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堂中献策

提到幽州,不能绕过的一个人,就是此时尚未崛起的刘备,历史上刘备和刘虞本来没有任何交集,因为刘备的级别不够。

刘和势必要把兄弟三人聚在左右,刘备如今已经历过两入官场,任过安喜县尉及下密县丞,张纯张举叛乱之时,刘备曾与叛军大战,结果性命差点丢了,如今回了老家涿郡等待时机起事。

刘备后来受任为高唐尉,多是参与平叛张纯张举所获封,刘和如果命人前去相请,或许能够把刘备请来,关羽张飞二人必然是跟他绑定在一起,故而一下就能获得传说级武将三人。

刘备也不是从这时候起就一门心思的当个群雄的,跟随时局而变,这般世道,若是待之以礼,靠着诚心打动,想必刘备也会真心依附,毕竟以他们三个的人品,绝对是差不了的,而且父亲刘虞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刘和有充分的信心,给他数年的时间,他靠着父亲的影响力和实力,一定能够在幽州干出一番事业,至于群雄割据天下三分?

抱歉,有我刘和在,不会容你们肆无忌惮,得此身份和机遇,刘和自然要做所有穿越者都想要做的事情,成就一番大业。

自冀州之西行往幽州,匈奴大军前面开路后面殿后,中间护送着刘虞一家及少数幕僚。

刘虞不喜养士,幕僚也都是诚心相随之人,于府内外忙些事务,另有僮仆数十人,对于一个九卿级别的两千石高官,这已经是十分简朴的,出行也不配行仗,妻妾也都是年轻时娶的。

刘和都搞不懂自己这老爹是在搞什么,修仙呢?这么正直对你有什么好处?天天跟个圣人一样,家里简朴的不行,除了俸禄之外刘虞也没有太多的积蓄。

刘和有时候在都城圈子里格格不入,因为他有些贫穷,刘虞也经常教育他注意德行,不可沉迷飞鹰走犬,刘和无奈就和那些好学生玩,诸如杨修周瑜这般书香门第,当然,他本来就想要结交这些人的。

年少的时候玩的欢不是真快乐,以后快乐才能永远快乐,刘和总不能乱搞留的浪荡的名声,曹操好人妻那也是有了功业之后才坐实的,好色怎么也得等到自己有些功绩之后,这些瑕疵就会被掩盖,不然就只有恶名,许多正直的士人学子就避之不及。

行经冀州之西,一路的郡县见到阵势十分害怕,见得汉军旗帜才放下心来,将抵魏郡之时,冀州刺史王芬出来相迎,这个王芬史书记载曾想要废灵帝立合肥侯为帝,当然以他那两把刀的水平,还没造反就自杀了。

王芬有大名于天下,虽与刘虞并无往来,然而刘虞是带着平乱的诏令来的,王芬自然要与刘虞示好,张纯张举将冀州之西祸乱的不成样子,王芬疏而不武,只能依托于刘虞。

双方寒暄一阵,刘虞为了不耽误行程便继续赶路。

刘和在停留期间,手书数封,令仆从散步下去,在州郡各县的消息灵通之处,驿吏行经之站,传告刘虞前来。

早一点把消息散开,这些贼人也能够早一些归降平息。

刘虞众经常山国中山国北上涿郡,经过两月时间,终于抵达治所广阳郡蓟县。

蓟县城坚池深,张纯张举众无法攻克便东进辽西。

入幽州时,百姓听闻刘虞前来,官吏相迎,百姓出城,万人空巷,刘和第一次意识到父亲的受欢迎程度。

在汉朝这淳朴的时代,对待百姓好,百姓自然就会拥戴,说来也简单,能够无为而治不扰民,便是仁政,能够让一地百姓知道并且拥戴,想必父亲在幽州之时,恩重于民,刘和觉得自己行事会方便许多。

蓟县内驻扎有护乌桓校尉部两千军,二张叛乱之时,校尉被杀,部曲仅剩一千余众,和州郡守军一同守卫着蓟县,令州治所不至于被叛军攻破,总还为幽州留下一丝希望。

乌桓各部火速收到消息,刘虞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苏仆延、丘力居等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遣使前往蓟县求见,试图探明真实情况,若情况属实,刘虞来了他们就没有反叛的必要了。

刘和随刘虞走下马车,左右的匈奴将士排开,官员豪族纷纷迎了上来,百姓在后面翘首以待。

“蓟县令贾然领一众官员,拜见使君。”当先一人乃是县令。

刘虞将贾然托起:“自黄巾之乱时,郭勋刺史及刘卫郡守皆丧,贾县令领众官民苦守治所,辛苦了。”

其中凶险贾然难与外人道,听闻刘虞的话,怆然泪下,如今有刘虞坐镇,自然不需要他再辛苦了:“然世食汉禄,万死不辞。”

“且入城中。”刘虞示意众人,遂即看向匈奴军,于夫罗下马听候刘虞的指令。

“分人马两部,亲军统领随吾入城中驻扎,其余将士于城外驻扎。”

“诺。”于夫罗听令后指挥将士。

刘虞骑行入城,官吏百姓相随,刘虞带来的不仅是平叛的力量,还有整顿幽州的希望,黄巾之乱已四年,幽州混乱,百姓流离,边事不断,外族骚乱。

“诸位且回家中安歇,刘虞来此,当令全州百姓,脱离苦海!”刘虞于市中高台立着,一众百姓于下聚集,听着刘虞的话,心中终于有些落下来。

刘和立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心中打起思量。

到治所之后刘虞的家人僮仆收拾屋子,刘和将大大小小的东西放下,开始思考着自己的行动,首先需要构建自己的幕僚,在都城之时,自己身旁并无士人,刘虞简朴,也没有专门伺候刘和的佣人,刘和也没有个打手狗腿子,来了幽州就要自己着手。

另外刘和需要自己掌握军队,一为招募乡勇,二则为招能人领军操练。

思定下来,刘和前往堂中,刘虞已经传召各地官吏,商议平叛一事,这正是自己展露头角的时机。

自己虽为刘虞公子,但无官位加身,在这汉朝,想要做官必须要使些手段,要么是靠名声,要么是靠点评,这样才能够在察举之时抢占先机。

刘和首先想到的就是名声,如何博取名声?自然是让州郡各官员都能看到自己,这次平叛前的会议就是关键。

刘虞和一众官吏坐于堂中议事,见刘和进来,思虑着刘和年岁不小了,是时候可以参与政事了,待刘和步入堂中,刘虞于座开口:“此乃犬子刘和。”

众人连忙称拜:“见过公子。”

“刘和见过诸位。”刘和作揖拜向两旁,后寻末位入座,众人见刘和落座,看向刘虞。

刘虞继续说着:“依老夫之见,当速速联系叛军。”

众人附和点头。

“父亲,我以为此时当行两举,一为派遣将士把守各郡城,与右北平渔阳两郡官兵联系,收复治所,此为用兵外举。二则广发布告,招降叛军,对乌桓众示以恩德,悬赏首恶二张,协从不问,若能擒住二张来献者,赏金赐爵,此乃内间之举。”

刘和于座中发言,提出此举解决叛贼问题有效且实际,先树立一个自己贤能的形象,往后稍微一操作,举孝廉举茂才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公子大才!”一众官员不禁称赞,不知几人诚心几人虚赞,但目前看来,刘和的主意十分稳妥。

官场之道,没法捧上官本人,自然就要好好捧一下上官的公子。

刘虞面露微笑,闻言深深认可,吾儿果有才智。

“好,那便如此,传令,通檄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