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思考

门口由王朝埔带人把守偏殿的一间小房间中,朱由校坐在自己亲手打造的靠背椅上,双手撑着下巴,趴在桌子上,看着面前白纸、笔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打算把记得事情,记录下来,梳理一下,当然,表面还得继续苟着。

早上请安时,便宜老子在昏睡,王安出来接待的,没让去打扰,态度比以前更好了一点。

人总要有精神寄托,日久生情,这些高级太监,更是如此,潮汐相处相伴,似奴似友,如家人,没有足够的利益,或者外力介入,本心上是不愿意伤害主人的,精神寄托让他们自己也会感到痛苦,就怕急功近利,好心办坏事。

明朝稳定两百年,现在是识字率高峰,朱由校也跟着太监学的字,只是没经过文臣的完整洗脑,这个月各方忙着启用在野老臣,争夺利益,守财奴万历赞下的银子,都被以军饷的名义,前后两次,划拨出去了三百万两,还没顾的上给朱由校洗脑。

在纸上写了移宫案三个字,当务之急是避免移宫案,不能发生,表面上还得苟着,不能乱动,只能到时表现的强势一点,见招拆招了。

明亡于财政,搞钱,有些傻子一上位,基本盘都没有,就喊打喊杀,清丈土地,把官僚权贵都搞到对立面,问题是动静大,收益少,还不如盯着商人阶级搞商税,或者搞几个大商人,地主阶级、部分官僚只会主动配合,还能分化官僚。

以支援辽东的名义,天津改卫设府,在天津开海,收税就收粮食,反正船上要压仓,养活周边流民,左光斗去开荒种田

盐这玩意是重灾区,可以加大力气反贪抄家。

皇庄,各地镇守太监,宫里的老太监也可以,反腐,抄家,不涉及命案就保命去陪万历老爷子养老。

大明户部尚书万历留下的账房太监可以重用

容易来钱的路子,动静大,别人反击,小身板撑不住,只能靠老魏了,要顶着不能让老魏飘了。

只能印银币了,大家有需求,一成利左右,动静小利润少,这也是没办法,势不由人。

志同道合,人以类聚,徐光启这个人要用,收兵后,要用到吏部,工部,户部,给点自主权,后面可以钓一大串人才。

徐光启的几千人,收过来,带到南海子,作为底子,犒赏白杆兵,向西南边疆注入银子,辽东的银子应该还没送走,要换成物资。

熊廷粥要保,辽东要稳,辽东的将领太多了,几次援辽,全国七成的将领在辽东,都是有兵有枪的大爷,不乱才怪呢。

也就熊蛮子,靠着文臣走武将作风,辽东十几年,收拾萨尔浒乱局、人心,客将,勉强稳的主,以后还是要以皇帝名义赏赐背书,给其增势,势这东西是看不见的人心,将来用到兵部或者入阁,要是封爵就更难搞了。

魏忠贤还是要用,要压,要保,让其在前面反贪,一边打击中上层官僚,腾位置,一边抄家搞钱。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都换了两个了,自觉的,年龄大的没钱的就放回家养老了。

自己在后面用官帽子收买中下层,提拔京外做过主官的进京,借他们的影响力加强中央集权,稀释东林党。

客氏遣送回家,无论是原主子女,还是本身落水而亡,都没保住,争风吃醋的可能更大,后世婆媳关系就有这种味道。

以皇帝掌握的资源人力,人心还在,用人不分忠奸,才懒得管你屁股做哪里呢,有没有用,最低统战价值,当反对派,能不能做成事,升官发财,胡萝卜加大棒,反之哪怕是反贪漏过了,也要送到边疆发光发热,徒子徒孙也会自发去边疆游学,也能长点见识。

明朝,贱籍制度定型,贱民的种类也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堕民、官妓、家奴、疍民、乞丐等。

贱民没有政治地位,不能当官,不能参加科举应试,不能和一般公民通婚。

收买人心,定向移民,升籍地,东站西北中方位,各挑一个人口少,要开发的府县,派套精干官员主持,东厂锦衣卫监督,这些琐事,交给朝堂的人精去吵闹,省得闲的生事。

教坊司,改成文艺团,巡演。

南方欠税严重,设刁民册、三代不需科举,打击偷税漏税。

粮食,小冰河啊,多派人巡查各地粮食储备,开发沿海岛屿、边疆地区,向东南半岛持续购粮,收集新粮种,又要用到试种过的徐光启,全能型人才啊,多几个就好了。

看着稀稀落落写了几页,最后精简一下,写到了一张纸上,如锦衣卫辽东反奸,银币,每一件事,被精炼成几个字。

写到最后形成粮、钱、兵,民、京机,一声叹息,太费脑子了。

写废的几页被放进火盆烧掉,拨乱痕迹,其余的整理好,一起放入抽屉,里面除了一些木匠样式,拿出暗层里几本少儿不宜的画本,把自己写的东西放到最下面的暗层里,想到原主的小动作,嘴角不由一笑。

少年人的共性,都想要自己的独立空间,想要早点长大。

上锁,钥匙收起来,门口还有一把锁,周边还有人巡逻。

看着眼前未完工的书柜,拿起刨子,好木头有点费力,专心的做起了木匠活,随着时间流逝,动作越来越熟练,身心也越来越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