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yà)苗(miáo)助(zhù)长(zhǎnɡ)

话说古时候的宋国有个农夫,他一直担心禾苗长不高。他坐在田垄(lǒng)旁,成天唉声叹气,每天都盼着他的禾苗能快快长起来。农夫俯下身用手指去量他的禾苗,量完叹了口气说:“怎么一点都没长啊!”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去田里,想用手把禾苗拔高。农夫说:“这么慢腾腾地长,什么时候才能长高啊?我实在等不了了!”农夫俯下身拔禾苗。他拔起来一株,又去拔另一株。忙活了一上午,整个田里的禾苗都被他硬生生地拔高了,农夫直起腰,擦擦汗,满意地说:“这下终于长高了!”农夫回到家,高兴地对他的儿子说:“今天我可干了件大事!”儿子说:“什么大事啊?”农夫说:“我让咱们田里的禾苗在一天之内长高了。”儿子大叫一声:“不好!”他立刻跑到田里看,禾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走进小古文

宋(sònɡ)人(rén)有(yǒu)闵(mǐn)其(qí)苗(miáo)之(zhī)不(bù)长(zhǎnɡ)而(ér)揠(yà)之(zhī)者(zhě),芒(mánɡ)芒(mánɡ)然(rán)归(ɡuī),谓(wèi)其(qí)人(rén)曰(yuē):“今(jīn)日(rì)病(bìnɡ)矣(yǐ),予(yú)助(zhù)苗(miáo)长(zhǎnɡ)矣(yǐ)。”其(qí)子(zǐ)趋(qū)而(ér)往(wǎnɡ)视(shì)之(zhī),苗(miáo)则(zé)槁(ɡǎo)矣(yǐ)。

——《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人就是宋国人,“闵”指的是担忧、担心。我们常用的“怜悯”的“悯”,源头就是古文中的“闵”字。这就要讲到一种常用的汉字造字法——偏旁造字法。

需要注意的是,“闵”有担忧、怜悯等含义。表示“怜悯”的含义时,闵加了一个竖心旁(忄),就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悯”。

这种造字法很常用,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汉字都是这样造出来的。例如“婚”,它的本字是“昏”。“昏”这个字的本义是黄昏,因上古时期,结婚的仪式多在黄昏时举行,人们就用“黄昏”的“昏”来表示男女结为夫妻的仪式。后来,随着汉字的发展,为了减少歧义,使汉字的表意更准确、清晰,就在“昏”的左边加了个女字旁()来表示结婚、婚姻,也表示这个字跟女性有关。了解了这个造字法,再看到陌生汉字的时候,你就能猜一猜它的来源和含义了。

由于“悯”字的通用,现代汉语中,“闵”字就只用于表示姓氏了。

“揠”的意思是拔。左边是个提手旁(),表示这个字代表一个手部动作。带提手旁的字基本都跟手的动作有关。小朋友们,你们还能举出有提手旁的其他汉字吗?

“揠”字右边的这个匽,读作yǎn或yàn。“匽”是“揠”的声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跟“匽”相近。

芒芒然归。“芒芒然”的意思是又累又满足的样子,“归”就是回来。这里是说农夫拔完苗,又累又满足地回家了。

谓其人曰。就是跟他家里人说。这里的“谓”字,意思就是对某人说。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这一句是农夫对他的家人说的话。“病”的意思是疲惫。“予”指我,这是古代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这一句话意思是:今天我可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在这一句话里,有个“病”字。“病”字的甲骨文字形是这样的:

左边是一张床,右边是一个人形,旁边是一些水珠。这个意思就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表示病情严重。既然“病”表示病变得严重了,那么古人用什么字表示病呢?用“疾”字。“病”除了表示病情加重,还可以表示饥饿、困苦、失败、缺点、怨恨、疲倦、劳累等意思。这段小古文里的“病”字,就是疲倦、劳累的意思。

其子趋而往视之。“其子”就是他的儿子,“趋”是快步走,这个字显示了这个孩子听了他父亲的话以后焦急的心情。“视”就是看,动词。

苗则槁矣。“槁”就是干枯。成语“形容枯槁”,意思就是身体瘦弱,面容憔悴(qiáocuì),仿佛禾苗干枯了一样。“苗则槁矣”就是说禾苗都枯死了。

你知道吗

事物的发展存在客观规律,人们处理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其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才能把事情做好。单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猜一猜,写一写

揠苗____

__驱__入

____三分

分庭____

__尚__来

来____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