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史:修订本(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 吕思勉
- 2391字
- 2025-01-06 17:37:34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夏为三代之一,其治法,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世,还未全行湮灭。在当时,孔子是用周道,墨子是用夏政的。[1]我们读《墨子》的《天志》、《明鬼》,可以想见夏代的迷信,较后世为深。读《墨子》的《尚同》,可以想见夏代的专制,较后世为甚。读《墨子》的《兼爱》,可知夏代的风气,较后世为质朴。读《墨子》的《节用》、《节葬》和《非乐》,可知夏代的生活程度,较后世为低,而亦较后世为节俭。墨子之学,《汉书·艺文志》谓其出于清庙之守。清庙即明堂,为一切政令所自出,读《礼记·月令》一篇,可以知其大概。[2]盖古代生活程度尚低,全国之内只有一所讲究的房屋,名为明堂。[3]天子即居其中,所以就是后世的宫殿。祭祀祖宗亦于其中,所以就是后世的宗庙。古代的学校,本来带有宗教色彩的;当时天子典学,亦在这一所房屋之内,所以又是学校。一切机关,并未分设,凡百事件,都在此中商量,所以于一切政教,无所不包。明堂行政的要义,在于顺时行令。一年之中,某月当行某令,某月不可行某令,都一一规定,按照办理,像学校中的校历一般。如其当行而不行,不当行而行,则天降灾异以示罚。《月令》诸书的所述,大概如此。此等政治制度,和当时的宗教思想,很有连带的关系。我们读《书经》的《洪范》,知道五行之说,是原于夏代的。什么叫做五行呢?便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4]盖古人分物质为五类以为一切物,莫非这五种原质所组成。而又将四时的功能,比附木火金水四种原质的作用;土则为四时生物之功所凭藉。知识幼稚的时代,以为凡事必有一个神以主之。于是造为青、赤、黄、白、黑五帝,以主地上化育之功;而昊天上帝,则居于北辰之中,无所事事。[5]此等思想,现在看起来,固然可笑。然而明堂月令,实在是一个行政的好规模,尤其得重视农业的意思。所以孔子还主张“行夏之时”。[6]
我们看明堂月令,传自夏代;孔子又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可见夏代的农业,已甚发达。然其收税之法,却不甚高明。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又引龙子的话说:“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7]这就是以数年收获的平均数,定一年收税的标准。如此,丰年可以多取,而仍少取,百姓未必知道储蓄;凶年不能足额,而亦非足额不可,百姓就大吃其苦了。这想是法制初定之时,没有经验,所以未能尽善。
学校制度:孟子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8]案古代的学校,分大学小学两级。孟子所说的校、序、庠是小学,学是大学。古代的教育,以陶冶德性为主。“序者,射也”,是行乡射礼之地;“庠者,养也”,是行乡饮酒礼之地,都是所以明礼让,示秩序的。然则校之所教,其大致亦可推知了。至于学,则“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9]颇疑亦和宗教有深切的关系。礼乐都是祀神所用,诗是乐的歌辞,书是教中古典。古代所以尊师重道,极其诚敬,亦因其为教中尊宿之故。
夏代凡传十七主;据后人所推算,共历四百余年,[10]而其事迹可考的很少。《史记》说禹有天下后,荐皋陶于天,拟授之以位,而皋陶卒,乃举益,授之政。禹之子启贤,诸侯不归益而归启,启遂即天子位。《韩非子》又说:禹阳授益以天下,而实以启人为吏。禹崩,启与其人攻益而夺之位。[11]古无信史,诸子百家的话,都不免杂以主观。我们只观于此,而知传子之法,至此时渐次确定罢了。启之子太康,为有穷后羿所篡。《史记》但言其失国,而不言其失之之由。《伪古文尚书》谓由太康好略,殊不足据。[12]据《楚辞》及《墨子》,则由启沉溺于音乐,以致于此。[13]其事实的经过,略见《左氏》襄公四年和哀公元年。据其说:则太康失国之后,后羿自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羿好田猎,又为其臣寒浞所杀。时太康传弟仲康,至仲康之子相,为寒浞所灭。并灭其同姓之国斟灌、斟寻氏。帝相的皇后,名字唤做缗,方娠,逃归其母家有仍。生子,名少康,后来逃到虞国。虞国的国君,封之于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夏的遗臣靡,从有鬲氏,收斟灌、斟寻的余众,以灭浞而立少康。并灭寒浞的二子于过、戈。与穷石,《杜注》都不言其地。[14]其释寒国,则谓在今山东潍县。斟灌在山东寿光,斟寻亦在潍县。虞在河南虞城。纶但云虞邑。[15]有鬲氏在山东德县。过在山东掖县。戈在宋、郑之间。其释地,似乎不尽可据。案《左氏》哀公六年引《夏书》,说:“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似指太康失国之事。又定公四年,祝佗说唐叔“封于夏虚”。唐叔所封,是尧的旧都,所以晋国初号为唐而又称之为夏虚,可以见禹之所居,仍系尧之旧都。穷石虽不可考,该距夏都不远,所以能因夏民以代夏政。夏人此时,当退居河南。少康虽灭寒浞,似亦并未迁回河北,所以汤灭桀时,夏之都在阳城了。[16]
[1] 墨子学于孔子而不悦,弃周道而用夏政,见《淮南子·要略训》。案此节所论,可参看拙撰《先秦学术概论》下编第五章。
[2] 《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与《月令》略同。
[3] 阮元说,见《揅经室集》。
[4] 五行的次序,《书经·洪范·正义》说:“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
[5] 东方青帝灵威仰,主春生。南方赤帝赤熛怒,主夏长。西方白帝白招拒,主秋成。北方黑帝叶光纪,主冬藏。中央黄帝含枢纽,寄王四季。昊天上帝称耀魄宝。见《礼记·郊特牲·正义》。
[6] 《论语·先进》。案行夏之时,即是说:一国的政令,应得照《月令》等书所定的办理,并非但争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然岁首必须建寅,仍因注重农业之故。
[7] 《滕文公上篇》。
[8] 同上。
[9] 《礼记·文王世子》。
[10] 见第一章。
[11] 《外储说》。
[12] 《五子之歌》。
[13] 《离骚》。《非乐》。
[14] 《水经注》:大河故渎,西流,经平原鬲县故城西,故有穷后羿国也。鬲县,今山东德县。案如《杜注》及《水经注》等所释,则羿自山东西代夏,夏一方面的有鬲氏等,即代羿而据山东一带,简直是易地而处了。所以不尽可信。
[15] 《续汉书·郡国志》。梁国虞县有纶城,少康邑。
[16] 见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