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报告
-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 上海大学组编
- 1750字
- 2024-12-11 17:02:10
二、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决策,是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同时开展3个国家公园建设的省份,甘肃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公园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的决策要求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牢牢把握“一个目标”(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扎实推动“两个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国家公园建设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紧紧围绕“四个原则”(保护优先、永续利用;创新体制、系统保护;统筹协调、和谐共生;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建立健全“五个机制”(协同管理机制、资源监管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社区共管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扎实开展祁连山、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建设工作,积极推动若尔盖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创建工作。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的战略定位如下。
1.强化甘肃省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属性
国家公园建设是在原本自然和近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主动保护,维持其原生状态或恢复退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效费比非常高,比起破坏了再来恢复(有些地方一旦被破坏,甚至永远不可能恢复),其成本要低得多。设立国家公园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在生态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自然保护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如同公路、铁路和博物馆、广场一样,自然保护地也是绿色基础设施,是公共利益的体现,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生态空间和绿色屏障,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有基础性作用。
2.完善甘肃省国家公园体制
国家公园是国家直管单位。在甘肃省的国家公园建设实践中,必然存在跨部门和跨行政区域的全局性统筹问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整体最优。完善体制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事权,明确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产权、管理权、使用权和监督权,在人、财、物方面做出合理安排,从整体入手,全面系统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继承自然保护区60多年来的管理经验,消除不合时宜的弊端。
建设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因而必须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严格保护。《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公园实行更严格保护,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作为生态空间保护体系的重要实体单元类型,国家公园要围绕“保护”这一核心目的,实现以下目标:
(1)保护重要的景观特征、地质和地貌,为子孙后代留下自然遗产;
(2)提供具有调节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3)保护具有国家重要文化、精神和科研价值的自然生态和自然美景;
(4)根据其他的管理目标,为居民和当地社区带来利益,实现国家公园社区发展功能;
(5)根据其他的管理目标,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实现国家公园游憩功能;
(6)协助开展具有较低生态影响程度的科研活动,进行与自然保护地价值相关和一致的生态监测工作,实现国家公园科研功能;
(7)采用具有可调整性的管理策略,从长远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
(8)帮助提供教育机会;
(9)帮助获得公众对保护工作的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标,甘肃省国家公园建设的相关指标应为:
(1)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2)物种数量保持稳定,重要物种种群数量增加;
(3)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关键生态系统、传统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4)核心区保持原真性并提供自然基线,保育区实现生态修复,游憩区负责科普展示;
(5)社区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6)自然保护地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空缺;
(7)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在体系中定位明确,在功能上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
(8)实现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构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