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软文的威力

1979年12月29日。

在陆允川和孙耀峰长谈的第三天,《河山县日报》在二版头条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

这是一位鲁先生的所分享的盛海游记。

在游记里,他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自己在盛海所见的“大城市文明人”们的着装细节——

“........我来到盛海,最大的感受就是城市的现代化、先进和整洁。这种整洁不光光是城市发展层面的。

我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就是大城市的人,他们都是着装得体,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穿着衬衫,衣着笔挺,透出大城市文明人的精气神。

我在游览百货公司时,恰巧碰到一位小伙子在试衣服,他的手上,居然只有半件衣服!就是一件衬衫的上半部分,没有袖子和下摆。

我好奇上前询问,小伙子非常友好热情,他和我说,这叫假领子,也叫节约领。穿在外衣里面,可以以假乱真。

这种假领子尺码齐全,穿出去有面子,更关键的是,它很便宜,而且不要布票!

小伙子对手上的假领子特别满意,他跟我说,现在百货公司一件衬衫要三十多元,而假领子只要八九元!

还有一些专门的高级定制假领子,用料更考究,看起来更漂亮也更阔气。

就算这样,它们的价格也不过才13、14块钱,大家完全购买的起。

并且,无论哪种假领子,都是款式多样,随时可以更换,更好搭配服装。

在和我告别后,小伙子买了两件普通假领子和一件高级定制款,高高兴兴的离开了百货公司。

在他之后,我也没有经受住诱惑,买回了三件假领子。两件是普通的,它们有的确良的,有棉布的,都一样的挺括整洁。

还有一件是高级定制款,它的纽扣是金色的,色泽更加靓丽,布料上也有细密的花纹,完全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

前天我穿着假领子去相亲,一点都不心虚,女方家长还一个劲儿的夸我穿的精神。

假领子,真的是有面子,又有里子!

......”

《河山县日报》是县城最大的报纸,价格也实惠,基本只要是认识字的家庭,都会订阅上一份。

这封刊登在二版头条的读者来信,在当天就引起了一定范围的讨论。

人们纷纷开始向往文明的大城市,并对来信里着重讲述的“假领子”产生好奇。

假领子这种东西,流行于70年代末期,但最开始只在盛海流行,其后才逐渐蔓延到其他城市,在河山县这个东南山区的小县城,尚属于新鲜事物。

并且,对于很多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又渴望“文明”的人来说,他们很敏锐的抓住了两个关键词——

“便宜”和“不要布票”!

布票制度要到83年12月才被废止,虽然临近80年代,一些大城市已经提前废止了布票,但在河山县,买衣服还是要票的。

价格只要正常衬衫的三分之一不到,还不要布票,穿出去还能有一样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大城市盛海人那儿都被流行追捧的好东西!

一时之间,县城内人人谈“领”,人们纷纷打听哪里能够买得到这种稀罕玩意儿,“假领子”颇有一种成为河山县年度热词的趋势。

但热度还不止如此。

12月30日,报纸刊登来信的第二天,

在二版头条,又是两封读者来信。

它们分别来自沈女士和戴先生。

在读者来信里,两人都热情的回应了头一天鲁先生的盛海见闻,并且对假领子大加赞赏。

沈女士甚至在信中说,她一向内敛胆小,在之前去盛海游玩时买了两件精致的高级假领子,但因为太过新潮而不敢穿出来。

但是昨天她看到鲁先生的信之后,就勇敢的穿出了自己的假领子,在单位获得了众多人的围观赞赏。

甚至有一位自己暗暗心仪的小伙子,在众人面前对自己勇敢表白!

在信的末尾,沈女士热情洋溢的写到:

“我要感谢假领子,它让我更加自信,让我有勇气去拥抱更好的世界!

我要感谢假领子,它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美,也让我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爆了!

在读者来信刊登的第二天,假领子彻底爆了!

整个县城都陷入了一股狂潮,甚至有年轻人准备组团前往盛海购买假领子。

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干脆找了些布头,缝在了自己的衣服领口,但因为并不知道假领子怎么做,他们缝的皱皱巴巴不甚美观,反而招致了他人的嘲笑。

还有一些人,直接把自己完好的衬衫剪破,做成了假领子,在爹妈的一阵打骂过后,喜滋滋的穿出去招摇过市。

看着气氛烘的差不多了,一直都在幕后操纵的大BOSS陆允川,终于准备出手了!

这三天来,他除了亲手炮制了那三封读者来信,就是一刻不停的盯着假领子的制作。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陆允川翻了三倍的劳务费的刺激下,纺织二厂的诸位“下岗职工”们爆发出了百倍的热情。

从26号下午洪艳玲把他们召集起来开始,这帮叔叔阿姨就开始全身心投入了假领子的生产。

布头分类、打版,他们居然在一个晚上就生生完成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第二天,已经算是熟练工种的他们自觉分工,一部分人继续分拣新增的布头,一部分人开始裁剪不同的布片配件。

洪艳玲也带着迎春嫂和十来位值得信任的老姐妹开始了假领子的拼接工作。

陆允川这两天一直借住在日报社的宿舍里,白天时,他会用沈知意同学的身份去悄悄地观察假领子的生产情况。

结果就是,他看着二厂众人的生产热情自己都心惊。

他们真的可以连续干16个小时的活,为了能抓住“三倍劳务费”这个大好机会,有些人家干脆就两班倒甚至三班倒来干。

如果不是自己找洪艳玲,让她去劝解一下那些叔叔阿姨们,陆允川估计他们甚至想一天干足24个小时。

3倍的计件报酬,威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陆允川暗暗咋舌。

最值得一提的是迎春嫂和沈知意。

在洪艳玲出面给迎春嫂租了一台二厂职工暂时闲置的缝纫机后,经历了短暂的生疏,逐渐找到状态的迎春嫂就成了所有人里最拼的一个。

每一天,她都是那个开工最早的,也是下工最晚的。连洪燕儿也加入进了生产中,跑前跑后的收集着做好的假领子,把它们整理归类。

至于沈知意,让陆允川没想到的是,她居然也是个裁缝好手。

虽然技法还有些稚嫩,却也能把假领子做得有模有样。

不知是因为那一成的股份还是怎么,她的拼命较迎春嫂也不遑多让,中午大家吃饭时,她都会拿着陆允川的图样研究。

听洪艳玲说,晚上十点多时,沈知意都和迎春嫂一起,给白天的假领子做检查和分类。

她们的这种拼劲和韧劲,让陆允川刮目相看。

至于大队入股的那六家人,陆允川抽空也回去了一趟。

进度嘛,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大队白天要劳动,他们只有晚上休息时能开始制作。

幸亏假领子没什么技术门槛,他们制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不过在生产的热情上,他们明显没有二厂职工们那么有激情。

看了一眼之后,陆允川也把注意力全部转到了县城的生产部分来。

29号早上,就是第一封读者来信刊登时,所有的布头边角料都被处理一空,洪艳玲紧急又联系了一波。

由她出面,让陆允川从县城其他的裁缝社又购买了一批布头回来。

虽然数量不多,但也算是一股生力军了。

对于那些完成了分拣、裁剪工作后就无事可做的职工家庭,陆允川干脆让洪艳玲把他们又聚集起来。

他又画了一些图样,让沈知意出面,教这些职工把那些假领子用不上的布料拿出来,做一些布艺装饰品。

手巧一些的,就做布艺包、布花、布玩偶,手不巧的,就用最后的边角布头缝拖把,攒坐垫。

这么昏天黑地的忙了五天后,12月30号傍晚,元旦前夕,一群人聚集在了县城。

陆允川用洪艳玲的关系,在沈家小巷附近租了两间空平房,平房周边比较偏僻,权当是假领子堆放仓和几位股东的临时据点。

当晚,陆允川又给各位负责出摊的股东做了培训后,一帮人才带着激动的心情睡下。

明天,假领子就要开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