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求援

纪清和太史慈见达到了其中之一的目的,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要开始准备第二手的计划了。

放下手中的酒杯,纪清便又开口道:“府君!若是担心管亥等贼大军袭来,吾等何不提前寻求外援?”

“外援?”

除了太史慈以外的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孙邵率先反应过来。

“没错,与其担心管亥等贼来袭,不如吾等主动求援,与援军一起击破管亥!”

“只是应该寻哪位外援便要考虑下了。”

氏仪不咸不淡地答了一句。

确实!

寻求外援是要好好考虑一番。

当前冀州袁绍已和幽州公孙瓒交恶,双方前年在界桥大战,公孙瓒白马义从给袁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后续袁绍靠着手下校尉鞠义带着弩兵重伤公孙瓒的骑兵,扳回了劣势,但双方之间的争斗一直未有停歇,都是小规模战役。眼下双方兵粮耗尽、暂时休战,都不是合适的求援对象。

兖州方面曹操刚成为东郡太守,收降了一大部分的黄巾兵,但是因为袁术引兵侵犯,曹操又开始忙着跟袁术争斗。因此求援曹操也不合适。

徐州虽有陶谦镇守,但徐州北部盘踞着泰山贼寇,即便求援也需要从泰山或琅琊经过,明显也不合适。

思来想去,似乎并没有更好的求援对象。

众人目光又重新汇聚到了纪清身上。

太史慈是知道纪清计划的,但他并不忙着说话,毕竟他才刚刚当上了北海的北部司马。

纪清不慌不忙,道。

“府君可识得平原相刘玄德?”

孔融闻言眼睛一亮。

他听闻过刘备之名,孔融虽然是一儒生,但他平常亦会关注民生治理,他听闻公孙瓒手下在平原驻守的是一名以武职入官的官员,姓刘名备,从平原过来的商人无不赞颂他在平原的仁政。孔融好奇,便让人继续打听,了解到:

刘备刘玄德,涿郡人士,曾师从大汉名臣卢植卢子干,一直名声不显,光和七年时因抵御黄巾有功,从而任安喜县尉,有过短暂任下密丞,后又跟随公孙瓒。袁绍与公孙瓒大战过后,刘备被公孙瓒任命驻扎平原,任平原相。

除了任平原相有治理平原的功劳,此前几乎默默无闻,若不是有心打听,孔融还真不知此等人物。

此刻纪清一提及,孔融便想起了,只是刘玄德可有能力作为外援?

但孔融转念一想,既然刘备能因抵御黄巾有功而升任地方县尉,应该也是有些许能力。

遂开口道:“融确实听闻过刘平原。泰明可是想让刘平原引为外援,刘平原麾下可有能力助吾等清剿管亥等贼?”

这一下,席中等人都对平原相刘玄德充满了兴趣,只待纪清回答。

“清虽流落至黄县,但此前亦听往返冀州的商人说过刘平原的经历。

清听闻,刘平原目前麾下有三千精兵,这三千精兵中有千余骑兵,统领骑兵的是刘平原的结义兄弟关羽关云长。

听商人说,刘平原两位结义兄弟均有万夫不挡之勇。此前抵御黄巾有功,他们兄弟三人均斩杀上百黄巾,因此武力应有保障。

兄弟三人如此勇烈,亦有精兵,清想来可引为外援。

更何况,商人说刘平原仁义爱民,清猜测,若吾等向其求援,其听说青州有黄巾兵为祸百姓,必会携兵前来救援,方不负其仁义爱民之名。”

孔融听罢,捻须不语。

武靖又开口道:“怎么是个人都称万夫不挡之勇,有这勇武,怎不见讨董联盟之时前去支援,与那吕布吕奉先等西凉将领过几手?”

纪清闻言真的想喷武靖,这武靖武都尉,一直唱衰,嘴里没有一点好话。推荐太史慈时就说青州黄巾势大不可分兵,现在推荐刘备又质疑刘备麾下的勇武。若真到战争时期,他的这些负面情绪,说出来基本就是影响军心。烦死人了!

但纪清还是忍住了,毕竟现在北海郡内抵挡黄巾经验最丰富的,还是这位武都尉。甚至太史慈的别部司马职位还在他之下,得罪他可能会影响到太史慈后续的交接,如果被武靖下绊子,对太史慈、对清剿黄巾都没有好处。

关键时刻,居然是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彭璆开口了。

“璆在下密亦听闻过刘平原及其结义兄弟的威名,董卓贼子为祸朝纲之时,璆曾听闻他们在下密辞官就是为了响应起军讨董,后续讨董联盟失败,他们这才投奔了公孙瓒。”

听到彭璆说刘备兄弟真去讨董过,武靖脸上有点无光,讪讪不语。

下密离都昌本就不远,只要有心过问,应该不难印证。

“这么说来,刘平原当真是义士,益认为泰明的建议可行。府君,吾等几人本非武将出身,行兵打仗非吾等所长,还是要依靠有经验的将领来指挥才行。武都尉一人难以照看全部,刘平原既然曾经抗击黄巾有功,想必对抗黄巾应是非常熟悉,是个可以依靠的对象。

还请府君决断!”

郑益听说了刘备的经历,十分赞同纪清的建议,拱手对孔融道。

一直捻须不语的孔融此刻还在纠结:

“可吾等跟刘平原没有交情……”

“府君,政听闻,仁义爱民之人必不关心求援之人与其有没有交情,而在关心情况是否危急,是否需要用到其人。所以吾等不需要担心吾等跟刘平原是否有交情,而是怎么去向刘平原求援。”

孔融的纠结连刘政都看不下去了,截言道。

孔融见此也便点点头。

“那吾等应该安排谁去向刘平原求援?”

“此言既是清提及,便应为清前去平原。”

纪清见孔融答应了,便自告奋勇道。

开玩笑,那可是昭烈帝,可是季汉浪漫的缔造者,若不能亲身见过刘备,他都感觉白穿越了。

“泰明前去求援自然没有问题,可是这一路上途径济南、乐安,这一带地区凶险异常,有可能会遇上黄巾主力,吾更担心的是泰明的安危。”虽然孔融一直都犹犹豫豫,但他还是比较担心身边众人的安危。

刘政见孔融的担忧不无道理,遂道:“府君,让政陪泰明前往吧!”

言罢刘政转头向纪清道。

“泰明,政虽没有子义那样能打,此前邴根距担心的是公孙度在吾回返路上下手才让子义护送,但护送你去平原,路上一些小贼政也能解决,应该也是无虞。”

见刘政揽过此活,纪清望向太史慈,见太史慈点头了,便开心道:“那就有劳正攀兄了!”

“慈也会带领兵马护送泰明和正攀至乐安一带,如果路上遇到黄巾主力也可吸引下黄巾注意掩护他们二人,如果只是小股黄巾那便解决掉,决不让二人遇险。”

见众人都自行安排好了事情,孔融又是举起了酒杯:“既然如此安排,那就当融祝愿二位路途顺畅,为吾北海百姓安危出力了。”

……

宴会其实不久后便散了,孔融等人虽然喜欢宴饮,但身为官员他们也希望北海能够安定不受战乱影响,如今看到了方向,自然也就希望能够更快看到实效,寄望纪清快速向平原求援,酒宴自然也就快速散去。

刘政因家人还在回返的途中,因此跟着纪清与太史慈,三人一道回返。

太史慈对纪清道。

“泰明,这次多亏你了。

如今吾成为了别部司马,可以指挥一部兵士,想来出击清剿黄巾,便可报孔府君赠吾母亲食粮之恩了。

只是泰明,此去平原路上亦不太平,吾作为北海将官也只能护送你和正攀到乐安边界。

正攀武艺也不差,想来应能保护你,路上你多听取正攀的意见,如有危险多和他合计。”

“子义兄,你当了别部司马,带兵打仗指挥调度吾不行,但战场凶险,也请注意安全。”

纪清看着太史慈,虽然说他知道太史慈的能力,也相信目前黄巾军应当无人能伤到太史慈,但毕竟太史夫人对他极好,纪清感激太史夫人,让他亦对太史慈极为信任,也为太史慈的安危有几分挂念。

“这个你大可放心,你难道不知道么?”太史慈爽朗一笑,暗示纪清自己记得他的未来。

一旁的刘政截口道。

“知道什么?”

纪清和太史慈相视一眼,双方均是大笑。

纪清自信地道:“自然是知道子义武艺高绝,戟法精湛,弓箭无双。此次子义兄担任别部司马,他日自然是战功无数一飞冲天。”

刘政听了也是点头,说。

“确实,子义被埋没太久了。此次能够在孔府君麾下谋得一别部司马,当是子义发挥自己所长之时了。”

“正攀你又有什么打算?”太史慈可是清楚知道刘政能力的。刘政武能领兵打仗,文能治理地方,若不是因直言不讳的性格恶了公孙度,凭借这身能力,加上邴根距好友的身份,本应在辽东大有作为。

“吾?”这回轮到刘政自己有些茫然了。

他不服公孙度,是因为公孙度是董卓麾下举荐到辽东担任太守,跟董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公孙度到辽东之后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辽东一时也清静平安,但刘政却看出了公孙度这些举措后面隐藏的野心,因此当面抨击公孙度,从而得罪公孙度,不得不逃离辽东。

回到故乡,孔融虽然治理下倒也生民安康,贤才辈出。但今日酒宴上看到孔融的表现,让刘政没有意愿在孔融手下一展抱负的心理。

此刻被太史慈一问,他愣住了。

纪清看着沉默不语的刘政,鼓励道。

“不用担心,正攀这等人才,也会遇到自己的明主,施展心中抱负!”

纪清已然想好了,既然刘政愿意随自己去平原,以大汉魅力100刘皇叔的相人之能,必定能看出刘政的作用,刘政亦不会再被埋没。起码不会像历史上一般,岌岌无名。这一个时代虽然诞生了无数的明珠,亦有一些像刘政这样,被掩盖的人才,他们只是缺少机会和识得他们的伯乐。

刘政听了纪清的鼓励,似乎有些恢复了信心。“那便承泰明吉言了!”

太史慈听出了纪清的言中之意,暗想道。

刘备么?你到底是怎样的人?值得泰明,值得后世之人对你如此推崇?

此刻的太史慈,竟也开始对刘备其人充满了兴趣。