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生存还是毁灭

祖祖辈辈,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山地基本没有水利灌溉系统,更多的还是靠天吃饭。山野里平地很少,到处是黄土沟壑中一块块条带形状的梯田,土地也算不上肥沃,一年到头的收入只能满足基本的口粮,吃穿用度、婚丧嫁娶和人情往来,每一项都需要有所支出。村民靠山吃山,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伐木,二是挖煤。

林场是一个用水泥砖墙围起来的四四方方的院子,园中有职工食堂、工人宿舍区,但更多的是广阔的木材堆积区,不同材质和粗细的木材被分区叠放,码成一摞一摞。旁边的木材加工厂整天电锯轰鸣,锯末横飞,加工好的板子和檩条色泽淡黄,纹理均匀,发出木头的清香,被整齐的堆放在库房的两侧。林场的木材加工区是小朋友的禁地,土豆、铁蛋、金铃也曾多次在木材厂的周围徘徊观望。有一次,他们偷偷地翻过了矮矮的栅栏,敏捷地躲过了横七竖八排列的木材堆,悄悄地爬到了厂房外面的窗户下。厂房外都是机器轰鸣的声音,根本听不到工人们的对话。他们有着戴着防割手套,有的戴着护目镜和安全头盔,在机器周围紧张有序地工作着。第一道工序便是锯切。工人们把原木放置于电锯台上,依照需要的尺寸仔细地调整木材的位置,并运用夹具将木材稳稳固定,锋利的锯片高速转动,沿着预定的切割线行进,切口平整又光滑。第二道工序是刨凿。工人们不紧不慢地推着切好的木板,缓缓地通过了刨刀轴,整个木材表面就变得光滑而均匀。最为复杂的当数铣削过程了,师傅们操控着铣床在木板上细心雕凿,时而加工出曲线形状的轮廓,时而打造出榫口榫头等复杂结构。加工好的木材,甚至好多原木,一车一车都被大卡车拉走了,运到了土豆和铁蛋所不知道的地方去。

在山谷的山坳中,或者小路的尽头,经常能看到伐木工的丑房子。他们用不成材的木头胡乱拼接成一个形状丑陋的房子,四面漏风,只能遮阳挡雨。这种矮房子用完即废弃。土豆有时候在山中也碰见过这些伐木工人,他们经常戴着黄色的塑料头盔,有时还戴着划痕严重的护目镜,手里拎着一把威风凛凛的油锯,有时腰间还挎一把锋利的斧头,浑身的淡蓝色帆布衣服脏兮兮的,看起来就像丛林中的流浪汉一样。他们在丛林之中穿梭往来,寻觅着能够砍伐的木材。

山林之中,各种木材皆有所用。不同的树种的木材有着不同的用途。比如杉木纹理平直,质地均匀,适合做家具,红松木强度适中,可以做屋梁和棚板,杨树木质较轻,通常只能用来造纸。伐木工们会详细的观察树木的枝干分叉情况,树茎的粗细,以及有没有树洞,虫洞。选出适宜砍伐的木头后,他们会提前做好标识。伐木是一个技术含量颇高的过程,首先要勘察地形的起伏情况以及树冠的朝向,同时也要考虑砍伐时的风速风向,避免树木砍倒后对周边丛林的连锁反应。在树干开切口时,切口的深度和角度需严格把控。一般而言,下切口要水平切入树干约 1/3至 1/2的深度,上切口与下切口呈 30至 40度夹角,才能有效引导树木依照预定方向倒下。有时,还需要预先在树木上系上麻绳,通过人力牵引加以控制。伐木完成后,工人们需对砍伐的树木进行分类标识,标注出用途、树种、规格等情况,同时确定后续运输的路线。木材要预先搬运或拖拽到一个干燥的地方,以利于通风和散热,减少树木腐烂变质。此外,他们还需要对伐区残留的树枝、树叶等杂物进行适度的清理,填补树洞树坑。工人们总是在连绵的山脉之间不停的迁徙,不分四季,不分寒暑,而且工作性质极为危险,经常出现有人被砸伤、摔伤或者锯掉手指之类的情况,然而收入却并不理想,只是比在村子里种地稍好一点,仅能勉强维持温饱。

后来,村子不远处的山谷中陆续发现了煤矿,村子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到矿上挖煤去了。这些煤矿通常建设在山沟林地的深处,或者隐蔽在山的背后人迹少至的地方,像一个个耗子洞一样钻进了山体的半山腰或者山谷中,仅有狭长的山路和小道与外界相连。主矿道会连着无数个分矿道,纵横交错,再如粱上的蛛网一样,通到煤层的更深处。巷道的支护设施也很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木料或钢材对巷道有效支护,导致巷道经常出现坍塌。

矿井底下狭窄潮湿,窄处只能容一人爬行通过,空气特别污浊经常弥漫着煤尘、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且除了安全帽和矿灯外,矿下基本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更没有瓦斯和一氧化碳检测报警手段,导致瓦斯爆炸和窒息昏厥事故频发。井内的电器设备简陋老化,经常电线裸露泡水,时常引发触电事故。矿工们通常使用小型的钻机和风镐、炸药等工具进行煤炭开采。他们先用手持钻或风镐,在煤层上打上各种炮眼,然后装填炸药进行爆破。这种爆破无法精确控制,导致煤炭破损严重,也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和粉尘。爆破完成后,需要人工清理煤矸石,将煤炭装入矿车,有的甚至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直接用电钻和风镐以及斧头、镐头等进行挖掘。煤炭大多通过简易的矿车通过轨道运出矿洞,有时候还需要用人力和骡马进行拖拽。轨道铺设的材质、弯度、起伏等并不合规,经常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脱轨砸死砸伤矿工。运出矿山的煤炭会进行简单的筛选和破碎,剔除其中大块的煤矸石和杂物,由于无法对煤炭进行深度的加工和提质,煤炭的质量和附加值也不高。

矿工们常年居住在简陋的工棚或临时搭建的房子、板房之中,没有取暖取冷设备,冬天寒冷似骨,夏天酷热难耐,身心疲惫之余,他们也只能靠酒精、赌博、打架、纵欲来麻醉自己。矿上总是接连传出死人的消息,有时候一两个,有时候六七个,从年初到年年底,有的是本村的,有的是隔壁村的,陆陆续续的,从没停止。这些死去的矿工通常由矿主和家属私下协商,商谈好价格解决,如果走公开的司法程序,这些黑煤窑就会关停,反而获得的补偿更少。这些黑煤窑开开停停,风声紧的时候就关停隐匿,等风头过去又重新开业。当地的官员有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是为了村民的生计,有的则直接和矿主相互勾结,一同盗卖国家资源,压低矿工的待遇。甚至还有的对矿工进行人身威胁、体罚、辱骂,然而为了微薄的薪水,矿工们也只能忍辱负重。煤矿附近的山腰山谷被矿洞和煤灰渐渐侵蚀,变得黑秃秃的。山间小道上也洒满了煤渣、煤灰大风吹过,变得尘土飞扬。河道里的河水变得黑臭、浑浊,发出难闻的气味山川风貌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模样。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人们在村子周边建造炉窑,开始土法炼焦。这种炉窑通常由红粉、煤灰和泥土等制成,分内外两层,壁厚约 30厘米,中心孔径约两米,高约 3米,周边设有焦孔、侧焦孔和点火孔等。然后,将烟煤经过破碎和筛粉后装入炉内,装至与窑平齐。通过炉窑的点火孔点火之后,依靠炼焦煤自身的燃烧热量逐层加煤加热,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废气,未燃尽的形成热气,流经侧壁的火道继续燃烧,部分传入窑内。在不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煤要持续燃烧 8至 11天,期间需要人工观察并控制火候,等到判断焦炭成熟后,从人工点火口注水熄灭,让焦炭冷却。为了金钱,他们对矿山、土地、河流进行竭泽而渔式的掠夺侵害。山上绿树茵茵,山谷芳草萋萋,水中鱼翔浅底、土地纯洁芬芳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目之所及到处是一片残破衰败的场景,山坡山谷变得寸草不生,河中池塘鱼虾绝迹。每到夜晚,煤烟滚滚翻腾,灰尘漫天飞扬,焦炉遍地燃烧,空气中一股股腥臭的风拂过整个村庄,一切开始变得陌生,房屋成了最后的避难所,人们开始戴起口罩只留下浑浊的眼睛,村庄仿佛置身于末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