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捷报

“至于那些投降的官吏……伪燕官员则交给贺兰进明安置,在河南找几个县令、县丞之类的空缺应是不难。但小吏……”李倓敲了敲桌子,他一时还没拿定主意。

自魏晋之后官吏分流以来,向来是铁打的小吏流水的官员。按照大唐官制,小吏们的上升通道虽然没有断绝,还有流外入流一说,但小吏所能担任的官职和天花板都是有限的。

可也正因为如此,官员能调走,小吏却没这么容易。

“节帅,属下以为不必担忧小吏之事。”高适说道。

“其实属下自领兵至曲阜后,便与孔氏取得了联系。曲阜孔氏为先圣文宣王之后,世代受圣朝大恩,早就有心反正……有先圣之后相助,节帅大可以清退部分小吏,另行擢选。”

李倓一愣,却是反应过来,要整治小吏,怎么能少得了作为地头蛇的世家大族呢?而在鲁郡,最出名的自然就是孔子之后了。

只不过在他抵达鲁郡之后,并没有向他说明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没多重视。

随后,李倓询问后才知道,当代的文宣公孔萱原本担任泗水县令,在叛军来攻时和众多的大唐官吏一样南逃了,留下的孔氏族人虽没什么当官的,但主脉没人从贼。值此乱世,人家这样也算对得起老李家了,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也因此,李倓干脆就把此事交给了高适去办。

左右文宣公都不在,不需要他亲自出马。

然后,他就开始整修起了鲁城的城防。

李倓拿下鲁城的时候,并未遇到多少反抗,也因此,原本城中的防守器械物资还算完整,让李倓省了不少心。

五月底,李怀仙领着叛军的精锐抵达了鲁城城下,但见城中防守严密,也只能撤兵。

而在此时,李倓终于接到了一则好消息——尹子奇撤兵了。

原来,自从叛军开始避战行围城之举后,张巡数次求战未果便放弃了。不过等到五月份,睢阳城外的小麦也到了收割的时候,叛军自然乐得补充粮草,而这么好的作战机会,张巡怎么会错过呢!

最终,在数次作战后,张巡找了个机会,竟然使南霁云一箭射中了尹子奇的一只眼。

只可惜离得有些远,尹子奇并未因此而死。不过主将受了重伤,叛军也只能再度撤军了。

相较于关中的艰难,河南的局势似乎一时大好。

鲁郡、睢阳郡的消息很快便先后传到了凤翔。

……

接到鲁郡奏报时,李亨正在听和尚念经。

三攻长安之败对于李亨的打击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次,他还可以安慰自己是因为领兵的是不知兵的房琯;第二次,他还可以安慰自己是因为自己还没准备好叛军就主动来攻了;那第三次呢?

领军的是素来有韬略的郭子仪,甚至于因为郭子仪在军中深得拥戴,他都生出了忌惮之心。这一回,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可迎接他的,又是一场大败。

李亨甚至产生了怀疑——莫非,这就是天命?

“圣人,李先生来了。”李辅国打断了正在享受着诵经之声的李亨。

只是令李辅国有些遗憾的是,听到是李泌来了,李亨没有半点被打扰的不满,急忙请李泌来见。

而李泌来时脸上竟然带着笑容。

须知自郭子仪战败,退守武功县后,考虑到圣人的心情,谁敢在圣人面前笑?李辅国深得李亨信重,担任了元帅府行军司马,他可不记得最近有什么喜事。他打定了主意,一旦李泌没什么好说法,就别怪他之后在圣人面前添油加醋了。

“圣人,大喜!”

李辅国沉默着,等待着李泌说出喜事。而李亨也果然如他所料,面容不见悲喜,只是问道:“眼下局势,何喜之有啊!”

李泌答道:“建宁王在鲁郡大胜叛军,击败叛军两万余,已经收复了鲁城。而睢阳之围也能因为建宁王的胜利而解,如此,当然是大喜!”

李辅国一愣,建宁王又立功了?河南的叛军这么不禁打吗?

但李亨却没在意李辅国的情绪,惊讶道:“果真!”

随后不等李泌回答,他就拍手道:“好,甚好!朕要重重赏赐建宁!”

李辅国见到李亨正在为李倓而高兴,忽然说道:“只可惜现在南阳岌岌可危,一旦南阳失守,势必会影响襄阳。到时就算建宁王守住了河南,护卫住了江淮腹地,可是江淮的租赋却要被断绝了。”

经李辅国这么一说,原本高兴的李亨一下子又沉默了。

可这话难得住李亨,却难不住李泌。李泌不急不慢地说道:“圣人勿忧,淮西有来瑱在,其为军中宿将,定能守卫襄阳汉水的漕运。”

“可即便如此,南阳之围也需要有人去解啊。”李辅国继续说,“依我看,现在河南最好调动的,还是建宁王所率领的淮南军。正好先解睢阳之围,再解南阳之围。如此,江淮将尽安矣!”

因着李倓外任后的种种的表现,还有李巨在抵达凤翔后,一反此前弹劾的态度,开始吹捧起了李倓的果敢和军事才能,李亨忽然对李倓生出了极大的信心。

他也顺着李辅国的话问李泌道:“先生觉得此策可行吗?”

“陛下,鲁郡与南阳相距甚远,除非是骑兵不计损耗的奔袭,否则短时间内,如何能支援南阳?”李泌觉得有些头疼。

“难道距离远就可以不救了吗?现在毫无疑问淮西的局势比河南更艰难,只需要调动兵力援助南阳而已,虽然因为路途辛劳了些,可建宁王身为圣人之子,正该为父分忧。”李辅国说着对李亨拜道,“大家,以老奴所知的建宁王,若是知道大家之意,一定会主动请求领兵前往。”

李亨看了看李泌,又看了看李辅国,却是一时犹豫。

李泌见状,又以睢阳之围尚未解劝谏起来。最终,李亨还是更信任李泌的判断,并未给李倓下更进一步的命令。

李辅国心中自是愈发愤恨李泌,而李泌也带着心事回到了元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