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PRL来信
- 挂科了,系统成了我的学习监工
- 魔术师曌灵
- 2011字
- 2024-12-22 16:00:04
五月五日,徐凌早早起床,像往常一样刷了刷邮箱。
这是徐凌在上次收到PRL邮箱回复之后养成的习惯,毕竟两个自然月内再次回复,谁知道是不是今天或者是明天呢?
而这次,事情好像真的有些不一样。
只见收件箱图标上有一个鲜明的红点。
那是有新邮件的标志!
徐凌平时用邮箱进行学习或者社交很少,只是偶尔能通过邮箱收到一些全校范围内的通知,而且这种情况都鲜少发生。
所以,看到有新的邮件,徐凌立刻兴奋了起来,他想不到还会有什么其他人给他发来邮件。
徐凌的手颤抖着,拖动着鼠标缓缓指向收件箱图标。
“嗒嗒”
双击鼠标,收件箱打开:
只见界面顶部一串英文“Reply From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Yes!”徐凌瞬间激动地喊了出来。
随即点击翻译,邮件的内容呈现了出来:
“尊敬的徐凌先生,感谢您对物理学和人类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您投稿的论文《对于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小初值全局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正则性的证明》,将于五月下旬被刊登在PRL2024年第21期报,请留意查看。”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就是徐凌此时的心理状态,巨大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冲击着他的大脑,让他不由得有些飘飘然,脚踩在地上都有些虚浮感。
什么翻译不翻译,英文中文的,都被徐凌抛之脑后了。
这时,从徐凌身后经过的杨超杰疑惑地问道:“徐凌?干什么了?这么开心?”
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徐凌完全没有听到他的话。
“喂!”杨超杰大喊了一声,紧接着说道:“干嘛呢?说话都听不到了吗?”
徐凌这才回过神来,笑容满面地说道:“哈哈,投了篇论文,通过了!”
杨超杰立马来了精神,神色有些紧张:“什么论文?莫不是SCI?”
徐凌摇摇头,说道:“哪有,哪有,普通刊物,普通刊物。”
杨超杰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就怕某些人在本该放浪形骸的年纪冷不丁地掏出一篇SCI。而且,在他看来,徐凌是完全有可能做得出来的。
然而,杨超杰不知道的是,PRL可不就是SCI,实打实的物理学顶刊,影响因子高达8.1!
徐凌之所以没有说出实情,一方面是不想让室友几人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防备。
毕竟,财不外露!在大学里,知识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大学里或兄弟或闺蜜就因为这些事情反目的可不是个例。徐凌可不想这样的事落在自己头上。
至于后面哪天杨超杰偶然知道了,那就是后面的事了,徐凌没有放在心上。
但吃水不忘挖井人,该报喜的还是要说一说的。
于是,徐凌出了寝室,分别给张勇杰和刘春林打去了电话。
张勇杰是直接参与了徐凌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关于唯一性证明的建议,最后却连署名都不要。
刘春林则是发现了他论文的优秀,让他转投权威刊物。
其实徐凌还想特别感谢一下那位帮他翻译成英文的人,但人是张勇杰安排的,徐凌根本就不知道是何方神圣。
最后,徐凌犹豫着要不要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展示一下自己的成绩。但想了想,还是没有拨出电话。
还是等论文正式刊登了,到时候直接把报纸发给爸妈看吧。那不得把他们俩激动成什么样子!
徐凌美滋滋地想着。
……
论文通过审核的同时,徐凌小组的水滴透镜问题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关于理论方面的分析,徐凌和秦芹已经完全解决了。包括液面的形状,不同液体或接触界面情况下的形状,以及形状对放大倍率和分辨率的影响等等。
上次证明的瑞利判据也留了下来,还能用上。
而实验方面,季芸已经再次做好了实验方案,而且在她的精心准备下,实验仪器也全部就绪。
部分器件和上次实验有些区别。但像数码显微镜这类大型器材还是沿用的上次的。
更重要的是,季芸独自进行了预实验,指出了正式实验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比如,很明显地发现,液面中部和边界的放大倍率差异较大。边界处具有更大的放大倍率,但分辨率似乎没那么高。
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完成实验,印证理论分析结果!
……
用于测量放大倍率和分辨率的器材被换为了密点板和分辨率板。操作更方便的同时,误差也能相对减小。
“开始吧!”徐凌一声令下,五个人再次分为了两组,同时进行实验。
实验的第一步,不是放大倍率的测量,而是拍摄液滴形状。
拍摄的相片,经过计算机的图像灰度处理、轮廓寻找和坐标提取,就能得到液滴表面的形状的函数图像。
经过几人的对比,徐凌发现,液滴形状在3微升到10微升范围内,理论值与实验值贴合得很好,几乎完美符合,验证了液滴形状模型的正确性。
“很好!进行下一步吧!”徐凌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器材换成了密点板,但实验操作并没有改变很多。
只是测量的量多了一些,最后放大倍率的结果不再是简单的比值,要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关系来计算。而这明显比之前的实验精细多了。
最后,同样是通过计算机绘制了图像,发现放大倍率随物距以及随液体体积的变化关系,理论值与实验值再次吻合得很好。
再下一城!
整个小组的气氛都轻松了许多。
最明显的就是季芸,实验方面的事全都是她一手安排,整个实验的过程中都是战战兢兢的,而现在,肉眼可见的放松了下来。
其实她并不需要为实验担心,哪怕最后理论和实验差别很大,错的难道会是实验吗?
而最后的分辨率测量,6微升液体在6毫米和5.5毫米物距下,实验与理论吻合得很好,而其他条件下,有所偏差,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至此,实验终于完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