们可不是一下子全部换种,而是几个队联合凑分子,每家都种植一部分。

这样的话,分摊到每个生产队,一家也就拿出来两三千斤稻谷而已。”

郑先发有意培养方唯,给对方讲了这里面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