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谁让你是女孩

风灯在廊下轻轻摇晃,将沈玉阙的脸照的影影绰绰。

她停下脚步看向孟作春,后者以为她对自己的提议感兴趣,连忙说道:“先说好了,本官帮你也出于身为父母官的拳拳爱子之心!绝对不是为了占你沈家的便宜,也不是为了贪图中间的利钱!刺史大人作证,本官什么都不要,本官只是可怜沈小姐如今孤苦伶仃啊!”

沈玉阙不解:“孤苦伶仃跟卖船厂有什么关联吗?”

“当然有关联!你爹娘不在了船厂怎么办?趁着现在你家船厂还有人要,赶紧找个下家盘出去!一来是为了船厂和那几十号船匠能活下去!二来,沈小姐也能为自己攒攒嫁妆啊!刺史大人,下官说的对也不对?”

沈玉阙也看向董来鹤,只见她这位董叔叔也是愁眉紧锁,没说对,也没说不对。

沈玉阙干脆自己开口:“还是不劳县丞大人费心了吧。”

“哦?这么说,你已经有买主了?”

“不,我没打算卖,我打算自己经营。”

话音落,孟作春险些笑出声,他乐不可支的看着面前的娇小姐,虽然经历了几日的奔波和风尘,但她看上去依旧一副娇娇柔柔的样子,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皆是江南小女子的作态,也难怪他会笑。

“哎呀沈小姐,你平日是不是看你父母经营船厂很容易啊?”

“不容易啊,”沈玉阙坦然说道:“为了造船,父亲经常吃睡都在船厂,一张图纸在彻底成型前往往要画上数百张不止,且不说造船过程中他还要跟着一起扛木头,锯榫卯!母亲身子弱,木屑和桐油都会让她全身起疹、疼痒难耐,但她还是坚持统率整个船厂的钱财支出,不分四季的在船厂中来回忙碌。”

“前几年挖作塘的时候,父亲深陷淤泥险些没能出来,当时不也惊动大人您了吗。”

“没错没错!”孟作春连连点头:“你既知道船厂的辛苦,还不赶紧出手啊!别为了一时意气就把你们沈家好好一个造船厂给毁了!”

“毁了?”沈玉阙不喜欢这两个字,她那双杏眸浸着月色,却是分外坚定。

“大人,我虽没有父母那样的本事,但我也不想成为变卖祖产的不孝女。”

“放心,你爹娘,你爷爷,你沈家的祖宗绝对不会怪你!谁让你是个女孩子呢!”

沈玉阙这次干脆皱起了眉头:“大人如果担心我能力有限,力有不逮,我不说什么。可为什么要拿我是女孩说事?男孩和女孩有什么区别吗?”

“你这……”孟作春哑声,他又去看董来鹤,似乎想让他替自己说说,但董来鹤却好像没听到一样,只是负手看着廊外小庭里正在抽叶的芭蕉。

“况且,爹娘也曾授我造船之术和经营之道,我自认不比那些跟着师傅们学造船的男子差上多少。”

“不一样不一样的!”

“大人,那里不一样?”

“你是女孩啊!”

怎么又是这个原因!

沈玉阙胸口憋着气,小脸气的泛红,她就不明白了,这跟男孩女孩到底有什么关系啊!

孟作春又道:“你经营不了那么大一个船厂的!你爹收养的那个义子叫唐辞是吧?唐辞要是还在,说不定还能帮你一把,但我听说唐辞跑了!他带着几个老船匠跑去了石头港的船厂!你连唐辞都指望不上了,还留着船厂做什么啊!”

“唐大哥志不在此……”

“他当然志不在此!你爹娘都不在了,沈家船厂没的救了!他是聪明人,知道留下没什么出路!不过理虽是这个理,但我看他也是个白眼狼!平时不声不响的,关键时刻就忘恩负义到这种地步!”

孟作春说着,还呸了一口,似乎还想继续骂,却被沈玉阙打断。

“大人先别说了,我今日刚回来,许多事情还得再想想,咱们先去用饭吧,不然都该凉了。”

“好好好,吃饭,吃饭!”

沈玉阙抿唇点头,将他们带进饭堂便退了出去。

出门后,她依旧能听到里头孟作春唾沫横飞的在跟董来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非是想让董来鹤以叔叔的身份劝劝她这位沈家女,毕竟沈家船厂每年给江阴县创造的财富也十分可观!若就此败落,许多百姓丢了谋生的活计不说,也会让他的政绩变的不太好看!

沈玉阙站在廊下深深呼了口气,忧心忡忡的垂下眼睑。

云妆和柳黛跟在她身边一直不敢说话,虽然二人都了解沈玉阙,知道她自幼便与那些江南后宅的大家闺秀不同。但到了真刀真枪上阵的时候,她们也会为她捏一把汗。

“眠儿妹妹!”

沈玉阙看董乘风从远处小跑着过来,满脸欢喜,便也一扫方才的不快,抬眸一笑。

“二哥哥来的正好,快去跟董叔叔吃饭吧。”

“我吃过了!和将士们吃的!”

他平时在军中就习惯和将士们同吃同睡,不拘小节,山珍海味能吃,野菜馒头也能吃。

“你吃过了吗?”

沈玉阙撒谎:“我吃了呀。”

柳黛要说什么,云妆却悄悄拉了一下她的衣袖。小姐心情不好,想必这时候也吃不下饭,若是二公子知道小姐没吃,一定会看着她强行吃下去的。

“吃过了就行!人不吃饱就什么也做不了!”

董乘风又道:“我方才在府上随便转了转,感觉也没什么变化,应该是时间仓促,沈耀也没来得及搬什么东西吧!”

沈玉阙突然想到了什么:“二哥哥,你陪我去祠堂吧。”

“现在?”

“嗯!”

看她目光坚决,董乘风又一向对她百依百顺,便果断应下。

于是沈玉阙就打发云妆和柳黛去吃点东西,自己则和董乘风去了西园的小祠堂。

沈氏家族的祠堂在她大伯家,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大事,宗族耆老便会齐聚大伯家祭祀参拜。

但她爹娘去后,她便在西园设了一个小祠堂,供奉着爹娘牌位,为的是日后能够方便祭拜。

一开始宗族耆老们是不同意的,他们觉得沈涟夫妇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不能单独开辟祠堂。那日也是董来鹤力排众议为她救场,不过说的却是为了方便他拜祭兄长。

他是扬州刺史,大伯和族中长老也都卖他面子,只得同意。

沈玉阙有点担心,也不知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沈耀会不会捣毁这座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